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紅
一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應根據每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學生的學習起點和教師本人的實際情況,靈活地設計教學方法。靈活適用的教學方法是創(chuàng)造有效課堂的武器。“武器”越精良,語文課堂的成功率就越高,課堂的生成就會越精彩。方法的預設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新越好,關鍵在于是否為學生所喜愛和樂意接受,是否簡便實用。以《望月》一課為例,在預設教法時,考慮到我班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中對月亮文化的感知還很膚淺,所以我除了指導學生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感悟文本所描繪的月色美、詩句美和想象美以外,還借助形象直觀的多媒體創(chuàng)設美好的意境,促使學生更好更快地入情入境,理解文中的重點句,體會人物的情感。只有以學定教,才能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真正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還應該根據學情,靈活、客觀地預設學法指導,哪怕是一課一法,只要方法得當,就會使學生受益無窮。例如,我對《虎門銷煙》一文的學法定位是:以朗讀、默讀組合來掃清語言障礙,理清銷煙的發(fā)展過程及結果;通過精讀、跳讀分析銷煙時的壯觀場面;通過朗讀、批讀體會人物在事件中的心理活動,理解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激發(fā)學生愛國拒侮的情感;以讀促寫,弄清作者的表達方式,提高自己的語言技巧。
“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語文課堂教學應崇尚簡約唯美。課堂上盡量消除那些毫無價值的旁枝末節(jié),使冗長拖沓的教學流程變得簡單便捷,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能津津有味地讀書,興致勃勃地說話,快快樂樂地寫話,扎扎實實地提升語文素養(yǎng)和語言技能,最終實現(xiàn)有效教學。
如教學《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一課,我精心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一)鞏固運用。默寫兩組詞語:A.垂釣,遵守,銘記,小心翼翼。B.套上魚餌,甩起魚竿,拋向遠方,劃破水面,沉入水中,泛起漣漪,恢復平靜,拖出鱸魚。讓學生運用B組詞語復述湯姆釣上大鱸魚的經過,然后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釣魚的經歷。
(二)朗讀表演。自由朗讀課文4—12段,指導學生根據提示語體會人物的心情,完成
填空:爸爸( )地說:“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接著引發(fā)想象:如果你死我活就是湯姆,你怎樣說服爸爸把鱸魚帶回家?爸爸又會作出怎樣的反應?最后師生、生生練習表演湯姆父子的對話。
(三)延伸感情。齊讀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一條大鱸魚和做人的道理哪個更貴重?刻在湯姆記憶里的是一句什么話?學會用“不論……都……”的句式說說生活中有哪些規(guī)定我們應該自覺遵守。
整個課堂簡約而不簡單,以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為主線,科學合理地將聽、說、讀、寫、演、思等整合成生動活潑的綜合板塊,使學生在層次分明的實踐中得到了全面的訓練和整體的發(fā)展,真正收到了以簡馭繁、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教師在實施有效教法時,應注意與學生生成靈活的對話。
(一)導之有方。由于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在課堂對話中難免會生成種種“意外”及失當之處。這就需要教師適時予以有效的價值引領,幫助學生“撥云見日”,進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如對于學生生成的富有創(chuàng)意但是陳述不清的信息資源,我們要采用簡要概括、重點強調的方法讓全班學生清晰感受到這一資源的價值所在;對于學生生成的單一信息,我們要通過追問、補充等形式讓這種思考“向青草更青處漫溯”;對于學生生成的偏離方向及錯誤的信息資源,我們則應該通過爭論、辨析、反思、糾正等途徑引領學生回歸符合學習要求和價值取向的正確軌道上來?!皩Ф俊?,導之有方。教師只有及時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才能保證課堂的生成富有價值,提高教學的實效。
(二)問之有效。一堂課的時間是有限的,繁瑣凌亂的問題讓無效的課堂對話滋長蔓延,剝奪了學生自主品讀、思考交流的時間。我們要善于對預設的問題進行梳理整合,使課堂的提問少而精,涉及的層面廣,研究的角度精,探究的層次深,真正做到問之有效,促進課堂提問的靈動生成。如在教《白鷺》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白鷺“是一首韻味無窮的詩”。我反復琢磨,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其實白鷺在不經意間的一舉一動,在作者看來都是一幅優(yōu)美的圖畫。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6—8自然段,看看哪一幅畫面更讓你覺得有韻味,有情趣,找出你認為最有味道的詞句反復品味,說說你的感受?!睂W生充分自主閱讀之后,通過小組交流,集體爭論,了解了白鷺“垂釣”、“瞭望”和“低飛”的形態(tài)并展開了豐富的想象,體悟到了韻味和情趣,不僅說得有聲有色,而且讀得饒有詩意。由此可見,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引發(fā)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迸發(fā)思維的火花,使語文課堂閃現(xiàn)智慧的靈光。
課程改革要求我們構建高效的課文課堂,追求有效教學應當成為我們每個小學語文老師的價值追求。我們要在不斷追問中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和策略,積淀教學的底氣,提高教學能力,這樣才無愧于我們的身份——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