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 紅
?路路今年3歲了,一向都很乖巧,就是有個缺點,不太喜歡叫人,即便是熟悉的親戚,也總是金口難開,我一直覺得懂禮貌的孩子才會讓大家喜歡,但路路的小嘴就是不甜,她懂得好孩子要講禮貌的道理,就是不愿意去實行。請教專家,還有更好的辦法教育這孩子嗎?
(長沙路路媽)
答主動與人打招呼需要一個安全和信任的心理環(huán)境,即使是熟悉的環(huán)境和熟悉的人,如果孩子心理不放松,也可能“金口難開”,如果這時候家長強迫孩子叫“叔叔、阿姨好”,他還會產生逆反心理。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孩子的生活環(huán)境比較狹窄,接觸的人和事物比較少,缺乏主動與人交往的體驗。3歲的孩子可以上幼兒園了,他在幼兒園里會接觸大量的小朋友和老師,他將漸漸像許多同伴一樣主動學會說“老師好”、“早上好”、“再見”等,不上幼兒園的時候也多帶孩子在社區(qū)散步,雖然孩子不說,家長也要不厭其煩為他示范禮貌用語,孩子的情況就會逐漸好轉的。
?豆豆27個月了,還不是很會說話,膽子小,怕見生人,這樣下去會不會得自閉癥呀?
(上海豆豆媽)
答自閉癥的早期發(fā)現一般都是在兩歲左右,所以這個月齡的孩子如果說話晚,容易讓媽媽擔心孩子是否有自閉癥。以下幾個行為特征供你參考判斷,但不能取代專業(yè)測量與診斷。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時候,孩子雖然不會說話,普通的孩子會看著父母的眼睛傾聽,而自閉癥孩子可能看著嘴巴或者很少傾聽父母。普通的孩子在兩歲左右怕見生人,而自閉癥的孩子不怕生人,還會跟著生人走。自閉癥的孩子還對些機械、刻板、重復的動作和行為長時間興趣濃厚,不知疲倦,例如反復數數字、晃身體、轉轱轆、蕩秋千等;但是對其他事物,尤其是與人交往沒有興趣,很少出現與人的眼神、表情和動作交流。
?我女兒1歲零10個月了,可是她仍然撒尿不會叫,每次都是流了才叫,真頭痛,該怎么辦呢?
(武漢雨燕)
答先叫尿、再撒尿是成熟的排尿方式,但孩子都是先會撒尿,再會叫尿。因為叫尿意味著孩子提前感知到了撒尿的需要,并控制到入廁之后再撒尿,而這種排尿意識需要大腦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到一定階段才能出現。如果孩子撒尿之后才意識到自己尿了,并告知家長,這比撒尿之后還不知道叫尿已經進步很多了。所以家長要理解孩子的發(fā)育水平,不要斥責孩子叫尿晚了,反而要鼓勵和引導孩子:“媽媽知道寶寶尿了,下次早點告訴媽媽,這樣就不會尿濕褲子了。好嗎?”
?寶寶25個月,特別喜歡模仿,我在家里練習瑜伽,她也要模仿。請問這個年紀的寶寶這樣模仿瑜伽合適嗎?
(濟南馬清)
答寶寶都有喜歡模仿的天性,家庭成員經常做的事情她都喜歡模仿,她會模仿媽媽練習瑜伽,會模仿爺爺練習太極拳,會模仿哥哥練習跆拳道等。一般情況下,寶寶只是比畫一下類似的動作,不會勉強自己做精確的、有難度的動作,媽媽不用干涉他模仿;但有些動作可能不適合寶寶模仿,媽媽不要在寶寶面前練習。練習瑜伽需要專注,但有時寶寶模仿的動作有點危險,所以媽媽要分點注意力給寶貝,隨時觀察和保護寶寶的安全。
?最近寶寶老是喜歡問“為什么”,有些問題實在讓人難以回答,比如,她會問:“為什么大家要吃飯?”“為什么吃飯就可以長大?”“為什么營養(yǎng)可以讓人長大?”……這種情況屢屢發(fā)生,我該怎么應對她呢?如實說我不知道,孩子會對我失望嗎?
(東莞戴璽)
答從寶寶一出生,他就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在不同的年齡段會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好奇心。兩歲之前,他還不會說完整的語句,于是他用眼神和動作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他對新鮮事物不停地這看看、那摸摸;兩三歲的時候,他會說完整的簡單句了,于是他見到新鮮事物就喜歡問家長“這是什么”,滿足于家長告訴他事物的名稱;三四歲以后,寶寶覺得“這是什么”的問題有點簡單了,開始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為什么”,希望了解事物的因果關系。如果寶寶樂此不疲地問為什么,家長就應該不厭其煩地回答他。答案是日常概念即可,不必都是嚴謹的科學概念,這樣家長就不會感到為難了。
?最近8個多月的兒子似乎特別害怕坐電梯,一上去就很緊張,是因為他膽子太小嗎?之前不這樣的。
(南京胡波)
答寶寶出生以后,除了不斷發(fā)展自己的嗅覺、味覺、聽力、視覺以外,還會發(fā)展平衡覺。當人體位置與地心引力方向發(fā)生變化的時候,如寶寶的身體陡然失去平衡和支撐,他會產生害怕的感覺,上下電梯的快速運動就會導致寶寶的身體暫時失衡。小的時候,媽媽抱得比較多也比較緊,他的身體與媽媽的身體緊緊貼在一起,而媽媽的平衡性較好,會提高寶寶的平衡性和安全感?,F在寶寶8個月了,媽媽以為寶寶能力強了,忽略了上下電梯時身體會暫時失衡的情況,寶寶的身體猛然晃動會讓他嚇一跳??梢?,這不是膽小膽大的問題。
?寶貝1歲了,最近老喜歡揪小雞雞,我很擔心這樣養(yǎng)成習慣對成長不利,該怎么辦?
(上海泡泡媽)
答寶寶吸吮手指、舔自己的腳丫以及揪小雞雞,都是自我意識還沒有發(fā)育完善的表現,他把身體器官當成了跟自己沒有關系的玩具。不知道這是“自己的”,更不知道保護它們。這時媽媽不要批評寶寶,也不要打他的小手,而是態(tài)度平靜地把寶寶的小手拿開,并在他的手里塞個小玩具供他把玩,或者帶著寶寶做一個游戲,分散他的注意力,越是“老喜歡揪小雞雞”,最初越需要特別轉移寶寶的注意力,這樣會有效地防止寶寶養(yǎng)成玩弄身體器官的不良習慣。
?寶寶20個月了,比較霸道,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時候,喜歡搶人家手里的玩具,盡管他面前已經有很多玩具,他就不要玩自己的。請問,寶寶這樣的行為該如何糾正呢?
(湖南常常媽)
答對于小寶寶來說,最好的玩具并不是爸爸媽媽給他買的稀罕玩具,而是其他小朋友手里的玩具,有時哪怕是一塊小石頭,只要握在小朋友手里,他也會眼饞得當做寶貝樣爭搶,這是寶寶發(fā)展自我意識的表現。出現這種情況,不要過分責怪寶寶爭搶別人的玩具,也不要為了安撫寶寶的情緒,而支持寶寶的爭搶行為。盡量為寶寶提供一樣的玩具,或者把寶寶抱開現場一會兒,轉移他的注意力。寶寶長大以后,這種情況就漸漸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