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麗
摘 要: 英語人名和漢語人名一樣千差萬別,豐富多樣。在翻譯英語人名時需要遵循許多規(guī)律,本文將這些規(guī)律歸結為兩大類:約定俗成的規(guī)律和按照英語人名本身的發(fā)音音譯的規(guī)律。第一種規(guī)律是指按照被廣泛和普遍使用的英語人名的翻譯版本進行翻譯,盡管有時這些版本不符合這些人名本身的發(fā)音。第二種音譯規(guī)律涵蓋很多方面,如英語人名中姓氏的翻譯等。同時還要注意翻譯英語人名時的一些細節(jié),如人名的翻譯應使用的正確格式等。除此之外,在翻譯時,對原文整體透徹的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 英語人名翻譯 約定俗成 音譯 翻譯格式
我們非常熟悉這些人名:Roosevelt,Elizabeth,如果它們被翻譯成“羅斯韋爾”和“伊麗莎白斯”,大多數(shù)人可能就不知道它們是什么了,因為它們通常被翻譯成“羅斯?!?,“伊麗莎白”。這種現(xiàn)象表明,我們在翻譯英語人名時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這些規(guī)律會影響讀者對文章原始信息的理解。如果我們沒有掌握并恰當?shù)厥褂眠@些規(guī)律,在翻譯時就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甚至會引起一些誤解。
一、使用約定俗成的翻譯版本
一些英語人名的翻譯版本是約定俗成的,它們已為大多數(shù)的中國人所接受。例如,“Smith”音譯應為“史密斯”,但“Adam Smith”這個政治經濟學家的中國版本的名字往往是“亞當·斯密”;西班牙傳奇故事中的花花公子“Don Juan”被翻譯成“唐·璜”而不是“唐·故安”(盡管我們最好是把其他名為“Don Juan”的人叫做“唐·故安”);“Behtune”音譯為“貝修恩”,但我們把敬愛的加拿大醫(yī)生“Norman Bethune”叫做“諾爾曼·白求恩”。[1]這些改變仍然被今天的出版物所使用。事實上,在翻譯的過程中這些翻譯版本已被廣泛地使用,因此我們在翻譯時必須按照這些約定俗成的版本進行翻譯。
二、英語人名的音譯
如果翻譯是把一種不同的語言變成我們自己的語言,那么音譯就是根據(jù)其原始語言中單詞的發(fā)音,把它翻譯成與其發(fā)音接近的漢字。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人名的翻譯往往使用音譯的方法。
1.英語人名中姓氏的音譯。
(1)英語姓氏和漢語姓氏一樣多種多樣。它們中有一些取自于地名,例如“London”(倫敦);也有一些來自于動物或植物的名字,例如“Lamb”(羔羊)、“Wood”(木頭);還有一小部分英語姓氏來自于顏色的名稱,像“Lamb”、“Black”、“Hill”這樣的姓氏一直以來都被譯成“拉姆”、“布萊克”和“希爾”,從沒有人把它們譯成“羔羊”、“黑色”和“小山”。[2]
(2)像我們國家的女孩一樣,英國女孩的姓氏也通常來自于父親,但是結婚之后,她們就要冠以夫姓。因此,Cleghorn Stevenson小姐在嫁給Willam Gaskell以后就會被稱為Cleghorn Gaskell太太。
(3)英語中的復姓與我們的“諸葛”或者“夏侯”不同。我們的復姓是不可以拆分的,而英語中的復姓是由兩個不同的姓氏組合在一起的。例如,“Edward Burne·Jones”(愛德華·伯納·瓊斯),19世紀英國的一位畫家,他的姓氏就是將他母親的姓“Burne”和他父親的姓“Jones”結合在一起的。
2.英語人名的整體音譯。
英語中的人名通常要進行整體音譯,這樣我們就能將“Benjamin Franklin”(美國哲學家、政客,1706—1790)與“John Franklin”(英國的北極探險家,1786—1874)很好地區(qū)別開。前者被音譯為“本杰明·富蘭克林”,而后者則是“約翰·富蘭克林”。
3.縮寫形式的音譯。
如果在英語人名中出現(xiàn)單獨的大寫字母,我們不能按照大寫字母的發(fā)音進行音譯。例如,“F.H. Fonk”,如果我們只知道這種縮寫形式,而不知道它的全稱,就絕不能把它音譯為“弗·赫·馮克”,而應把它的縮寫形式保留在中文譯本中。因此,“F.H.Fonk”可以被翻譯為“F.H.馮克”。
4.在翻譯人名時其它需要注意的地方。
(1)音節(jié)的省略。一些英語人名可能會非常長,為了使它們的譯本短一些,發(fā)音時一些不太顯著的音節(jié)在音譯時可以被省略。例如,“Engels”應該被譯成“恩格斯”而不是“恩格爾思”;“Elizabeth”可以被音譯為“伊麗莎白”,但通常不譯為“伊麗莎白斯”。[3]
(2)人名的音譯不可以被染以色彩或添加相關的意義。例如,在“Gone With The Wind”里的“亞特蘭大”(地名)曾被譯成“餓狼陀”;還有野獸畫派的先驅“Matisse”曾被徐悲鴻取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名字“馬踢死”,這些都是不正確的翻譯。[4]
(3)英語中的姓氏不可以被音譯為漢語姓氏,否則將會造成不必要的誤會。例如,“Tolstoy”(托爾斯泰)被音譯為“陶師道”,這個名字過于中國化;而“Gogol”(果戈里)被譯為“郭哥兒”就太過滑稽了。[3]
(4)英語中一些帶有明顯的其他民族(不以英語為母語的民族)特點的人名通常要按照它們的原始發(fā)音進行音譯。例如,古羅馬喜劇作家的名字“Publius Terentius”根據(jù)通常的英語拼寫被譯為英語名“Terence”,但我們不能根據(jù)它的英語拼寫把它音譯為“泰倫斯”,而是需要根據(jù)他的拉丁語原名把它音譯為“泰倫提烏斯”。[5]
三、英語人名的翻譯格式
翻譯英語人名時要在名和姓之間加一個小圓點“·”。當有兩個名的時候,這兩個名的中間也要加點。我們翻譯英語人名時最容易遇到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當名為縮寫形式而姓完整時,此時,相同的名字可以有不同的翻譯格式。例如,“G.D.Kerr”可以被譯為三種格式:“(1)G.D.克爾;(2)G·D·克爾;(3)G·D.·克爾”。第二種情況是,一個名為縮寫形式,另一個名完整,姓也完整時,也會出現(xiàn)不同版本的格式。例如,“George D.Kerr”可以被譯為:“(1)喬治·D.·克爾;(2)喬治·D·克爾;(3)喬治·克爾;(4)喬治D.克爾;(5)喬治·D.克爾”。[6]有些人建議“G.D.Kerr”應該被譯為“G·D·克爾”,而“George D.Kerr”應該為“喬治·D·克爾”,我認為這兩種翻譯格式更加規(guī)范一些。
總的說來,如果我們能有效地使用上述的方法,同時結合參考現(xiàn)有的大量的約定俗成的翻譯譯本和參考書,英語人名的翻譯就并非難事。我們還需要注意的是,在翻譯時要從整體上對原文有一個準確的理解,否則我們的翻譯只能是斷章取義,不會成為令人滿意的作品。
參考文獻:
[1]肖君石.An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and Vice Versa.商務印書館,1982.
[2]柯平.英漢與漢英翻譯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3]張培基等.英漢翻譯教程.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3.
[4]陳廷佑.英文漢譯技巧.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1.
[5]新華通訊社譯名資料組.英語姓名譯名手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85.
[6]羅斯.翻譯常識淺談.香港:香港大光出版公司,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