高文英
一、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模式
1.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的模式
閱讀教學在高年級有多種教學模式,這里要介紹的是我們在教學中采用比較多的一種,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可操作性。其基本的教學程序如下:總—分—總,也即是“讀—說—寫”的教學模式。
第一,通讀短文,對短文有一個初步總的印象。
第二,在通讀文章之后,解決短文中新的單詞、短語,為語言的輸出做準備。
第三,解決課文中的單詞、短語、句子之后,回到課文,作進一步的理解。對于整篇文章作進一步的理解。
第四,閱讀后讓學生提筆續(xù)寫或改寫短文,作為語言的輸出。
2.小學中年級英語閱讀教學模式
模式一:對于內(nèi)容文字難度不大的文章,我們以“聽→說”為主線,并以“分→總”的方式進行教學,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
“輸入”的具體方法有:
A.聽錄音看范文,大體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內(nèi)容。
B.在教師的指導下,閱讀講解文章,對文章內(nèi)容有更詳細的認識。
C.分組或分角色誦讀文章。
“輸出”的具體方法有:
A.完成課后練習,口頭匯報。
B.復述并表演所學故事。
C.變換人稱,重編范文。
模式二:對于內(nèi)容難度較高的文章,我們以“聽/讀→說”為主線,即“總→分”的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聽、說、讀的技能。
在模式二的教學中,對于某些相對應的教學步驟我們基本可參照模式一的方法進行。只是,由于有些閱讀文章難度較高,我們就沒有開始階段的教學,而是從學生的認知角度出發(fā),讓學生直接聽或讀,一開始就直接接觸文字。初次閱讀文章時,我們提醒學生劃下范文中的生詞、難詞,并試著根據(jù)上下文推斷詞的意義,讓學生獲得大概意思。我們通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或原文內(nèi)容組織語言回答老師的問題,以檢驗學生是否對文章有了大概的了解。教師作為指導者可根據(jù)作品風格采用幫助學生理解的方法。對于范文中的生詞或難詞,在中年級我們主要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語境進行詮釋,或采用肢體語言,也可給出解說/相應的例子和樣式,有時也和學生共同使用工具書來解決文中的新詞。最后的輸出,即閱讀反饋階段,我們采用了以下的方法讓學生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
A.變換人稱使學生Retelling。
B.讓學生對文章進行Silent Movie(配音)或Role Play(表演),配音是最基本的朗讀或背誦,表演是學生將所學知識內(nèi)化成自己語言后的輸出。
C.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擴展或改編。
D.給出另一篇相同形式和體裁的文章讓學生自行完成,以鞏固學生前面的閱讀學習。碰到新詞可借助于工具書。
每篇范文學生都在老師的指導和點撥下完成學習。老師一般在墻報的English Corner處公布正確答案,讓學生自己檢驗閱讀成果,這樣其實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
當然,在以上兩種教學模式的運作過程中,兩種模式有時會交叉表現(xiàn)。但從總體上來講:三年級用得較多的是第一種,四年級則以第二種為主。
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
1.師生互動型策略
這種策略有助于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師生共同積極參與,關系融洽。它比較適合于低、中年級使用。它的特點是:老師導入,學生感知→學生精讀,老師講解→鞏固操練,內(nèi)化語言。
操作過程:
(1)老師可以通過自己繪生繪色地講述故事、運用實物、播放錄音、多媒體展示等多種手段引出閱讀材料,使學生初步感知,并產(chǎn)生閱讀的興趣。
(2)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在同學的交流、老師的講解下理解一些單詞、詞組的含義與用法。還可以設計一些Yes/No question或簡單的Choice。這一步要求學生反復閱讀,仔細體會。
(3)根據(jù)閱讀材料的特點進行表演、復述等,憑借互動共振的效應,促進語言材料的內(nèi)化。如三年級牛津教材中有“Family members”這樣的主題。根據(jù)學生對周圍的人物感興趣的特點,我們選了兩篇關于家庭成員和同學的小文章,讓學生們閱讀。雖然涉及了現(xiàn)在進行時和一般現(xiàn)在時,但由于貼近學生生活,是他們所熟悉的內(nèi)容,爸爸正在干什么,媽媽在干什么,同學英語說得好不好等,學生容易理解,看起來也并不感吃力。接著老師就文章中的語法點、時態(tài)稍加點撥,學生很快就掌握了,在表演時學生能結合自己的實際,穿插一些閱讀材料和牛津教材中的內(nèi)容和句子結構。
2.主動參與型策略
它的基點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特點是:自讀理解→交流討論→小結鞏固。
這種教學策略比較適合于中高年級,一般選擇的閱讀材料語言難度不大,接近牛津教材中所學的內(nèi)容,并盡量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或者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
以上兩種皆運用在課堂教學中,第三種則適用于課外閱讀。
3.自主開放型策略
這也可以稱之為彈性閱讀,以課外讀物為本,進行閱讀教學。此方法一般在高年級使用。可以有兩種安排:一是騰出課堂教學的1/3時間用以自讀,老師提供一些課外讀物,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材料自由地閱讀;二是鼓勵學生課外廣泛閱讀。閱讀的內(nèi)容應該切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興趣愛好,是課堂所學的延伸。英語閱讀課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的準確度,使學生逐漸獲得獨立閱讀英語的能力。掌握了一些簡單的閱讀技巧后,學生還可以對即將要學的牛津教材做好預習工作。學習英語要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要切實地提高英語水平,就要扎扎實實地從基礎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