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琴
隨著我國加入WTO和世界經(jīng)濟全球化,我國的國際旅游也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我國已經(jīng)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旅游大國,到2010年還有望躍居世界第三。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其掌握水平直接關系到我國的旅游接待水平,所以旅游業(yè)呼喚高素質的、精通旅游英語的專門人才。文章就我國中等職業(yè)學校旅游管理專業(yè)所開設的《旅游英語》課程的特點進行分析,并在教學中不斷摸索和研究,提出幾點看法。
一、認真分析旅游英語課程的特殊性,有的放矢進行授課
現(xiàn)代旅游業(yè)作為市場經(jīng)濟的產(chǎn)物,涉及眾多領域,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如交通(Transportation)、觀光(Sightseeing)、娛樂(entertainment)、購物(shopping)、住宿(Lodging)、餐飲(Food)等行業(yè)?!堵糜斡⒄Z》教學要遵循專門用途英語的教學原則,從社會實際需要出發(fā),以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為重點,側重其實用性和有效性。筆者認為,授課教師必須了解《旅游英語》的特點,才能根據(jù)社會的需要培養(yǎng)出適應我國旅游市場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可將其特點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1.實踐性強
我們常說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理論的學習是為了更好地指導實踐。例如導游員的工作特點之一就是要身體力行,導游員被稱為民間大使和形象大使,他們在國際交往中的作用尤為重要,如果他們把握了扎實的理論知識,但卻不能應用于實踐工作中,就不能算是合格的導游人員。
2.專業(yè)性強
毋庸置疑,在旅游英語的教學中必然會涉及到深厚的旅游專業(yè)知識。旅游的六大基本要素:食、住、行、游、購、娛,及旅游資源、旅游規(guī)劃、飯店、旅行社、旅游景點等各個部門的知識,都要求學生要牢固掌握。
3. 綜合性強
旅游業(yè)所涉及的知識十分龐雜,政治、歷史、文學、藝術、建筑、宗教、園林等多學科的知識都有所體現(xiàn)。
二、轉變教學模式
當前英語教學仍是應試教育下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即以“教師、課堂、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學以講解、翻譯為主,課堂成了教師教學的陣地,學生成了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陪襯。這必然導致教師活動范圍狹窄,教學手段受限制,而學生的主體地位則被剝奪,在很大程度上扼制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揮。而作為實踐性較強的旅游英語教學,轉變教學模式已成為當務之急。教師需要針對旅游英語專業(yè)實踐性強的特點調整教學計劃,加強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以滿足用人單位和畢業(yè)生求職的需要。
1.廣泛采用積極的教學方法
以聽、說、讀、寫、譯為訓練目標的外語課,本質上就是實踐課,要求學生為自己的學習承擔更多的責任。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老師是學生的引導者,主要起方法指導的作用。因此,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聽、說、讀、寫、譯的實踐。
2.更新教學手段,進行立體教學
改進教學方法的同時也要注意教學手段的更新,語言教學應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電教手段,將現(xiàn)代媒體的投影、電視、錄像、VCD、錄音、幻燈、計算機輔助教學、多媒體技術等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以營造出比較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
3.開辟第二課堂
組織學生在自愿的基礎上參加英語沙龍活動,以達到互幫互助的目的。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外語課外活動,如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詞匯比賽、“英語角”等等。在校內建立“導游模擬翻譯活動現(xiàn)場”,在教師的帶領下到“模擬現(xiàn)場”進行較為逼真的口譯訓練。
4.校外實踐,開辟校外應用英語的天地
分期分批安排學生利用假期和周末到旅行社或飯店實習,從事兼職導游或服務員,并指定老師加強指導。在寒假、“十一”期間分別安排一個月左右的實習時間,在第五、第六學期安排較長時間的實習。組織畢業(yè)生利用畢業(yè)實習時間到一些著名景點、酒店、出入境口岸、旅行社進行導游翻譯實習。老師平時可承接一些資料翻譯任務,組織有條件的學生參與翻譯實踐。
三、處理好旅游英語教學與基礎英語教學的關系
英語基礎知識包括語音、語法、詞匯等。語音正確是所講的英語被外國游客理解的基礎,詞匯包括詞匯量、習慣用法、詞語搭配等。涉外旅游企業(yè)一般要求導游英語達到全國大學英語統(tǒng)一考試六級水平,詞匯量的要求較高。語法是保證語意正確表達的基礎。對于一個和外國游客直接接觸的導游來說,如果他的交際語言中出現(xiàn)語法錯誤,不僅會造成理解上的錯誤,還會受到游客的嘲笑,影響中國導游的整體形象。所以,正確的語音語調、扎實的語法功底、充足的詞匯量是一個高素質涉外導游必備的英語基礎知識。
要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旅游英語人才,就一定要有過硬的英語基礎。基礎英語知識中有旅游專業(yè)英語所無法涉及的英語知識和素養(yǎng),因此,一定不能忽視了基礎英語的教學。而基礎英語教學和旅游英語教學應是互相滲透、相互促進的。旅游英語的特點主要在于其教學的專業(yè)化、口語化和較強的針對性,歸根到底,實用性與濃厚的行業(yè)特點是旅游英語最大的特點。因此,在基礎英語教學的基礎上,應強化旅游專業(yè)英語的學習,鞏固、擴大學生的語法、詞匯等語言知識,側重介紹與旅游活動或飯店服務活動及日常業(yè)務相關的語言和語言技巧的運用。通過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的綜合訓練,提高學生自如運用語言的能力、溝通能力,以及信息獲取、整和、應用能力。
四、處理好英語教學與其他專業(yè)課教學的關系
旅游英語課程與旅游專業(yè)所開設的其他課程密切相關,只是英語課更注重對綜合技能的培養(yǎng)。旅游英語課程不應該只是簡單地對學生的英文水平、能力的提高,它更多的是傳授一種企業(yè)管理理念、行業(yè)從業(yè)特點和工作方法,以及服務對象的行為、思維模式、價值觀念等,也就是如何更好地為外賓服務,如何更好地和他們溝通。英語教學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包含在文化概念里的,而這些素養(yǎng)的習得,非單獨的英語教學或專業(yè)課教學單獨所能達到,而是需要互相滲透、互相補足。語言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漢語與英語的文化背景相去甚遠,思維方式更不一樣,因此當以漢語為母語的我們用英語作為工作語言時,如何能熟練自如地運用服務技能和專業(yè)知識與外賓溝通,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達到的境界。
因此,在學校中應處理好英語教學與其他專業(yè)知識技能課教學的關系,使學生能更多地處于英語語言環(huán)境,使英語與專業(yè)技能達到有機結合。旅游專業(yè)培養(yǎng)的人才不是語言水平或某個技能的掌握和提高,而是一種實際綜合素質的提高,學生要學會如何駕馭英語語言達到更高的職業(yè)目標。
(作者單位:廣東省工商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