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凈
摘要:音樂是一種表現(xiàn)藝術,音樂課上,學生或唱、或跳、或奏、或演,通過對音樂的表現(xiàn),能夠充分地展示自我,獲得美的享受和成功的愉悅。因此,培養(yǎng)孩子享受音樂課堂獨有的魅力,成為當前音樂教育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育;享受快樂
音樂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孩子生活、學習和成長中不可缺少的。正如陳鶴琴先生所說的:“音樂是兒童生活的靈魂”“大凡健康的兒童生來就喜歡音樂……無論游戲、散步或工作,他們本能地唱著歌,表現(xiàn)出音樂的律動”。教師要充分認識音樂教育自身特有的價值,不能僅作為教育的手段,更應作為教育的目的。音樂教育不僅培養(yǎng)和提高孩子對音樂美的敏感性,而且更是使孩子和諧發(fā)展、健康成長的重要手段。學生只有學會認識音樂、駕馭音樂,學會尋找并體驗音樂的美,才能進入音樂的天地,并借助音樂獲得積極的人生經(jīng)驗。
音樂,作為人類的第二語言,它與人的心理、情感活動具有形態(tài)上的一致性。它撥動著人們的心弦,觸及著人們的靈魂,對人的心靈有著積極地陶冶作用。音樂又是一種表現(xiàn)藝術,音樂課上,學生或唱、或跳、或奏、或演,通過對音樂的表現(xiàn),充分地展示自我,獲得美的享受和成功的愉悅。因此,培養(yǎng)孩子享受音樂課堂獨有的魅力,成為當前音樂教育的關鍵所在。
一、教學模式應該多樣化,符合學生的興趣,適合學生的特點
音樂教學中,教學形式和內容應該豐富多樣,可以進行欣賞活動,提高學生審美能力,使其學會欣賞美,在欣賞過程中感受藝術的神奇:也可以進行創(chuàng)編活動或與其他領域進行整合,如與美術活動相結合,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在音樂教學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集圖文、聲像多形態(tài)信息為一體,以形象生動的教學意境豐富教學內容,既改變了傳統(tǒng)的音樂欣賞教學模式,又使學生的音樂素質在愉快、充滿活力的課堂氣氛中得以提高,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應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有的放矢地利用現(xiàn)代化設備最大限度地為教學服務,合理處理聆聽音樂與觀看視頻的關系,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把學生的感知過程和體驗過程緊密結合,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欣賞中去,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
二、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主動參與和自覺探究,提高學生素質
學生只有處在形象活潑的音樂氛圍中,才能受到良好的音樂熏陶,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必須有一個實際的經(jīng)驗情境,作為思維的開始階段?!痹诮虒W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教學需要,創(chuàng)設適于實際的教學情境,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動腦、動口等多種途徑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從而給學生以思維上的啟迪,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為積極、主動地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依據(jù)學生的認識天性,為學生留出課堂空間,留出快樂天地,留出了主動學習的時空,學生有了展示自我的舞臺,課堂教學張弛有度,教學效果也會事半功倍。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在音樂教學中,就要努力挖掘音樂教材中的可表現(xiàn)因素,精心設計、營造出相關的情境,使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不僅學到音樂知識和技能,還能得到美的熏陶,提高審美情趣。
三、樹立可親、可愛、高素質的音樂教師形象
音樂是美的藝術,音樂老師應該是美的化身: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老師應該是愛的使者。音樂老師可以不漂亮,但一定要活潑大方:音樂老師不一定熱情奔放,但一個贊許的眼神就能讓學生久久陶醉。尤其是剛進入小學的學生,十分留戀幼兒園老師的溫柔可人,而小學老師由于負擔著更重的教學責任,容易給學生造成嚴肅'難以親近的錯覺,使學生產生失落感。這時,老師一個關愛的眼神,一句真誠的話語,都能深深地打動學生,瞬間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是教育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業(yè)務能力會影響孩子的發(fā)展,因此,教師應該不斷地學習,豐富自己,用高標準要求自己,明確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嘗試各種教學方式,重視知識的傳授。其實。每個人都有音樂天賦,好的教育能使這種天賦保留和發(fā)展,不好的教育則有可能扼殺這種天賦。
音樂教育帶給孩子的首先應該是快樂,其次才是其他,音樂素質的提高并不是通過學習一種樂器演奏技術所能獲得的,但音樂素質的提高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生活。學生只要有快樂相伴,就一定能在廣闊無垠的音樂天空自由翱翔,音樂課堂也一定會變成他們享受快樂的“伊甸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