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媚
語文學科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怎樣充分利利用文本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呢?下面我就以小學一年級語文《小壁虎借尾巴》一課為例,談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第一步巧妙設疑,為學生的思維指引方向。
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訝開始的?!闭Z文教學若離開了思考和質(zhì)疑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設疑是語文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維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如果這一環(huán)節(jié)運用得當,對于啟迪學生思維,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是大有益處的。我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伊始時,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景:首先出示一副手工繪制的小壁虎圖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許多生活在北方的孩子是沒有見過壁虎的,在他們紛紛猜測它的名字時,我又趁熱打鐵出示課題,把學生的思維從圖片引到課題上來,緊接著問道:“看了課題,你們想知道什么呀?”這樣一問學生的熱情更加高漲了,有的說:“想知道小壁虎為什么借尾巴,去向誰借尾巴,借到尾巴了嗎?!币灿械膯枺骸靶”诨藛?”面對學生的開放性思維,我采取了這樣的做法:比較簡單的問題讓他們自己到文中去尋找答案,把他們的思維自然地引導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對于比較深的問題,可讓他們把問題先記下來,等到課文涉及時,再進行集體討論。這樣做的好處是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有一個完整的交代,又不影響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第二步抓住重點詞句,為學生思維掃清障礙。
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進行閱讀。而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相關詞句,也是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訓練的好方法。
例如在解讀小壁虎的尾巴斷了的原因時,我引導學生抓住“掙”字來理解。讓他們聯(lián)系上下文積極思考,知道小壁虎的尾巴不是被蛇咬斷的,而是被蛇咬住后,自己掙斷的。同樣。在了解小魚、小燕子、老牛的尾巴的作用時,讓學生抓住“拔”、“掌握”、“趕”字來理解。通過對這些重點詞句的掌握,不僅為理解課文掃清了障礙,而且也使學生思維的邏輯性有所提高。
第三步朗讀感悟,讓學生的思維得以延伸。
“文章不厭百日讀,熟讀精思學自如?!笨梢娎首x與思維訓練是密不可分的。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可以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活動來促進學生形象思維的進一步發(fā)展。特別是對于教材中的童話故事類課文,有感情朗讀、分角色朗讀更容易使學生理解課文,與其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
學習《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我在學生已有所質(zhì)疑,并理解了重點詞句的基礎上指導他們朗讀。使他們把自己的思緒完全融入到文本之中,把小壁虎的喜怒哀樂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并且不斷迸發(fā)出思維的火花。
第四步激發(fā)想象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發(fā)展。
科學家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間的一切,是知識的源泉。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更應該注重挖掘?qū)W生的想象力,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發(fā)展。
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最后一節(jié)時,有學生發(fā)現(xiàn)文中有三個自然段的結構是完全相同的。這時,我意識到這又是一個發(fā)展學生思維的極好機會,于是就問學生:“你們能不能仿照課文的這種結構也寫出一段話呢?想象一下。小壁虎還有可能去向誰借尾巴?”聽了這話后學生都躍躍欲試,有的真就仿寫出了精彩的段落。其中一個學生是這樣寫的;小壁虎爬呀爬。來到樹林里,看見猴子坐在樹上吃水果。小壁虎趕緊爬上去,說:“猴子哥哥,你能把尾巴借給我嗎?”猴子說:“不行啊,我還要用尾巴蕩秋千呢!”看了這段描寫。誰會想到它出自于一個8歲男孩筆下呢?
接下來,在學生明白了壁虎、牛、魚等動物尾巴的作用后,我設計了這么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小白兔向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會怎么說?”學生議論紛紛,有的學生說:“小壁虎會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來保護自己,要是我把尾巴借給了你,我就沒有安全感了?!庇械恼f:“小壁虎會說:‘不行啊,上次我的尾巴斷了以后,我特別難過,現(xiàn)在好不容易才長出來,怎么可以借給你呢?那樣我怎么辦呢?也有的學生說:“假如我是小壁虎,我會說:‘小白兔,不要難過,我把尾巴借給你吧,反正我的尾巴還可以再長出來。”還有的學生說:“小壁虎說:“小白免,我很想把尾巴借給你,可我們的尾巴作用不同,即使我借給了你,你也用不上。”通過這樣的想象,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語言文字訓練和思維訓練達到了和諧的統(tǒng)一。
總之,只有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語文教學,為學生提供思維發(fā)展的廣闊空間。才能真正達到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使學生的思維水平逐步提高。
(責任編輯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