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振民
摘要介紹了溫室黃瓜栽培技術,包括栽培季節(jié)與品種選擇、溫室前期準備、苗期管理、定植前準備、定植后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內容,以期為黃瓜的高產栽培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溫室;黃瓜;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64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5739(2009)16-0083-02
1栽培季節(jié)與品種選擇
1.1栽培季節(jié)
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播種。11月采摘,采收期8個多月。
1.2品種選擇
選用抗病、抗逆性強、耐低溫弱光、優(yōu)質、高產、商品性好、適合市場需求的品種。適宜的有剌品種有:新泰密刺、津優(yōu)30、津綠3號、冬棚1號等;少剌、無刺品種有:綠衣天使、新世紀、長卡等。
2溫室前期準備
2.1清潔田園
清除前茬作物的殘枝爛葉及病蟲殘體。
2.2溫室消毒
2.2.1硫磺熏蒸。病蟲害發(fā)生不重的溫室,用硫磺粉30~45kg/hm2加敵敵畏3.75kg/hm2,拌上鋸末分堆點燃,密閉熏蒸1晝夜后放風。操作用的農具同時放入室內消毒。
2.2.2土壤消毒。根結線蟲病等土傳病害發(fā)生重的溫室可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均勻撒施生石灰750~1500kg/hm2、4~6cm長的碎麥秸9.0~19.5t/hm2。翻地或旋耕深度20cm以上。起壟,壟高30cm、寬40~60cm,壟間距離40~50cm,覆蓋地膜,用土封嚴。膜下壟溝灌水至壟肩部。要求20cm土層內溫度達37℃以上,維持20d,可有效防治根結線蟲病及其他土傳病害。此外,土壤消毒還可用藥劑處理,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100配成藥土,1m2用藥土0.5kg,撒于地面與土壤混勻。
3苗期管理
3.1苗床準備
在日光溫室內建苗床,需苗床約750m2/hm2。苗床為平畦,畦寬1.2m、深10cm。育苗用營養(yǎng)土可用肥沃大田土6份、腐熟圈肥4份,混合過篩。1m3營養(yǎng)土加腐熟搗細的雞糞15kg、草木灰5kg、氮磷鉀(15:15:15)復合肥3kg、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g,充分混合均勻。將配制好的營養(yǎng)土裝入營養(yǎng)缽或紙袋中,密排在苗床上。提倡采用工廠化穴盤育苗。
3.2播種期
越冬茬黃瓜播種期為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在播期內,砧木(即黑籽南瓜)的播期為:靠接法較黃瓜晚播5~7d;插接法較黃瓜早播4~5d。
3.3種子處理
播種前將黃瓜種子在陽光下曝曬幾小時并精選。將種子投入50~55℃的溫水中,不斷攪拌,待水溫降至30℃時停止攪拌,浸泡3~4h。浸種后將種子在清水中淘洗干凈,從水中撈出,攤開,晾30min,再用潔凈濕布包好,置于28~30℃下催芽,經1~2d可出芽。
黑籽南瓜種子投入到70~80℃的熱水中,來回傾倒,使水溫降至30℃時,搓洗掉種皮上的黏液,再于30℃溫水中浸泡10~12h,撈出瀝凈水分,在25~30℃下催芽,經1~2d可出芽。
3.4播種及嫁接前管理
種子出芽70%左右時即可播種。采用插接法時,在營養(yǎng)缽中播砧木種子,在育苗盤中播黃瓜種子,黃瓜種子需晚播4~5d;采用靠接法時,砧木和黃瓜種子均播在育苗盤中,播種后覆土1.0~1.5cm,床面覆蓋地膜。苗出土前苗床氣溫白天25~30℃,夜間16~20℃,地溫20~25℃。幼苗出土時,揭去床面地膜。出苗后白天床溫25~28℃,夜間15~18℃。
3.5嫁接
嫁接在目光溫室內進行。苗床上架設小拱棚。嫁接前將竹簽、刀片和手等用70%的酒精消毒后方可嫁接。
3.5.1插接法。黃瓜幼苗子葉展平,砧木幼苗第1片真葉長至5分硬幣大小時為嫁接適期。嫁接前,將竹簽先端削尖,竹簽橫徑0.2~0.3cm,長20cm左右。將竹簽的先端緊貼砧木1片子葉基部的內側,向另1片子葉的下方斜插,插入深度為0.5cm左右,不可穿破砧木表皮。用刀片從黃瓜子葉下約0.5cm處入刀,向下斜切1刀,切面長0.5~0.7cm,刀口要平滑。接穗削好后,將竹簽從砧木中拔出,并插入接穗,插入的深度以削口與砧木插孔乎為度。
3.5.2靠接法。黃瓜第1片真葉開始展開,砧木子葉完全展開為嫁接適期。將砧木苗和接穗苗從育苗盤中挖出。先用刀片切掉砧木苗2片子葉間的生長點,在子葉下方與子葉著生方向垂直的一面上,呈35~40°角向下斜切1刀,深達胚軸橫徑2/3處,切口長約1cm。黃瓜苗在子葉下1cm處,呈25~30°角向上斜切1刀,深達胚軸橫徑的1/2~2/3處,切口長約1cm。將黃瓜與砧木的切口準確、迅速地插在一起,并用塑料夾夾牢固。嫁接后的姿勢是砧木子葉抱著接穗黃瓜子葉,兩者一上一下交叉在一起。嫁接后將嫁接苗栽入營養(yǎng)缽中。
3.6嫁接后管理
邊嫁接邊將嫁接苗整齊地排入苗床中,用細土填好缽間縫隙,灌水,蓋膜,最后扣好小拱棚,白天蓋草苫遮蔭。
嫁接后3d內苗床不放風,苗床氣溫白天保持在25~28℃,夜間18~20℃;空氣相對濕度保持90%~95%。3d后視苗情,以不萎蔫為度進行短時間少量放風,以后逐漸加大放風量。1周后接口愈合,即可逐漸揭去草苫,并開始大放風,床溫指標為白天22~26℃,夜間13~16℃。若床溫低于13℃應加蓋草苫。育苗期內視苗情澆水1~2次。采用靠接法的,在接口愈合后,及時剪斷接穗的根。
4定植前準備
定植前15~20d,施用腐熟的優(yōu)質圈肥105~120m3/hm2,或雞糞75~90m3/hm2與等量作物秸稈堆積發(fā)酵后施入,再施腐熟餅肥1500~2250kg/hm2、磷酸二銨450~750kg/hm2,或氮磷鉀(15:15:15)復合肥900~1050kg/hm2。有機基肥撒施后,深翻地25cm,化肥可在起壟前集中施在壟底。
采用南北向雙高壟栽培。雙高壟的規(guī)格為壟高15cm,小壟寬30cm,小壟間距20cm,大壟間距50cm。定植前20d,日光溫室覆蓋薄膜,選用聚氯乙烯無滴膜或EVA多功能復合膜。一般于10月中旬上好草苫,深冬期間,草苫外加蓋1層舊膜或聚乙烯膜,以防雨雪淋濕草苫??勰ず?,開溝灌底水,將土壤灌透。同時用45%百菌清煙劑15kg/hm2熏煙消毒。然后封閉溫室薄膜7~10d,晴天中午室內氣溫可達50~60℃,可殺死多種病菌和蟲源。
5定植后管理
5.1溫濕度管理
定植后緩苗前不放風,保持白天室溫28~30℃,夜間
15~20℃。若遇晴暖天氣,中午可用草苫適當遮蔭。緩苗后至結瓜前,以鍛煉植株為主,控制澆水,暫不覆蓋地膜,要多次中耕,以促根控秧。白天室溫25~28℃,夜間12~15℃,中午前后不要超過30℃。此期間要加強放風散濕,夜間可在溫室頂留放風口。
進入結瓜期,室溫須按變溫管理,8~13時,室內氣溫控制在25~30℃,超過28℃放風;13~17時,20~25℃;17~24時:20~15℃;0~8時,15~12℃。深冬季節(jié)(即12月下旬至2月中旬)晴天時可控制較高溫度,實行高溫養(yǎng)瓜,室內氣溫達30℃以上時可放風。深冬季節(jié)外界溫度低,可在晴天揭苫后或中午前后短時放風,以散濕、換氣為主。
5.2肥水管理
定植至坐瓜前,不追肥。但可結合噴藥,用0.3%磷酸二氫鉀加0.2%尿素或0.3%氮、磷、鉀(15:15:15)復合肥溶液進行葉面噴肥1~2次。當植株有8~10片葉、留的第1瓜10cm時,開淺溝追施氮、磷、鉀(15:15:15)復合肥450~525kg/hm2,扶平壟面,覆蓋地膜,于膜下澆水。冬季期間,每15~20d追肥1次,可將氮、磷、鉀(15:15:15)復合肥(225~300kg/hm2)與雞糞(4500kg/hm2)交替施用,施肥后澆水。水分管理上,除結合追肥澆水外,從定植到深冬季節(jié),以控為主,如黃瓜植株表現缺水現象,可在膜下澆小水,下午提前蓋苫,次日及以后幾天加強放風。
6病蟲害防治
6.1農業(yè)及物理措施
調節(jié)不同生育時期的適宜溫度,避免低溫和高溫傷害??茖W施肥,平衡施肥,增施腐熟的有機肥。保護地內設置黃板誘殺白粉虱、蚜蟲、美洲斑潛蠅等,也可釋放麗蚜小蜂控制白粉虱。在霜霉病發(fā)病初期,進行高溫悶棚,即選擇晴天,密閉棚膜,使室內溫度上升到40~43℃(以瓜秧頂端為準),連續(xù)維持1h,處理后及時緩慢降溫。處理前土壤要求潮濕,必要時可在前2d灌1次水。處理后,結合進行藥劑防治。
6.2生物及化學藥劑防治
霜霉病可用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400倍液噴施:白粉病發(fā)病初期噴灑15%三唑銅(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灰霉病可選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霧,也可用6.5%萬霉靈粉塵劑15kg/hm2,可兼治蔓枯病;炭疽病可用80%炭疽福美800倍液或25%炭特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葉枯病等細菌性病害可用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噴霧;防治疫病可選用72%克露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8%雷多米爾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灑病株及周圍土壤,控制病菌蔓延;枯萎病發(fā)生初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灌根,每株灌250mL;病毒病可用惡霉靈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葉螨、斑潛蠅可用0.9%~1.8%阿維菌素乳油1000~2000倍液噴霧;防治白粉虱、蚜蟲、斑潛蠅可用6%綠浪乳油800~1000倍液噴霧;防治根結線蟲可用苦參堿1000~2000倍液灌根。
冬季防治霜霉病可選用5%霜克粉塵劑、5%霜霉威粉塵劑或5%滅克粉塵劑,用15kg/hm2噴粉,可兼治疫病、炭疽病;或選用45%百菌清煙劑,用3750g/hm2熏煙,兼防白粉病。
7及時采收
適時早采摘根瓜,防止墜秧。及時分次采收,以確保商品果品質,促進后期果實膨大。但應該注意采瓜后,植株上須有生長的瓜;否則商品瓜應適當晚采收,以免植株徒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