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紅梅
文件編號:1003-7586(2009)11-0050-02
《全日制義務(wù)教育生物課程標準解讀》在“課程資源的開發(fā)來源”中指出:“應(yīng)高度重視學校實驗室的建設(shè),積極營造良好的實驗、實踐環(huán)境,同時也應(yīng)鼓勵學生和教師充分利用身邊廉價的器具和材料,設(shè)計出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實驗和實踐活動。”解讀中還指出“提倡生物實驗的低成本、低損耗和簡單易行。一方面鑒于我們是發(fā)展中的國家,凡事需借鑒。另一方面,使用可替代的器皿、廢舊材料,只要安全性沒有問題,不僅物盡其用,而且在替代設(shè)計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把實驗室中的實驗變?yōu)樯钪锌梢赃M行的實驗,更具有教育意義,”
1選取既適合課程和教材要求又符合蘿崗本地實際情況的節(jié)省成本的最佳實驗材料
1.1“觀察莖對水和無機鹽的運輸”實驗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級教材上冊第111頁的“觀察莖對水和無機鹽的運輸”實驗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觀察水分和無機鹽在莖內(nèi)的運輸及識別水分和無機鹽在莖中運輸?shù)牟课?。《教師用書》上要求用顏色較淺的材料進行觀察。
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用本地廣泛栽培的??浦参稂S葉榕做這個實驗,既可以因為桑科植物具有白色的汁液讓學生在剪取枝條的時候感性認識有機物的存在及其運輸部位,又可以因其枝條頂端的葉子顏色很淺,葉脈一旦變紅就很容易觀察到。此外,如果再配合少花龍葵來做這個實驗,效果會更好。在開課的時候,本地的少花龍葵正處于有花有果時期,果有醬色的也有青色的,又因其花為白色,莖半透明,所以用少花龍葵不僅可以觀祭到紅色液體的上升,還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在葉脈及花朵中的分布。
1.2“觀察花的結(jié)構(gòu)”實驗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級教材上冊第102頁的“觀察花的結(jié)構(gòu)”的實驗要求學生能認識花的基本結(jié)構(gòu),說出花的各個部分的功能,觀察花的形態(tài),識別花的各個部分: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教材中要求用桃花,但桃花的花期很短,一般是春季開花,等到秋季課上到這里時,桃花早就沒有了。在校園里種著許多紫花羊蹄甲。紫花羊蹄甲別名紫荊花,豆科羊蹄甲屬。我國華南地區(qū)廣有栽培,特別是廣州和香港更為普遍。它的花序是總狀花序腋生或頂生,著生花數(shù)朵?;ǘ浯螅?枚。紫花羊蹄甲的花期幾乎為全年,以秋為盛。這是一種理想的觀察花的結(jié)構(gòu)的本土實驗材料。
1.3“觀察葉片結(jié)構(gòu)”實驗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級教材上冊第115頁的“觀察葉片結(jié)構(gòu)”可用野生的車前草(多年生宿根草本,葉片平滑,薄紙質(zhì)卵形至廣卵形,具5條主葉脈,葉基向下延伸到葉柄,長6~15cm,寬3~8cm,周年開花)。到上課時,其正好長得有一定的韌性便于橫切,用它制作裝片,可以看到較完整的橫切結(jié)構(gòu),且因其葉脈多而粗,也便于觀察。
教材中建議用蠶豆看氣孔,在學校所在地也不切合實際。通過多次努力,發(fā)現(xiàn)用石蒜科的蜘蛛蘭(葉劍形,端銳尖,多直立,鮮綠色,長50~80cm,寬3~6cm)的下表皮觀察氣孔是一種非常好的材料,一方面是因為其非常好撕取,另一方面其氣孔排列整齊而明顯,便于辨認和觀察,不像從菠菜葉上撕取的下表皮很容易帶上一些螺紋狀的導管,對學生的觀察和辨認造成干擾。
1.4“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實驗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級教材上冊第119頁的“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一實驗中,書上所用實驗材料為天竺葵,它確實是一種很好的材料。但由于這種材料較難找到,或者是因?qū)嶒灮ㄙM較高而導致許多中學的生物老師選擇不做這個實驗。如果選用藿香薊(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中文俗名勝紅薊,單葉對生,卵形或心臟形)雜草,這是一種生長時間很長的草本植物。用它為實驗材料來做這個實驗,效果也非常理想。
在學習這一部分內(nèi)容時,藿香薊在本地區(qū)還處于旺盛的開花時期,所以材料易得。其實驗處理也相當簡單,在書上119頁的實驗步驟一為:“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也就是說,至少需要在實驗前2~3d天就進行處理,以便原有的淀粉被充分分解掉和轉(zhuǎn)運走。而用藿香薊為實驗材料,可以省去搬運之煩,只需要在實驗前-一天天黑前直接在植株上對葉片進行一半用黑卡紙遮住,另一半不用處理,之后在第二天中午過后,再按照書上120頁作“用酒精去葉綠素”和“用碘液顯色”處理即可。
再者,實驗效果明顯,因藿香薊的葉片是一種在光下合成淀粉速度較快,產(chǎn)物較多,分解速度也比較快的植物,所以經(jīng)過處理后,被遮光的一半葉片和仍接受光照的一半葉片的顯色反應(yīng)對比非常明顯。
2用同一種材料做多個實驗
本著因地制宜,節(jié)約成本的觀點,我校教師結(jié)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學理念,嘗試著把初一上冊里關(guān)于種子的實驗串起來用本地區(qū)產(chǎn)出較多的綠豆種子來做,即做完前一個實驗,緊接著將就原來的材料繼續(xù)做下一個。操作方法為:
讓學生分研究小組活動,讓他們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并且要求他們把自己所做的實驗過程及結(jié)果做好記錄和拍好照,最后以作報告的形式展示他們的實驗結(jié)果。這一系列實驗為:107頁“烘烤種子”(烘烤后的種子可以播下去作對照組),123~124頁“種子的萌發(fā)”,90頁“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93頁“測定種子的發(fā)芽率”,110頁“根毛的觀察”,96頁“根的什么部位生長最快?”,98頁“植物生長需要哪些無機鹽”。
通過嘗試,發(fā)現(xiàn)這樣既可以最大限度地節(jié)約糧食,減少浪費,又可以讓學生在一連串的實驗中學會思考、學會觀察、學會合作、學會分享。
由于生物實驗是生物科學的基礎(chǔ),也是生物教學的基礎(chǔ)。它既是生物教學的優(yōu)勢,又是實際教學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目前許多中學的實驗條件尚在改善的過程中,教師們在教學中注意整合課程資源,因地制宜做好生物實驗就顯得非常重要?!度罩屏x務(wù)教育生物課程標準》指出:“生物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苯處煶浞职l(fā)揮生物實驗教學的功能(獲知、練技、激趣、求真、循理、育德),可以使生物教育真正有特色、有魅力,讓學生愿學、樂學。因此生物教師尤其要注意聯(lián)系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和社會生活實際,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充分利用本土化的實驗材料做好生物實驗,真正做到把實驗室中的實驗變?yōu)樯钪锌梢赃M行的實驗,從而使生物實驗更具有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