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虎林
高考作文要求考生在作文時要感情真摯,也就是要自然地表達真情實感。因為真情是人類最高尚的情懷。凡喜怒哀樂,真情表露,寫事實、講實話、抒真情、明事理,給人真實感、真誠感的作文,看后,就能夠使人產(chǎn)生動人心魄的情感體驗。
那么,如何才能在作文中真摯地表達情感呢?
一、化形象為美好的意象
“回首,望這泉。蜿蜿蜒蜒,隨著歷史的波濤涌動起伏,高亢時壯懷高唱,低沉時哀婉纏綿,倒映著屈子枯槁的容顏,洗濯莊子干皺的耳朵,蕩滌杜甫奔后仆仆的風塵,為蘇子沏上一壺清茶,翻騰繚繞,悟出人生。”(《細酌清泉》班級學生作文)這里的人物都是教材中的形象,但一經(jīng)學生心靈感受,便品嘗出了文化積淀中的那份情思,讓美好的意象與歡樂、痛苦、甜美、酸楚的感情融合在一起,觸角已伸到心靈的深處,從而尋找到了一種情感的寄托與感動。
當然,豐富多彩的現(xiàn)代生活中,每天都有感動我們的人和事,只要用心靈去感受,真摯的情感就會在寫作時從胸中奔涌而出,從手中一瀉千里,變成筆底華美的樂章。
二、加強感人的細節(jié)描寫
細節(jié)成就完美,細節(jié)造就成功,“細微處見真情”?!耙宦暋x謝,感天動地,蕩滌靈魂!黃舸輾轉(zhuǎn)數(shù)千里,只為向捐助過自己的人說一聲‘謝謝,感恩的心由一聲‘謝謝傾訴而盡?!薄岸砹_斯體操運動員涅莫夫在雅典奧運會比賽中征服了世界觀眾。面對裁判的兩次打分,面對全場熱情觀眾的一片噓聲,涅莫夫站到賽場中央,一個微笑,深深一躬,一聲‘Thank you!隨后,一個暫停的手勢,全場啞然。一聲‘謝謝是涅莫夫發(fā)自心底的對觀眾的感激,是以大局為重的寬容心,是涅莫夫高貴的人格?!保ā队芯湓挸熳爝叀钒嗉墝W生作文)可見,“細微”就是那些能夠展示人情美、人性美的細節(jié)。在這里,細節(jié)給人以心靈的震撼,也充分顯示出了文章的藝術(shù)感染力。
三、營造、渲染濃烈氛圍
漢賈誼的《鵩鳥賦》、唐杜牧的《阿房宮賦》可稱得上是設(shè)置渲染的典范?,F(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尋?,嵤?,從選材“新”的角度看,并沒有什么獨特之處。但如果能夠經(jīng)過情感化渲染,則會有新的啟示。請看《我正在為此奮斗》(班級學生作文)的開頭:“爺爺很小的時候,我家前后的山上是很古老的森林,里面有很多飛禽走獸成群結(jié)隊……父親很小的時候,人們已經(jīng)開始伐木造屋,甚至有人在偷砍樹木往外倒賣……我很小的時候,山上還是有很多樹,然而,夜里常常被轟隆隆的聲音嚇醒……現(xiàn)在呢,偌大的山里唯一剩下的就是峭壁上那棵虬龍般盤曲的神樹,經(jīng)常受人們的祭拜?!边@就是溫家寶總理去年視察過的石羊河流域某地的現(xiàn)狀。溫總理當時說:“我們決不能讓石羊河再變成第二個羅布泊!”文章在開篇就渲染出了濃郁的、深切關(guān)注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的情感氣氛,讀后,給人以強烈的情感震撼。
四、注意我們自身的情感意識
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調(diào)動情感教育手段,創(chuàng)設(shè)情感教育氛圍。這不僅指教師對學生作文的評和講,更指教師參與作文實踐活動。過去說“下?!弊魑?,現(xiàn)在說和學生一起成長。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可以用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激情。這種激發(fā)從形式上可以是口頭演講,也可以是擬稿寫就;可以是山泉溪流叮咚作響,也可以是長江大河滾滾而來;可以是婉約,也可以是豪邁。如果駕馭得當,教師收獲的不僅是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掌聲,更能激發(fā)學生寫作的熱情,濃郁而真摯的情感就會不斷閃現(xiàn),成為作文中的亮點。
五、關(guān)注情感的問題
首先,要弘揚主旋律,加強“扶正”工作。我們國家經(jīng)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變化日新月異,生活多姿多彩,多元化已逐步被人們認可,但在追求思想、人格獨立的認識上也存在著一些偏激傾向,甚至有同學稱贊希特勒的個人奮斗精神,稱贊日本侵略者的團隊精神……盡管這是極個別的現(xiàn)象,但我們很有必要對此做耐心而細致的工作,使這些學生從情感迷惘中快速轉(zhuǎn)化。其次,要注意“糾偏”。高考作文,從真正意義上說,它不是水平檢測或及格測試,而是要求學生從文化積淀、知識積累中“走出來”的選拔人才的考試。因此,引用詩句時要注意詩句情感的傾向性、準確性問題,避免犯常識性的錯誤。如“滿園春色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本來是表達對春天到來時的一種喜悅之情,歌頌春天的到來是任何力量也無法阻擋的。但有學生引用后議論道:“現(xiàn)在,我們大家都要紅杏出墻。”這個“紅杏”不僅僅自己要“出墻”,而且要大家一起“出墻”。顯然,這名學生沒有理解“紅杏出墻”的另一種含義。諸如此類,有必要糾正。最后,要重視習慣情感,這是一種情感的思維定式,既已形成,作文時難免陷入平庸低俗的窠臼。如“車轱轆話”倒著說,敘寫和議論總離不開高中、初中、小學甚至幼兒園、托兒所的生活。我們不否認許多學生(下轉(zhuǎn)第161頁)(上接第149頁)“三點成一線”的生活環(huán)境,但需要花大力氣扭轉(zhuǎn)這種情感定勢,讓他們自覺、自信、熱情地觸摸自然、社會和人生,把握時代跳動的脈搏。只要這樣做了,學生就可能進入作文的自由王國。
(本文作者單位:永靖縣鹽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