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
不久前,《紐約時報》發(fā)表一篇專欄文章,標題為《教育教育教育》。作者用詞語重復這一修辭手法來強調(diào)教育之重要,并為美國教育日漸落后這一事實深感憂慮。
學校教育,多年來確實是大多數(shù)美國人十分關(guān)切的問題。就連他們的總統(tǒng)們也常把“教育”掛在嘴邊,而且聲音洪亮。前總統(tǒng)小布什剛上臺時聲稱要當“教育總統(tǒng)”,雖然結(jié)果是當了個“戰(zhàn)爭總統(tǒng)”,把本該投給教育的經(jīng)費都化成導彈、炮彈和子彈,投到了遠離美國領(lǐng)土的戰(zhàn)場?,F(xiàn)任總統(tǒng)奧巴馬從中吸取教訓,下決心要把更多的預算撥給三個方面:保健、能源和教育。他強調(diào)教育的重要性,強調(diào)教育與經(jīng)濟成就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他說:“不容置疑,未來屬于給公民以最佳教育的國家?!?/p>
奧巴馬在當參議員時已經(jīng)意識到教育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意義。他曾收到一個選民的來信,開頭這樣寫道:“親愛的巴拉克·奧巴馬參議員霍勒斯·曼曾經(jīng)說:‘教育是通向平等的通道。我堅信,這句引語概括了美國教育的目標。我們有幸生活在一個人人都能學習并實現(xiàn)其夢想的國家,不管我們出身于哪個社會階層;可是,現(xiàn)在有些學生卻享受不到這種特權(quán),因為他們生活在這樣的校區(qū),那里缺少給予孩子們應得的教育所需要的經(jīng)費和師資?!?/p>
奧巴馬顯然記住了這些話,并將霍勒斯·曼的名言作了發(fā)揮,成為總統(tǒng)后他在一次關(guān)于教育問題的演說中說道:“教育不再僅僅是前往機會和成功的通道,教育是必備的先決條件?!?/p>
霍勒斯·曼(Horace Mann)(1796—1859),早在一個半世紀前就離世了,可當人們一談到教育問題,還是自然而然地就會想起他,想起他對美國教育事業(yè)的獻身精神,想起他為教育改革做出的卓著勛勞。美國目前至少有50所重點學校都以其名字命名。享有“霍勒斯·曼學?!边@個校名,那是一種榮譽,也是對這位被譽為“公共教育之父”或“公立學校之父”的杰出教育家的永恒緬懷。
將自己獻給福利事業(yè)
霍勒斯,曼出身于馬薩諸塞州小鎮(zhèn)富蘭克林的一個貧苦農(nóng)家。這個未來的教育家,進大學之前只在當?shù)匾凰W上過課。據(jù)他回憶說,那所學校只有一間教室,而且年久失修,破敗不堪。上課時間不固定,一年只有8~10周。老師呢,他說,“都是很好的人,但又都是很差的教師”。買課本的錢,他是自己通過編草帽掙來的。他主要是靠在小鎮(zhèn)圖書館里用功自學,讀了大量的書,學到了足夠的知識,后來才出人意料地被常春藤名校布朗大學錄取,成為他老家小鎮(zhèn)上罕有的大學生。本科畢業(yè)后,他又修了法學。在以律師身份踏入社會后,由于胸有改革社會、促進社會平等的抱負,他終于進入政界,成了馬薩諸塞州議會的一顆新星。當他作為參議員投票贊成成立美國第一個州政府教育委員會,并擔任其首任秘書長時,這顆新星的亮度就更引人矚目了。
為新崗位的巨大挑戰(zhàn)所震懾,曼在接受此職的當天對自己發(fā)誓說:“從今之后,只要我在此位任職,我就要將我自己獻給這人類世界上至高無上的福利事業(yè)?!?/p>
霍勒斯·曼的首要目標是在馬薩諸塞州建立“公立學校”。在他發(fā)起下一場“公立學校運動”勃然興起。在19世紀30年代的美國,建立公立學校的主張是一種相當激進的想法,是對傳統(tǒng)觀念、守舊思想的一種挑戰(zhàn),因為公立學校要得到公眾的支持,要借用地方上的稅銀,要招納所有學生,讓他們受到基本的教育不論他們的種族、階級和性別有何不同。當時在馬州(舊稱麻省),有一些為窮人辦的慈善學校,大多是在拮據(jù)狀況下湊合著辦的,只在每年冬季開數(shù)周課,沒有教學設備,也沒有經(jīng)過培訓的教員。就在馬州教育委員會成立后的12年內(nèi),霍勒斯曼終于將這些零落而非正規(guī)的學校轉(zhuǎn)變成了一個大規(guī)模的、基于嚴格教育原則的免費公立學校體制。
關(guān)于公共教育,他提過六點設想:
1.公眾將不再愚昧無知、百無聊賴。
2.這種教育須由有志趣的公眾出錢(付稅)、掌控和支持。
3.這一教育最好由包括所有不同背景的孩子們的學校來提供。
4.這一教育應不屬于任何宗教派別。
5.這一教育應以自由社會的精神、方法和紀律來進行。
6.應由培訓良好的職業(yè)教師來提供這種教育。
霍勒斯-曼辦學的指導思想主要來自托馬斯·杰弗遜:沒有一個共和政體能持久存在,除非其公民是受過教育,具有文化修養(yǎng)和共同理想的。他認為,政治的穩(wěn)定和社會的和諧取決于教育。他說:“并非低估其他任何人類組織的作用,我們可以有把握地肯定,公立學??沙蔀樗形拿髁α恐凶钣行Ш妥钣幸嬲?。”他認為,公立學校是優(yōu)秀文明、民主參與和社會福利的中心。他指出,共和政府體制,假若人民沒有知識,那就會像沒有管教人員的瘋?cè)嗽阂粯踊靵y不堪。
讓所有的孩子都上學
霍勒斯·曼生活的時代正處于巨大的社會變動之中,各方移民涌向美國東北諸州,農(nóng)民們紛紛離鄉(xiāng)進城當工人,城市迅速發(fā)展,犯罪率隨之增加,貧窮現(xiàn)象也越發(fā)嚴重。有志于社會改革的曼,正是由于目睹這種社會的劇變,才起意由州政府領(lǐng)導加強公共教育,在年輕一代中提倡文明、道德、秩序和紀律,從而建立一個平等的民主社會。他明確宣稱,他辦公立學校的首要目的就是為了“社會和諧”(The Social Harmony)。他要讓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學,不管是富人家的孩子還是窮人家的孩子,上學是每個美國孩子生來就有的平等權(quán)利的一部分。
曼的言行當時曾遭到不少人的強烈反對,波士頓某些私立學校校長抨擊他的全民教育思想,某些教員不贊成他在學校取消體罰的主張,各宗教派別譴責他將所有宗教教義排斥于課堂之外。他承受了巨大壓九但他義無反顧,奮然前行。
由于教育委員會沒有權(quán)力強制實行什么,曼起初真是單槍匹馬地去做勸導、疏通工作。他到全州各縣去召開教師、家長和群眾會議,用他在布朗大學練就的口才來闡明事實、講清道理,以喚起人們對公共教育的重視。他曾說,他當時工作之艱難就如企圖用一個拳頭去砸倒直布羅陀要塞。除了口頭宣傳,他還使用另一種有效手法去為自己的理念增加說服力和影響九那就是他親自動筆,堅持不懈12年,撰寫教育委員會的“年度報告”。他常在報告中闡述自己的教育思想,說明一個自由社會應有什么樣的教育。例如,他在第12期年度報告中這樣寫道:
“在沒有完善設備、有效手段進行全民教育的狀況下,要建立一個共和政府,那是人類從未嘗試過的最急躁、最魯莽的實驗。這樣的共和國或許會優(yōu)勢發(fā)展,財富驟增。有如一名貪婪者為其土地增添公頃數(shù)額,貪得無厭的政府或許會因?qū)⒃S多省、州侵吞至其愚昧的疆域而變得更為黑暗。其軍隊或許會戰(zhàn)無不勝,可同時,其艦隊或許會對地球另一半邊的國家進行恐怖襲擊。”
沒有文化教養(yǎng)的軍隊是愚昧無知的軍隊,最終也會成為兇惡野蠻、對外侵略的軍隊。因貪婪而無知發(fā)動伊拉克戰(zhàn)爭的小布什不幸被霍勒斯·曼的預言命中,所以他終與“教育總統(tǒng)”無緣,而只能背個“戰(zhàn)爭總統(tǒng)”的惡名。他以“反恐”為名進行的戰(zhàn)爭本身不就是對地球另一半邊的國家進行的恐怖襲擊嗎?
又如,關(guān)于教育對消除貧窮和犯罪的作用,他寫道,學校教育是“了不起的使人平等的工具”,貧困會因此而逐漸消失,暴力、欺詐等犯罪行為會顯著減少。相反,無教育或教育程度的低下會產(chǎn)生更多窮人和罪犯。歷史和現(xiàn)實都一再證實他的論斷。如不久前《紐約時報》就有文章舉例說,在美國黑人男子當中_大多數(shù)中學輟學生都沒有前途,失業(yè)者多,窮苦者多,犯罪率高,入獄者眾,而那些讀了4年大學的黑人男子往往和白人一樣,謀職比較容易,生活比較舒適,婚姻和家庭都比較穩(wěn)固。統(tǒng)計數(shù)字之一是:中學輟學的黑人男子進監(jiān)獄比例比有學士學位的黑人男子高60倍。
為了提高學校教學水平,曼對師資質(zhì)量極為重視。他認為,教師是改善教學質(zhì)量的關(guān)鍵,所以一心要成立由州政府主辦的教師培訓機構(gòu)。1838年,由他親自過問,馬薩諸塞州第一所師范學校辦起來了。后來又辦了多所。他還要求公立學校的教師隊伍以女性為主,因為女教師對學生更有愛心,更循循善誘。他的這個要求十分強硬,用當代的標準來看,甚至還有點簡單化,但出于對公共教育事業(yè)的極端熱忱,他也顧不上人們說三道四了。
曼對中小學公共教育還提出了其他要求:修建更多設備更好的校舍更多的學年(學至16歲);給教師更高薪水;設置范圍更廣的課程。馬州起初辦的公立學校主要是小學,后來又在曼的努力下辦起了,公立中學。在他任內(nèi),該州建立了50所包括初中和高中的中學。
關(guān)于他自己的辛勞程度,他在一份報告中寫道:“自從我于1837年6月接受秘書長一職至1848年5月提出辭呈,我為此事業(yè)每天所干之活平均不少于15小時;在這一時期自始至終沒有休息過一天,月復一月,沒有抽出一個晚上去拜訪朋友。”
人們稱頌曼的辦校功績,將其所辦的公立學校視為美國生活方式的一大特色,并譽之為“自由的源泉”,千萬人“機會的階梯”。他本人的仕途也因此而有所晉升1848年,作為輝格黨代表,前往華盛頓填補眾議員約翰·昆西·亞當斯病逝后留出的空位。上任后的第一次發(fā)言,就如亞當斯這名“雄辯老人”一樣,旗幟鮮明地表示了自己反對奴隸制、主張廢奴的立場。在當了6年眾議員后,他最終還是回到教育崗位,在俄亥俄州安提阿學院當了多年校長,并教授政治經(jīng)濟學、唯理智論和倫理學、自然神學等課程,直至積勞成疾,猝然病逝。
步霍勒斯·曼之后塵
現(xiàn)在,讓我們再回首談談本文開頭已經(jīng)提及的美國現(xiàn)任總統(tǒng)奧巴馬,因為他顯然有心繼承、發(fā)揚霍勒斯·曼重視教育的傳統(tǒng)精神,在21世紀的美國開創(chuàng)文明的新天地。奧巴馬看到了目前美國教育的落后狀況。他說,學校在衰退,教師質(zhì)量不符標準,學生成績在下降,國際比賽中名次下跌,13、14歲的學生只有三分之一達到他們應有的閱讀能力。他大聲呼吁:“該是從我們的學生身上期盼更多東西的時候了。該是開始獎賞優(yōu)秀教師,不再為差劣教師尋找借口的時候了。該是向各級政府索要成果的時候了。該是培養(yǎng)美國各地所有學生,使他們能與世界各地任何工作者競爭的時候了。該是給所有美國人以全面和具有競爭力的教育的時候了,從在搖籃里起,直至畢生事業(yè),他們都需要這樣的教育。我們接受失敗太久了,夠了。美國的整個教育制度應該再一次得到世界的羨慕。”
應該說,霍勒斯-曼開創(chuàng)的美國公共教育制度曾是受到世界羨慕的制度,但一旦哪屆政府把絕大部分預算都撥給物質(zhì)生產(chǎn)撥給軍備競賽,撥給戰(zhàn)爭的時候,經(jīng)費匱乏的教育事業(yè),即使有再好的制度,也必然會像秋風肅殺下的草木一樣日漸凋敝。
2006年12月4日,美國俄克拉何馬城,學生在以霍勒斯·曼名字命名的學校上課。
為挽救美國教育的落后和失敗狀況,奧巴馬步霍勒斯·曼之后塵,提出了其六點設想有相似之處的五點改革計劃
1.提高早期教育計劃的質(zhì)量。
2.鼓勵較高的教學和評估標準。
3.吸納、培訓和獎勵杰出教師。
4.在美國學校提倡創(chuàng)新和完美精神。
5.向每個美國人提供有質(zhì)量的高等教育——大學或技能訓練。
像霍勒斯·曼一樣,奧巴馬也特別重視教師的質(zhì)量,他甚至說:“美國的未來取決于教師?!彼运蛎绹哪贻p一代呼吁,要他們挺身而出在課堂里為國家效勞。他說:“美國需要你們。我們在鄉(xiāng)村需要你們。我們在小鎮(zhèn)需要你們。我們在內(nèi)地城市需要你們。我們在全國的課堂需要你們。”
奧巴馬對年輕一代的熱望,也令人想起霍勒斯·曼當年對青年學生的期盼。在他死前兩個月,他向畢業(yè)班學生們發(fā)表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講:“我懇求你們把我的告別辭銘記在你們心中只有為人類取得某些成功,你才能死而無愧?!?/p>
為教育事業(yè)獻身的霍勒斯·曼,應是死而無愧。他的這句遺言流傳至今,一直鼓勵著人們?nèi)槿祟惖氖聵I(yè)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編輯 曉波 美編 黃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