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彬 陳冬林 鄒 英
摘 要: 當前大學生誠信缺失現(xiàn)象比較突出,其中既有外部的原因,又有學生自身的因素。因此,加強大學生的誠信教育應從內外兩個方面著手。文章分析了大學生誠信缺失的表現(xiàn)與原因,提出了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措施。
關鍵詞: 大學生 誠信缺失 誠信教育
誠信,簡單地說,“誠”指真誠、誠實,不自欺也不欺人;“信”指信用、信譽,言行一致。誠信以一種無形的力量,影響著我們的行為。中共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別要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引導人們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眻蟾嬉环矫嫱怀隽斯竦赖陆ㄔO的重點是“誠實守信”,另一方面把公民道德建設的重點對象確定為“青少年”。大學生是青少年群體中的精英,是天之驕子,是未來社會的棟梁、國家的希望,經(jīng)過十多年的正統(tǒng)教育,理應具備誠實守信這一中國的傳統(tǒng)美德,但是目前大學生的誠信問題卻比較嚴重,這是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特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思的一個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
一、大學生誠信缺失的表現(xiàn)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在校大學生規(guī)模越來越大,而由于高校辦學形式的多元化,以及學校管理方式的相
對滯后,大學生中存在著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道德滑坡現(xiàn)象比較明顯,誠信缺失存在以下幾個突出的表現(xiàn):
1.學習中的誠信缺失。
主要表現(xiàn)為考試中作弊。盡管各大高校都制定了嚴格的考試制度,不僅對考場紀律有嚴格要求,而且對監(jiān)考老師的職責也有嚴格規(guī)定,但是學生作弊的現(xiàn)象還是屢禁不止。如今,作弊現(xiàn)象有如下特點:一是作弊隊伍不斷“壯大”,由過去個別人變成了現(xiàn)在的很大一部分人。二是作弊者的心態(tài)由過去膽怯害怕、偷偷摸摸變得比較大膽、公開,似乎作弊并非不光彩。三是作弊手段不斷推陳出新,作弊工具越來越現(xiàn)代化[1],由傳呼機到手機再到無線電對講機等。四是出現(xiàn)了以賺錢為目的的所謂“文化傳播公司”,他們雇用一批在讀大學生甚至研究生充當“槍手”,組成了一支有組織的專業(yè)隊伍,形成了廣告宣傳、聯(lián)絡見面、洽談付款、陪考或代考的“一條龍”服務。另外,抄襲作業(yè),剽竊論文現(xiàn)象更是屢見不鮮。
2.拖欠學費和助學貸款。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教育改革后國家規(guī)定大學生實行繳費上學,同時又強調高校不能因為大學生貧困交不起學費而讓其輟學。因此,高校實行了獎、貸、緩、助、免等一系列的政策,但是面對眾多農村學生和城市下崗職工子女,學校對貧困的界定很困難,加上學生開具家庭困難的證明并不難,這就給有意欠費和制造虛假困難證明者可乘之機。不少學生惡意拖欠學費,不按時繳還助學貸款本息,甚至借多還少、賴著不還,特別是有些畢業(yè)生工作以后仍不還款。據(jù)教育部門2003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高校平均欠學費額占應收費額的8%—15%,全國借貸學生平均違約率接近20%。這往往使學校和銀行處于尷尬境地,各經(jīng)辦銀行不得不因此暫停了不少高校德貸款業(yè)務[2]。這樣的局面長期下去,將給學校辦學、銀行借貸,甚至整個社會的信譽都帶來不良影響。
3.戀愛隨便,感情不專一。
大學校園里,隨時隨處可見學生情侶,大學生談戀愛已非常普遍。但部分大學生對待戀愛不真心,戀愛的動機主要是消除大學期間的寂寞和孤獨,實現(xiàn)自我確認和自我證明,有些甚至是為了性的滿足。他們將戀愛當作一種游戲,沒有責任感,很不嚴肅,戀愛幾天就同居,因一點小矛盾就分手。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在大學談戀愛就是“玩玩”而已,因此,大學生戀愛的結婚成功率往往很低。
4.求職中的不誠信。
隨著“雙向選擇”、“自主擇業(yè)”等就業(yè)政策的貫徹和高校擴招帶來的人才競爭的加劇,大學生的就業(yè)壓力越來越大。多數(shù)學生刻苦學習,增強競爭力,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學習馬虎、經(jīng)常逃課、得過且過,沉迷于網(wǎng)絡、談情說愛之中,一些學生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千方百計制造虛假材料,如涂改成績、偽造獲獎證書、虛構履歷等。有一家用人單位在某次招聘中收到84份畢業(yè)生自薦表,發(fā)現(xiàn)竟有5人同為一所學校的學生會主席,6人同時為某班班長[3]。不少大學生缺乏合同信用意識,誠信意識不強,沒有將求職和簽約與個人的信用品質聯(lián)系起來。一些學生在簽了一家單位以后,如遇到更理想的就會放棄前一家。國家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課題組曾于2002年針對北京地區(qū)大學生在求職與就業(yè)過程中的簽約與違約問題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在與用人單位的毀約中,畢業(yè)生違約的占16.3%[4]。
二、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社會大環(huán)境因素的不良影響。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在經(jīng)濟的轉型與過渡過程中,許多失信現(xiàn)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國社會經(jīng)濟、政治和文化生活等各個領域,例如政府某些職能部門失信、商業(yè)失信、學術失信、醫(yī)藥失信;部分領導干部失信、貪污腐敗、以權謀私;貧富分化、差距加大,一些人制假販假,一夜暴富[5];虛假廣告幾乎充斥每個角落,假冒偽劣產(chǎn)品處處現(xiàn)形,等等,社會上的這些不誠信現(xiàn)象的泛濫,無疑會對大學生的誠信品質產(chǎn)生巨大的沖擊。
2.家庭和學校在教育中的偏差。
(1)家庭教育的說教多于表率。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有些家長在誠信意識和行為上不能成為子女的榜樣,他們教育孩子要勤奮學習,不要貪玩,自己卻整天與麻將為伍;他們教育孩子要文明禮貌,不要罵人打架,而他們夫妻之間卻經(jīng)常打罵,情感危機不斷;他們教育孩子要誠實不要弄虛作假,自己卻爾虞我詐、互相欺騙,等等。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是不可能培養(yǎng)出誠實守信的子女的?!皩W好千日不足,學壞一日有余”,家長教育理念的失誤,對孩子的不利影響將無法估量。
(2)學校教育的“教”重于“育”。由于我國現(xiàn)行應試教育衡量學生的標準是學習成績,因此一些學校只重視智育,把追求學生高升學率與高就業(yè)率當作唯一任務,不考慮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教學中重智輕德,偏重于主要課程教育,德育流于形式。有些中學為了提高升學率,竟容忍學生考試作弊,個別教師甚至鋌而走險,協(xié)助配合學生在重要考試中作弊。有些教師對學生不是一視同仁,而是看學生家長的送禮情況而給予學生不同的待遇。這些對學生的負面影響可想而知。而且,在德育教育上,學校片面強調受教育者對社會負責,無視學生對自己負責;注重受教育者對社會的絕對服從,無視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這種教育環(huán)境當然很難培養(yǎng)學生誠信的品質。
3.大學生自身的法律意識和道德素質影響。
自身法律意識的淡薄和道德素質的滑坡可以說是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內因。當代大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一般比較簡單,基本上是從家庭到學校,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都是與同學、老師打交道;在家里只與父母和其他親人交往,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無憂無慮的生活,沒有經(jīng)歷過艱難困苦,缺乏對個人與社會、現(xiàn)實與未來、小事與大事、社會的光明與黑暗之間的關系的全面透徹的理解和認識。而且,他們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選擇能力,這也容易使他們將觀察了解的一些社會消極現(xiàn)象當作社會本質,從而導致他們失去誠信觀念,做出與公民道德規(guī)范相背離的行為。有些大學生很少考慮自己應該為長輩、為家庭、為學校、為社會做些什么,更多的是考慮別人應該為他做什么,考慮的是自己的權利,很少考慮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4.就業(yè)壓力的影響。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guī)模的不斷壯大,大學畢業(yè)生逐年增加,而國家提供的工作崗位卻很有限,大學生就業(yè)的壓力也就越來越大。部分用人單位只招有工作經(jīng)驗的人才,所以很多大學生就虛報實習經(jīng)歷。同時2008年以來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機又給大學生就業(yè)增加了壓力,迫于就業(yè)的需要,部分大學生求職中出現(xiàn)了不誠信行為。
三、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措施
大學生誠信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具體來說,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凈化社會大環(huán)境。
(1)政府應成為誠信的榜樣。要建立一個誠信的社會,政府首先要帶頭誠實守信,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做誠實守信的模范。對缺乏誠信的官員,要鼓勵群眾進行檢舉或投訴,有關部門要根據(jù)其情節(jié)實行切實相應的處置,不能官官相衛(wèi)、姑息養(yǎng)奸、聽之任之。同時,在公務員的錄用中,要把誠信作為最基本的標準之一,不錄用不誠信的人。對工作中違反誠信原則的人,要加大處罰力度。誠信政府的構建,對大學生誠信品質的培養(yǎng)將起到正確的標桿作用。
(2)健全各種約束機制,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各種傳播媒介應該在弘揚正氣、宣傳誠信等傳統(tǒng)美德教育方面實事求是地宣傳報道,強化全社會的誠信教育、誠信意識。同時將誠信與利益掛鉤,使守信者獲利,失信者受損。在此基礎上健全法律機制,強化利益約束,強化法制懲處,運用法律來規(guī)范社會全體成員的誠信行為,遏制失信行為。通過誠信教育強化個人信用意識,盡快建立個人信用制度,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改善社會信用環(huán)境,盡快設立銀行、證券、電信、公安等各部門參與的覆蓋全國的個人信用數(shù)據(jù)庫,建立失信懲戒機制,與就業(yè)、信貸、消費等聯(lián)系起來,形成信用網(wǎng)絡。通過信用體系的建立,提高全社會的信用意識,形成誠信光榮、失信可恥、信用即是財富的共識和理念。
2.切實加強誠信教育。
大學生誠信教育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學校可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1)高校教師應成為誠信的楷模。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應是學問與品德完美結合的化身。教師的一言一行很容易對學生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在誠信教育中,教師要做誠信的楷模,為學生樹立榜樣。我們在對高校教師進行職業(yè)培訓的同時,應該加強對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教育,提高教師的思想覺悟和職業(yè)道德水平,增強他們的責任感,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能傳授專業(yè)知識,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
(2)以“兩課”為依托,把誠信教育引入課堂。把誠信教育納入《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或開設專門的《誠信教育》課,尋找系統(tǒng)學習、全面認識誠信的良好途徑,這樣既能充實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內涵,又能教會他們如何主動適應人文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不至于在市場經(jīng)濟的大潮中迷失自己,言而無信。同時,校、系黨團組織和宣傳部門要認真開展以“誠信”為主題的教育活動,通過校報、校園網(wǎng)、廣播、宣傳欄等輿論陣地廣泛宣傳“誠信”;通過舉辦報告會、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等活動,積極營造“講誠信光榮,不講誠信可恥”的氛圍,使全體學生積極投身到高校誠信建設中去,自覺爭當誠信文明的大學生。
(3)加強學校誠信制度建設,規(guī)范學生誠信行為。第一,建立大學生誠信評價體系。將學生在校期間各種帶有紀律遵守、契約的行為進行認真歸納總結,建立科學的指標體系,每學年對學生的誠信情況進行評估,在學生的綜合測評,獎學金評定,三好學生、優(yōu)秀學生干部評選,入黨積極分子考察,研究生保送,發(fā)放助學貸款等方面,對誠實守信的優(yōu)秀者予以獎勵,對失信的學生予以懲處,使不同信譽等級的學生享受不同的待遇。第二,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高校應抓緊建立每一個學生的誠信電子檔案,內容主要為:學生誠信承諾書、學生《誠信文明公約》、個人資料、家庭背景、經(jīng)濟狀況、學習效果、信用記錄、誠信鑒定等。其中信用記錄是大學生誠信檔案的重要內容,主要記載學生在校期間助學貸款、繳納學雜費、勤工儉學、遵守校紀校規(guī)、履行相關責任義務和承諾等情況。由班主任和相關部門評出學生誠信等級,如實向用人單位和社會提供學生的誠信情況[6]。
3.加強內在修養(yǎng)和鍛煉。
無論是規(guī)則教育還是信用教育,最終都要轉化為大學生自身的道德良知的覺醒與道德情感的內化。誠信形于外而源于內,它不是自然而然產(chǎn)生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靠長期的教育培養(yǎng)和實踐形成。除了從外部環(huán)境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外,還要加強大學生內在修養(yǎng),這是誠信培養(yǎng)的根本。因此,我們要積極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使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全面透徹地學習廣大人民群眾的誠信品質,深刻認識誠信在社會經(jīng)濟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體會誠信在人的成長和事業(yè)發(fā)展中的重要性,進而自覺地把誠信認識內化為誠信意識。只有這樣,學生才可能積極地把誠信理念變?yōu)檎\信行為和習慣。
四、結語
總之,誠信作為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精神要求,是現(xiàn)代社會文明的基石和標志之一。肩負歷史重任的大學生應該誠實守信,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廣闊舞臺上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努力回報人民。同時,只有在一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下,在全體教育工作者和大學生自我的不斷努力下,誠實守信才能在大學生身上生根發(fā)芽,成為其永遠的美德。
參考文獻:
[1]陳暉,于淑萍.大學生誠信危機剖析[J].大連大學學報,2005,02:97-98.
[2]吳潛濤主編.高校思想理論課教研參考叢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03:281.
[3]童中昀.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緊迫性[J].中國科技信息,2005,04:146.
[4]楊少鋒.淺談大學生誠信教育[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5,01:10-13.
[5]易志明.大學生誠信危機的發(fā)生原因與對策[J].甘肅科技縱橫,2005,01:163.
[6]王錫.如何加強大學生的誠信教育[J].教書育人,2005,0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