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軼可教給我們的事
曾軼可事件的心理背景,是人們對“專家”的不信任、對現(xiàn)實的無力感和孤立感。至于曾軼可是不是真具有小眾的魅力,則完全被某種憤怒遮蔽了
韓松落
湖南衛(wèi)視2009“快樂女聲”比賽中,最富爭議的選手無疑是曾軼可。她懷抱吉它,憑借自己的原創(chuàng)歌曲《還能孩子多久》、《最天使》、《獅子座》一路晉級,引起軒然大波。
一方面,是一部分評委對她的肯定,現(xiàn)場評委沈黎暉和高曉松始終力挺她,認為“這是我這幾年聽過最清新的創(chuàng)作”、“我喜歡她的真誠、簡單,非常讓我感動”,甚至恨不能馬上“花錢把她創(chuàng)作的歌全部買下”!10強入圍賽第二場,又有小柯致電高曉松,說曾軼可是他“這幾年看見的最棒的創(chuàng)作人”。
另一方面,卻是一部分評委和大部分觀眾對她的不滿。她的嗓音、音準、節(jié)奏感、形象、接受采訪時不夠順暢的表達、吉它水平的簡陋、歌曲曲調(diào)的相近,都遭遇惡評。20強晉級比賽中,包小柏因和沈黎暉就曾軼可的去留產(chǎn)生不同意見而憤然離席。7月3日晚的10強賽中,巫啟賢及英皇娛樂代表等評委也依舊揪住她的唱功不放。曾軼可成功晉級10強時,其他選手既沒和她握手,也沒和她擁抱。
兩種觀點沖撞的同時,曾軼可的晉級卻一帆風順,并成為最具人氣的選手,大有問鼎三甲的可能。群眾為了解決自己的困惑,只好認為她“上頭有人”,“曾爸爸是煙草大王也是湖南衛(wèi)視的贊助商”的傳言于是應(yīng)運而生。盡管曾軼可和湖南衛(wèi)視有關(guān)人等先后辟謠,稱“曾爸爸”只是高校工作人員,但與曾軼可相關(guān)的百度搜索詞里,“曾軼可,后臺”、“曾軼可,背景”、“曾軼可,父親”赫然在目。顯然,對令人困惑的人和事,“中國特色”是最習慣和最方便的解釋。
網(wǎng)民的表達更不含蓄,稱曾軼可的嗓音為 “綿羊音”,并授予她“綿羊天使”、“綿羊妹”稱號,更在組建“春哥教”之后,迅速成立了“曾哥教”,口號是“信曾哥,唱歌不跑調(diào)”、“信曾哥,考試不掛科”。一時間,“曾哥”的帖子鋪天蓋地,模仿和諷刺曾軼可的惡搞視頻也在網(wǎng)絡(luò)上廣泛流傳。
不可否認的是,曾軼可確有其可取之處,歌曲簡單淡清新,有陳綺貞和森田童子之風,青澀的演唱,也與歌曲意境吻合,甚至有助于保留她的靈動和真摯。曾軼可之爭,可能只是大眾審美和小眾審美的一次對抗,是慣于看見成品的大多數(shù)和對璞玉擁有敏感度的少數(shù)人的對抗,甚至也折射出內(nèi)地和港臺流行音樂的立場和進展。有人認為,對曾軼可表示肯定的,是摩登天空、太合麥田、海蝶這樣一些較為先鋒和具有活力的唱片公司的代表,沒有給曾軼可投票的,是SONY、華納等國際唱片公司的代表,這顯示出他們在音樂上的保守態(tài)度。
但不幸的是,曾軼可之爭,恰好發(fā)生在公共事件頻發(fā)的2009年。每個事件之后,都會有“專家”發(fā)表各種違背常識、違背常情常理的結(jié)論。曾軼可事件的心理背景,是人們對“專家”的不信任,以及每個事件中,地方小官吏即可一手遮天的現(xiàn)狀,使人們普遍產(chǎn)生出的無力感和孤立感。人們沉浸在自己的意見被無視的憤怒中,至于曾軼可是不是真具有小眾的魅力,則完全被這種憤怒遮蔽了。
而“春哥教”、“曾哥教”雖意在嘲諷和戲謔,另一重含意,卻也是自嘲:有些人有些事,就是拿它沒辦法,它又硬又黑(“春哥教”鎮(zhèn)教之歌叫《硬又黑》),我們無法避免它強加給我們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