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林
自信心是個人對自己信念、能力、力量的正確評估,是人類健康的核心,是個性品質的核心。只有對自己有信心,才會對所做的事情產生興趣,才能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接受知識、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強有弱,從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知識層面上的差異。有的學生興致勃勃地鉆研問題,勤奮學習,而另一部分學生卻對學習畏之如虎。究其原因,主要是對學習產生不了興趣,總覺得自己不行,缺乏自信。
造成學困生厭學的原因不是公式化的,而是有著不同的原因的,其中有外在的,也有內在的。近幾年外出打工的人比較多,有不少學生隨父母在外奔波,從這個學校轉到那個學校,從那個學校又轉到其他學校,環(huán)境還未熟悉又轉走了。環(huán)境的不穩(wěn)定性也是學生產生學習困難的一個重要因素。筆者針對這種情況,盡量采取上課多提問多了解,課外適當輔導的辦法,恢復他們的自信心,增加其學習的動力。如何提高學困生的自信心呢?
1.實施分層教育。對學生進行分層教育,并不是要求教師用有色眼鏡看待學生,而是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接受能力的不同、知識掌握的程度不同。在平時的教學中,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標準。對學困生要求其掌握基本知識,做好基礎題,不要求其鉆研難度較大的題目。對其他學生則要求在全面掌握的基礎上逐步加大題目的難度。課外練習也分為A、B、C三級讓學生自由選擇。這樣,學困生在做好A(一般)級題目后,心理會得到一定的滿足,對自己產生信心,讓其在認識自我能力的同時,逐步建立其自信心,相信自己與他人一樣也能學得好。
2.注重賞識教育。古人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睂W困生身上也有著令人賞識的發(fā)光點,只不過須教師挖掘。賞識每一個學生,讓其感受教師關注的目光是教育的應有之義。
學生都喜歡表現自己,渴望成功。很多學困生在成績上比不上其他的學生,得不到教師與同學的好評,于是他們就另辟蹊徑,在其他方面表現出來。如一個學生特別喜歡上信息課,打字的速度在班內最快。筆者就緊緊抓住這一點,告訴他:“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字打得這么快,連教師也趕不上,為什么上語文數學課不能發(fā)揮你的聰明才智呢?老師可是蠻欣賞你的?!彼艿搅吮頁P,以后上課、做作業(yè)認真多了。筆者又抓住他每一個進步,在全班學生面前進行表揚。得到了賞識,他的學習積極性大幅提高,紀律比原來好了,成績也逐步提高了,對自己也有了信心,不再排斥各種正常的教學活動,其他課任教師在課余交流談到該生時也都有同感:這個孩子確實有進步了。
賞識每一個學生,是教師愛心的具體表現,但不能一味無度,要賞識有度,抓住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促使其得到教師的關懷,感受教師對其的愛心,對其不足之處也要采用委婉的方式提出來,不能粗暴地傷害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
3.引導學生互相協(xié)作學習。農村的許多家長都在外面打工,有不少留守兒童和爺爺、婆婆或外公、外婆在一起生活,由于知識更新不夠,不能輔導學生的課外作業(yè)。城里的學生下了課以后可以得到家長的指導,而農村的孩子放學后要幫助家長做很多的農活。因此,筆者采取了優(yōu)秀生和后進生“一對一”協(xié)作教育模式。
具體做法是,在班上精心挑選一些成績好、樂于助人的學生,在征得本人及家長的同意后,讓他們早上和中午一點到校,同樣也挑一些學困生同時早點到校,按照自愿搭配的原則,一對一結成對子,讓成績好的學生當小“老師”。在上課之前及中午空當時間讓他們互相探討,互相幫助,這樣一來既濃厚了學風,也帶好了班風,最顯著的是上課東張西望的人少了,沉默寡言的人少了,勇于發(fā)言,積極表達自己思想的多了。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在自尊心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對提高自信心也就有了很好的心理基礎,就會盡力朝更高的目標努力奮進。通過“一對一”幫助學習,當學困生覺得自己已經達到教師的要求時,會主動提出來不再需要別人的扶助,甚至會主動要求做其他人的小“老師”,對自己的自信空前提高。幫別人的同學對自己有信心,被幫扶的同學在得到同學的幫助后,也對自己信心大增,從對學習恐懼變成對學習有興趣。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边@是近年來我們提倡較多的一句口號。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應有的尊重;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快樂的成長;讓每個學生揚其所長,開發(fā)潛能,不僅注重其全面性,更要注重其發(fā)展性。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要不歧視、不放棄,而且要給予一些特殊關愛和照顧。把課堂上互動的參與機會留一點給他們,把教師關注的時間多分配一點給他們,幫助他們逐步樹立學習的信心。通過發(fā)展性評價,學會賞識學生,看到他們的進步與閃光點,就及時肯定和鼓勵,喚醒他們的自我意識,為他們播下自尊和自信的種子,讓學生在快樂、自信的氛圍下健康地學習。
(作者單位:江西省新建縣石埠鄉(xiāng)龍崗中學)
□責任編輯:周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