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風燕
摘 要: 學習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策略培訓是大學英語教育的重要部分。本文探討了課堂學習策略培訓的步驟和特點,并指出了在教學中進行策略培訓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關鍵詞: 英語課堂教學 學習策略 策略培訓
教育的根本目標是使學生成為獨立、自主、有效的學習者。20世紀70年代以來,人們對教與學的認識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使用何種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已成為教育研究的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策略,不僅能提高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效果,更重要的是促使他們由學會學習——自立學習——終生學習的能力轉變?!洞髮W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高等學校本科用)》(以下簡稱《大綱》)[1]明確指出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之一是幫助學生“掌握良好的語言學習方法”,這里的語言學習方法指的就是語言學習策略。教育部辦公廳2004年印發(fā)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也將英語學習策略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英語學習策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綱》還指出“教師有責任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提高自學能力”。[2]由此可見,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已經(jīng)成為高校廣大英語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學習策略
隨著二語習得理論的不斷發(fā)展與日趨完善,語言學界和教育界人士逐漸認識到過去只重視外語教學法研究而忽視學習主體研究的片面性和危害性,于是將研究重心從教師的教法轉向學生的學法,從如何教移至如何學。與學習主體密切相關的學習策略(learning strategy)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成為了外語教學研究中的熱門話題。國外語言學界對學習策略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發(fā)展于八九十年代,Oxford給學習策略下的定義是:“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從事的一些特定的活動,目的是為了使學習更加容易、更加快捷、更加有樂趣、更加自主、更加能適應新的情況?!保郏常軨ohen認為,“語言學習策略是學習者有意識的想法和行為,他們有著明確的目標,就是要提高他們對目標語言的理解和認識能力”。[4]OMalley和Chamot給學習策略下了這樣的定義:“學習策略是個體學習者用來理解、學習或者記住新信息的想法或行為?!保郏担軳unan的定義是:“策略是學習者為了學習使用語言而采取的心理上的和可交流的程序?!保郏叮轃o論學習策略的定義有多大差別,但有一點是公認的:“學習策略有助于新信息的儲存、修正和使用?!保郏罚荨坝兄趯W習者增強學習責任感、提高學習自主能力、獨立能力和自我指導能力,也有益于學習者的終身學習”[8]。因此,深入了解學習策略,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學習策略培訓,將對于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率和自主學習能力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也必將對學習者的終身學習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二、學習策略培訓的意義
學習者是自主使用策略還是需要訓練來使用策略呢?國內(nèi)外外語教學界看法不一,有些專家不贊成培訓,Keuerman的理由是學習者在學習母語時已經(jīng)獲得了一套策略,只要他們的二語水平達到一定的程度,那些策略就會自動遷移[9]。Rees—Miner指出,沒有充分的證據(jù)來證明哪些因素能夠決定策略訓練的成功。實際上策略訓練非常復雜,它受到學生所處的學習階段、語言水平、教育背景、對策略訓練的觀念、對教師的看法、不同的認知風格、不同的文化背景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10]學習策略培訓的有效性研究(如Thompson & Rubin,Oxford Nunan等)表明,學習策略不僅具有可傳授性,而且有利于提高二語或外語的成績與水平,也有利于促進學習者語言學習能力的發(fā)展。Cottrell[11]認為,接受過策略訓練的學習者會在日后的語言學習過程中自覺運用學習策略。Kohler,Brian對第二語言為英語的低學業(yè)成績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策略訓練,結果發(fā)現(xiàn),學生在閱讀、詞匯和語法方面有了很大進步[12]。文秋芳、王立非的研究表明:策略培訓對提高英語學習策略有明顯的效果,對中等水平或中等偏下水平的學生幫助更加明顯。[13]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往往高頻率地使用了有效策略,而成績一般的學生往往是缺乏策略或策略使用不當。因此對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策略的訓練干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中下水平學生學習策略的發(fā)展。
學習策略訓練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找到通往成功之路,從而達到他們的語言學習目標,而且可以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自主性和自我調控能力。學習策略訓練就是要通過明確教會學生怎樣形成他們有個人特色的學習策略體系,幫助他們探尋有效學習目標語言的方法。Cohen指出:“策略訓練的目的是要明確教給學生什么時候、為什么而且怎樣運用策略來減輕他們學習和使用一門外語的困難?!保郏保矗軴xford也進一步強調:“策略訓練的目的是要使語言學習更有意義,要在學習者和教師之間發(fā)展一種合作精神,要了解一些語言學習的想法以及學會并運用能夠促進學習者獨立性的策略?!保郏保担菀驗椴呗缘牟豢筛F盡,策略訓練的目標不在掌握策略本身,而在于提高學習者的策略意識、增加他們策略的選擇范圍、鍛煉和培養(yǎng)他們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調控的能力,鍛造終身學習的素養(yǎng)。
三、培訓框架
就外語學習策略培訓實施的步驟,西方研究者提供了不少的框架,下面介紹幾種有代表性的策略培訓框架:
Oxford提出了策略訓練的八步驟:前五步為計劃和準備步驟,后三步為實施、評價和矯正。這個模式側重培養(yǎng)學習者的獨立思維能力和學習的自主性。[16]OMalley和Chamot的五步框架把策略培訓融入到課堂的準備、介紹、練習、評價和擴展五個環(huán)節(jié),可操作性強。[17]另外,Brown等認為策略訓練應包括三個步驟:一是學習策略及鞏固練習;二是自我執(zhí)行及監(jiān)控策略的使用;三是了解策略的價值及其使用的范疇。Grenfell和Harris運用“六步”策略培訓的框架對初學者進行了聽力、閱讀、記憶和交際策略及檢查書面作業(yè)策略的訓練。[18]外語學習策略培訓框架主要來自西方學者對二外學習者的研究,因而,我們在具體實施時,必須針對中國學習者的特定學習環(huán)境、學習需要、學習風格等因素,制定合適的培訓方案。
針對我國學生英語學習的特點,本人認為培訓框架如下:
(一)了解學生情況
策略訓練必須以“我要學外語”為前提,其次才是學習策略。學生原本就不喜歡學英語,怎么會愿意花費時間學習策略呢?因此設計策略訓練課程時,教師首先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特點,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學習策略的強烈欲望。教師可采用問卷、訪談、實地觀察等方法了解學生和他們已經(jīng)掌握了的學習策略,做到有的放矢。
(二)決定策略培訓內(nèi)容
在眾多英語學習策略中,要根據(jù)學生目前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以及所學課程的類型、教學內(nèi)容、教學計劃等,找出與學生的學習任務、學習目標、學習風格最相關的學習策略,確定需要培訓或加強的學習策略。在決定培訓內(nèi)容應該遵循以下原則:一是訓練內(nèi)容符合學生的需要。訓練內(nèi)容解決學生在策略上存在的主要問題,幫助學生達到教學要求。二是所選訓練內(nèi)容具有較強的遷移性和整合性。三是安排訓練內(nèi)容時難易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般情況下,要優(yōu)先選擇用途廣泛并且直觀、容易操作的學習策略進行培訓。
(三)準備培訓材料
根據(jù)學生所要學習的策略內(nèi)容,要準備有系統(tǒng)的策略培訓材料,還要準備與策略有關的各項語言活動和與此相關的各類練習,以拓展和強化策略應用。
(四)選擇培訓形式
國外學者Andrew Cohen提出語境化的學習策略訓練模式。OMalley和Chamot在他們的專著《第二語言習得的學習策略》一書中提到了融入性訓練(integrated instruction)和分散訓練(separated instruction);直接訓練(direct instruction)和隱藏式(embedded instruction)訓練方式。國內(nèi)學者文秋芳提出了集中訓練、分散訓練和個別指導三種訓練方法。Cohen提出語境化的學習策略訓練模式,該模式將策略訓練與日常的課堂語言學習活動緊密結合,教師可以對不同語言水平層次的學習者進行針對性的策略訓練,并在完成日常課程教學內(nèi)容的同時強化所學策略。這種學習策略培訓模式給研究者和外語教師們極大啟示,在學習策略的培訓中實行融合教學法,即教師結合日常教學內(nèi)容,設計多種類型的學習任務、活動,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有效完成任務并寫出或說出自己使用的策略。融合教學法有助于促進學習策略的遷移。[19]外語教學中,將學習策略培訓與外語教學融為一體,使其“成為外語教學課程的一個組成部分”[20],這是一種比較務實的學習策略培訓途徑??紤]到我國英語教學班大、人多等特點,以教學融入型培訓為主,課外集中培訓為輔的學習策略培訓應是英語學習策略培訓的理想形式。
課外集中培訓有講座式和研討式兩種。講座式學習策略培訓其實不是具體地訓練如何使用學習策略,而是培養(yǎng)策略意識。一般是邀請學習策略方面的專家或有經(jīng)驗的教師給學習者作專題講座或報告。這些講座或報告可在常規(guī)的課堂語言教學開始之前,有時也可穿插于其中。通過講座或報告,學習者能夠大致了解或熟悉是什么語言學習策略等的基本知識。研討式學習策略訓練是一種短期的集中訓練,其主要目的也是培養(yǎng)學習者的策略意識。與講座式訓練不同的是,研討式學習策略把講座、研討和實際操作有機集合起來。本文主要探討的是教學融入型策略培訓。
(五)實施培訓計劃
教學融入型策略培訓強調把學習策略融入到日常的課堂教學材料中。通常的做法是:教師可以從教材入手確定在何處融入何種策略;也可以從策略入手,圍繞所要教授的策略設計課堂活動;教師還可以在認為恰當?shù)臅r候隨時將策略訓練插入課文的講授之中。無論課本中是否滲透了學習策略的訓練,授課教師總是力求做到學習策略訓練與常規(guī)的語言課程相結合,二者并駕齊驅。課堂策略訓練的目標是要讓語言學習者更清楚自己如何能最有效地學習,如何提高對目的語的理解和應用,如何在他們離開語言課堂之后能繼續(xù)學習并用目的語進行交流。課堂策略訓練模式的優(yōu)點在于將學習者的日常學習內(nèi)容與學習策略緊密相連,使語言課程教材成為學習者更直接、更熟悉的策略訓練的材料來源,使學習者對使用學習策略的體會更深切、更直接。具體方式有兩種:
相對于方法1,方法2更具有操縱性,更科學。讓學生通過思考總結出自己常用的方法,并與教師的策略相對比,從而找出自身方法的不足,比教師直接教授策略,學生的體會更深,更容易找到改進的突破口。
(六)評價培訓結果
學生自己對系統(tǒng)使用學習策略的有效性的態(tài)度和評論對于學習策略訓練是很關鍵的。在教給學生某些學習策略以后,教師應組織一些活動或討論來對學習策略訓練的效果進行評價,學生就策略的使用互評、自評;教師也可參與評價,引導學生反思和監(jiān)控自己的學習。學生們可以針對在語言學習任務中使用學習策略的有效性進行交流,對于沒有較好運用的策略,找出原因。對于用得成功的策略,教師要及時予以表揚,增加學生的成就感,這樣有助于他們今后更積極地參加類似活動。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向學生解釋、說明學習策略使用的理論依據(jù),等等。
(七)練習和擴展
為強化所學策略,要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任務,邊解決問題邊進行有聲思維;同時提供額外的練習,布置可促使學生運用學習策略的作業(yè),使學到的策略得到鞏固并擴展。
四、英語學習策略的教學原則
(一)練習性原則
教給了學生各種英語學習策略,并非意味著他們就會在以后的學習活動中使用。學習策略的訓練必須和情景練習結合起來,即在進行策略訓練時,必須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一些相應的情景,讓學生去選擇和嘗試剛獲得的學習策略并取得成功的體驗。
(二)指導性原則
在進行學習策略訓練時,要注重對學生的指導。富有經(jīng)驗的教師適時、適當?shù)刂笇В梢允箤W生的策略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針對大學生來說,他們已經(jīng)掌握了相當程度的英語知識,形成了一定的語言技能,并且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英語學習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策略指導,可以切實幫助他們形成和發(fā)展符合其年齡和學習特點的英語學習策略。
(三)過程性原則
英語學習策略的形成是一個動態(tài)的、開放的、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學習者這一主體會不斷發(fā)展變化。同一個學習主體,在大一和大二時的學習狀態(tài)就會有很大的不同。即便是在同一個學習階段,在不同的情緒狀態(tài)下,他采用的學習策略可能也有很大差別。因此在進行策略訓練時,不能以僵化的、固定的模式進行,而應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指導,循序漸進。
(四)遷移性原則
遷移是學習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由知識、技能的掌握過渡到能力形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進行英語學習策略訓練時,要注意講清策略運用的條件和程序。否則策略就必然僵死在背景知識上而無法遷移,達不到策略訓練的初衷。
(五)多樣性原則
“多樣性”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手段的多樣性。教師要善于把內(nèi)隱而概括的學習策略外顯化、展開化,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真正透徹理解各種學習策略的內(nèi)涵。二是學習策略類型的多樣性。學生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其學習風格各不相同,教師在進行策略培訓時,不應以單一的所謂“成功學習者”使用的策略作為訓練模式,而要根據(jù)不同學習者的學習風格,進行多樣化的學習策略培訓。三是教學資源的多樣性。除了在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上注意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學習策略外,還要在其他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和提高(或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策略,使所有的學習活動都成為提高學生學習策略水平的可開發(fā)的資源。
五、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學習策略訓練的注意點
(一)教師是學習者與合作者
在以策略培訓為基礎的教學模式中,學習策略培訓對教師的素質有更高的要求,課堂融入型策略教學強調把策略教學與課堂教學融為一體,教師首先要成為學習者,教師對語言學習策略培訓認識得越深刻、對策略了解得越多、素質越高,越能勝任由傳統(tǒng)的知識“灌輸者”轉換為語言學習策略培訓的施動者。教師可以自己創(chuàng)造條件閱讀有關學習策略的“學”或“教”的經(jīng)驗和問題的書籍或摘錄;參加觀摩課,向已經(jīng)實現(xiàn)以學習策略為基礎進行教學的教師學習;參加互動式座談會/講座等。當然除需英語教師自身努力外,學校的有關方面也應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做好“培訓者培訓”工作。教師的自我提高和培訓是一方面,但目前國內(nèi)還沒有哪一部教材將學習策略系統(tǒng)地融入教學活動,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培訓,不但要熟悉英語學習策略,而且要設計適當?shù)娜蝿?,將學習策略融入其中,指導學生反思、評價學習策略,這使得自主學習策略培訓操作起來難度很大,所以教師還要成為合作者。教師間資源的分享,教學思路的碰撞,都會更加豐富教學材料,使策略學習操作性更強。在課堂融入性策略教學中集體備課是必需,教師學習是關鍵。
(二)防止應用缺陷
在教學中教師常會發(fā)現(xiàn)在一段時間的策略教學后,學生雖已具備相應的學習策略,但還是不能應用或錯誤運用的應用性缺陷。出現(xiàn)應用性缺陷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策略鞏固程度不高,其次是主體策略運用意識不強。由于主體未真正體會到策略的有效性,雖有策略,但卻缺乏策略運用的意識與愿望,一旦缺乏外界的提示與引導就難以自覺運用。針對應用性缺陷,在策略培訓時要注重學生主體性的強化和內(nèi)容內(nèi)化性的操練的培養(yǎng)。主體性原則既是學習策略訓練的目的,又是必要的方法和途徑,要給學生以充分地運用學習策略的機會,并指導其分析和反思策略使用的過程與效果,以幫助其進行有效的監(jiān)控。內(nèi)化過程是需要學生將所學的新策略與頭腦中已有的有關策略的知識整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認識和能力。強化策略意識,并根據(jù)遺忘規(guī)律,加強鞏固練習是防止應用性缺陷的有效手段。
(三)堅持學習策略培訓與語言技能培養(yǎng)并重
注重策略教學與常規(guī)教學的有機結合,切忌顧此失彼或厚此薄彼。學習策略培訓與常規(guī)教學中的語言技能培養(yǎng)是外語教學中目標不同的兩個方面,也是側重點有別的兩種教學理念。前者旨在培養(yǎng)學生如何有效運用學習策略促進外語學習,后者的目的是通過語言教學發(fā)展聽、說、讀、寫、譯等語言能力。前者注重學習策略的傳授,后者偏重語言知識的講解。然而,二者看似對立,其實質是統(tǒng)一的,其關系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一方面,策略培訓有助于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要搞好策略培訓,必須將其融入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之中。否則,策略培訓不僅會變得枯燥乏味,而且將失去實際意義。因此,英語教師在組織策略培訓時,必須處理好二者的關系,切忌厚此薄彼,更不能顧此失彼。
(四)培訓的系統(tǒng)性和目標
策略訓練是系統(tǒng)工程,因此每次訓練的內(nèi)容必須放在整個系統(tǒng)中去考慮,不可孤立地訓練某個策略。同時學習英語的策略多種多樣,嚴格說來沒有窮盡。即便研究者有可能把所有的策略都羅列出來,我們也不可能把時間都花在學習策略上。策略訓練要從“管理策略入手”,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為目標。從管理策略入手,把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作為最終目標,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結語
以策略培訓為基礎的外語教學方法為全面提高我國外語教學水平,從根本上扭轉我國外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費時低效”的尷尬局面開辟了一條新路。有效運用學習策略不僅可以幫助促進外語的習得,更能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責任感,在外語課堂教學中組織策略培訓,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覺、有效運用學習策略的能力,十分必要。學習策略的培訓,不應該是權宜之計,而要長期堅持下去。不僅如此,策略培訓對教師的教學也會產(chǎn)生有益的影響。在培訓學生運用學習策略的同時,教師會注意和審視自己的教學策略和教學風格,自覺嘗試和運用與學生學習策略取向相一致的教學策略,逐漸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英語學習策略訓練的更長遠的目標還在于學習策略培訓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培養(yǎng)他們自我管理、自我調控、自我評估學習過程的能力,逐步走向自我學習、終身學習,最終達到我國素質教育與終身學習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教學要求(試行)[Z].中國大學教學,2004,(1).
[3][15][16]Oxford,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 Boston,Mass:Newbury House,1990.
[4][14][19]Cohen,Andrew,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Longman,1998.
[5][17]OMalley,J.Michael & Anna Uhl Chamot.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6][8]Nunan,D.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7]Oxford,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and their classroom implications[J].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89a.
[9]Kellerman E.Compensatory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A critique,a revision,and some (non-)implications for the classroom[A]. In R.Phillipson et al.(eds.).Foreign/Second Language Pedagogy Research[C].Clevedon,UK:Multilingual Matters,1991.
[10]Rees-Miner J.A critical appraisal of learner training:Theoretical bases and teaching implications[J].TESOLQl,1993.
[11]Cottrell,S.The Study Skills Handbook[M].London:Macmillan Press,1999.
[12]Kohler,D.Brian.The effects of met cognitive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y training on lower-achieving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J].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Section A: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02,(5-A).
[13]文秋芳,王立非.對外語學習策略有效性研究的質疑[J].外語界,2004.
[17]Nunan,D.Strategy instruction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RELC Journal,1997.
[18]Grenfell,M. & Harris,V.Modern language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In theory and practice.NY:Routledge Group,1999.
[20]文秋芳.英語學習的成功之路[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