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淑湘先生說過:“問語文學得好的人,都說是課外看書?!薄墩Z文課程標準》也規(guī)定:小學六年中,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能少于140萬字。要使學生完成140萬字的閱讀量,將語文學好,教師就不能讓學生兩耳僅聽一人說(老師說),一心只讀一本書(語文書),而要引導學生在會聽“一人說”、會讀“一本書”的基礎上,走出課堂,走向生活,博覽群書,學會課外閱讀,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開拓視野,豐富語言積累,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那么,如何幫助學生提高課外閱讀實效呢?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兒童積極主動閱讀的基礎。因此,教師必須在“趣”字上做好文章,以“趣”引人,讓閱讀變得有趣,讓學生對閱讀感興趣,用興趣這把鑰匙去開啟學生心扉,引導學生走進知識寶庫的大門。如,我根據(jù)學生愛看電視的特點,鼓勵他們看動畫故事、兒童節(jié)目,并告訴他們:這些內(nèi)容書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書,書中故事無窮無盡,這樣就把孩子們從愛看電視引向愛看課外書。其次,我還針對孩子們愛聽故事的特點,利用早讀、午休、班隊課等時間給孩子們講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讀一些詞句優(yōu)美、情節(jié)感人的詩詞文章。每次講讀,教室里鴉雀無聲,學生的表情隨著文中故事情節(jié)的變化,時喜時怒,時悲時樂。很難估計,那生動有趣的故事、曲折有致的情節(jié)、聲情并茂的朗讀對學生產(chǎn)生的感染力、誘惑力有多大。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為樹立讀書“榜樣”,我鼓勵一部分同學先走一步,引導他們先去看書,帶頭脫“貧”致“富”,然后,讓這些同學代替老師朗讀、講故事、表演故事情節(jié),以吸引更多的同學加入到讀書的隊伍中,最終達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另外,我還根據(jù)學生仰慕英雄、名人的特點,經(jīng)常給他們講一些名人名家愛讀書的故事,鼓勵他們熱愛書籍,從書籍中汲取無窮無盡的語言營養(yǎng)、精神食糧。這種“名人效應”所產(chǎn)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二.重視閱讀指導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闭Z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學會怎樣讀懂一篇文章,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形成獨立閱讀的能力,并能用學到的學習方法指導課外閱讀,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立足課內(nèi),重視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學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學法。如,常用的閱讀方法有:1.精讀法。這種方法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集中精力對重點段落精心地閱讀,從作者對篇章結(jié)構(gòu)、字詞句的品味,思想情感的體會中,學到方法。這種讀法適合于每一單元的精讀課文。比如學習《黃繼光》,學生學到了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來敘述一件事情的方法后,讓他們自瀆后面的一篇文章——《壯麗的青春》,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2.瀏覽法。這是指對所讀的課文,不是逐字逐句地讀下去,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種方法在學習每單元的略讀課文時,往往用得較多。比如學習《壯麗的青春》,讓學生快速瀏覽全篇課文,邊看邊思考:a、課文中“萬分危急”具體表現(xiàn)在哪里?b、歐陽海是怎么挺身而出的?他為什么要這樣做?當然,瀏覽并不等于走馬觀花,而是要引導學生圍繞主要問題,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掃視。3.選讀法。這是根據(jù)自己對課內(nèi)學習或?qū)懽魃系哪撤N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文章或其中的章節(jié),以便學以致用。比如教學七冊第二單元的寫人習作前,向?qū)W生布置習作內(nèi)容,讓學生隨時收集寫人的文章,從中學到各種各樣的寫人方法,并讓學生從本冊課文中選出寫人的文章來仔細讀一讀,想一想課文的寫法,運用到習作中。
三.推薦閱讀材料
學生有了閱讀興趣,也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教師就要及時地向?qū)W生推薦合適的課外讀物,讓學生有書可讀。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可見,學生看書時,選什么類型的書是關鍵,教師應教給學生選書的方法,并根據(jù)學生的文化基礎、認知水平、年齡和心理特點,因人而異地向他們推薦課外書。中低段學生,以引導他們閱讀童話、寓言、兒歌、謎語、優(yōu)秀作文為主,這些作品淺顯易懂、通俗簡短、情節(jié)生動,符合中低段學生的口味。高段學生則讓他們讀一些科普讀物、民間故事、短篇小說、詩歌和名家名篇。同時,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向?qū)W生推薦課外讀物,讓他們把課內(nèi)所學的知識得到拓寬、延伸。
如,教學《海底世界》、《富饒的西沙群島》這一類課文時,可事先指導學生查閱有關海洋動物、植物、礦物等方面的科普資料,獲得與課文相關的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課文。教學后,再引導學生閱讀有關的科普文章,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達到以一篇帶兩篇、以一篇帶多篇的目的。另外,還可以結(jié)合學校的專題活動,推薦合適的閱讀材料,開展一系列讀書活動。如,本學期學校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以“先輩的故事”為主題開展活動,我向同學們推薦一些介紹革命先輩英勇事跡的書籍,如,《鐵道游擊隊》、《誰是最可愛的人》等讓學生課外閱讀;組織同學們參觀革命歷史博物館、祭掃烈士紀念碑;同時,我還讓同學們到圖書館、網(wǎng)絡上查找有關資料,采訪離休老干部,向爺爺、奶奶等長輩了解紅軍長征、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中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組織開展了“講英雄、頌英雄”故事比賽、寫作比賽和英雄事跡報告會,提高了同學們的閱讀興趣和語文水平。
為了讓學生有豐富的課外讀物,我除了鼓勵他們經(jīng)常進入市圖書館、校圖書館外,還建立和充實了班級圖書角、家庭圖書櫥,同學們可以帶者自己的圖書來交流,班級之間也定期交換圖書。這樣,同學們可看的圖書就多了,我就有針對性地對不同文體、不同結(jié)構(gòu)、不同內(nèi)容進行課外閱讀指導,幫助學生掌握閱讀規(guī)律。這樣,閱讀知識面廣,閱讀量足,信息量大,學生學得輕松,讀得過癮。
四.展示閱讀成果
小學生畢竟年紀輕,興趣易激也易失。為使學生對課外讀物愛不釋手,閱讀興趣日趨高漲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總是想方設法,開展豐富多采的讀書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課外閱讀成果,享受進步、收獲的喜悅。如,堅持每天10分鐘的口頭交流活動,同學們或背誦優(yōu)美語段、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或播報時事新聞、奇聞異趣、風土人情;或誦古詩、講故事、談心得。這種交流,不僅反饋了讀書的情況,也提高了學生選擇、歸納、概括、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的能力,鍛煉了孩子們的膽量。語文活動課是同學們的最愛,在活動課上,我們開展了“古詩誦讀比賽”、“詞語接力游戲”、“趣說成語”、“小博士知識競賽”、“作家作品知多少”等活動,把課外閱讀推向一個又一個的高潮。另外,在黑板報、墻報等宣傳欄,開設學習、展示專欄,一方面介紹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作家和作品,介紹文學知識、讀書方法,另一方面展示同學們自己設計制作的《新聞播報卡》、《閱讀卡》、《手抄小報》、《讀書筆記》、《摘錄本》、《日記》、《作文》等,在這種開放式的閱讀氛圍的熏陶下,同學們的閱讀興趣與日俱增,個個愛看書,人人愛學習,聽說讀寫能力得到迅速提高。更可喜的是,我班的同學不怕習作,不會談文色變,而是老師布置作文時,同學們會發(fā)出“耶”的歡呼聲,連家長都覺得不可思議。從一年級到三年級的三年時間里,我班有兩位同學的作文發(fā)表的cn級刊物上、兩篇分別榮獲省級一.三等獎、一篇獲市級三等獎、兩篇獲區(qū)級三等獎。
總之,提高課外閱讀實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前提,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是關鍵,而適時展示閱讀成果是推動學生積極閱讀的動力。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愛學、樂學,主動拓展學習空間,達到提高閱讀能力的目的,為終身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郭蘭芬,教師,現(xiàn)居福建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