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茗公 葉青山
從秦漢唐宋到清朝乾隆時代,全世界都公認中華民族無比強大。自漢代開始逐漸形成龐大的“萬國來朝”體系后,雖然不同朝代各國朝貢情況差異很大,有增減、斷續(xù)和虛實之分,但畢竟能夠持久維系綿綿不絕。被美國著名漢學家費正清命名的“Chinese World Order”即“中國中心的世界秩序”,指的就是這個萬國來朝體系。古代中國孕育出了輝煌燦爛的文明,也形成了傲視萬方的民族底氣。我們慷慨地向外輸出自己的文明,推動人類的進步。以中華帝國為核心、以儒家文化為圭臬的朝貢體系,對這種雄渾底氣作了最好的詮釋。
郡縣制構建成的中央集權,造就了古老中國的崛起和輝煌,但“治亂興亡循環(huán)”導致改朝換代的歷史怪圈,卻是炎黃子孫無法逃脫的周期性災難。尤其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開始,中國被迫簽訂一系列喪權辱國條約,淪為半殖民地,更是中華民族泱泱大國刻骨銘心的奇恥大辱。世界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佩雷菲特提出了中國倒退問題:“為什么隨后它卻讓別國趕上,然后被人超過,而到十九世紀它的部分領土竟像由停留在石器時代的部落居住的地方一樣淪為殖民地呢?以致到了二十世紀,它竟成了世界上最落后、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據(jù)國際經(jīng)合組織首席經(jīng)濟學家安古斯·麥迪森測算,1820年中國經(jīng)濟占全世界GDP的百分之三十二點四,而到了1980年竟僅占百分之二點五!
中國歷史進程的最大疑案,還是馬克思的那個著名結論:“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chǎn)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fā)明?;鹚幇羊T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fā)展創(chuàng)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薄?〕中國古代的三大發(fā)明導致了資本主義的誕生,為什么中國自己卻停滯而且倒退了呢?
若問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問來世果,今生做者是。傳統(tǒng)文化形成了特定地域人群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成為世代傳承的精神遺產(chǎn),進而影響其社會進程。傳統(tǒng)文化精華是舉世公認的瑰寶,其糟粕卻是民族苦難的根源。因此,必須研究導致中國落伍的“三大謎團”:為什么科技革命、市場經(jīng)濟和民主政治,沒有在近代中國形成?
這三大問題相輔相成,甚至互為因果,值得深入研究探討。
一、為什么科技革命沒在近代中國發(fā)生?
這個問題也就是著名的“李約瑟難題”:李約瑟主編七卷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他認為西方科學技術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源于中國,卻無法回答近代科技革命為什么沒有在中國發(fā)生。愛因斯坦在回答美國科學家斯威策這一提問時說:“西方科學的發(fā)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那就是:希臘哲學家發(fā)明形式邏輯體系(在歐幾里得幾何學中),以及(在文藝復興時期)發(fā)現(xiàn)通過系統(tǒng)的實驗可能找出因果關系。在我看來,中國的賢哲沒有走上這兩步,那是用不著驚奇的。要是這些發(fā)現(xiàn)果然都作出了,那倒是令人驚奇的事?!比欢?976年版的《愛因斯坦文集》中,居然把最關鍵的地方完全譯反了:“令人驚奇的倒是這些發(fā)現(xiàn)[在中國]有全都做出來了?!薄?〕失之毫厘,謬之千里,變否定為肯定,錯得令人啼笑皆非!
1.中國傳統(tǒng)文化缺乏精確驗證和數(shù)理邏輯。中國古代思想家?guī)缀醵际俏膶W家,所以傳統(tǒng)文化就有形象思維和深奧模糊的混沌性特征?!暗揽傻?,非常道”,凡是能用語言表述清楚的就不是永恒的真理?!暗乐疄槲?,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太極、元氣、經(jīng)絡、風水、陰陽等等,都普遍存在著“妙處難與君說”的特點,既深奧奇妙,又大而化之不著邊際。中醫(yī)雖然神奇靈驗但也玄幽模糊,令外人如墜五里霧中,沒有西醫(yī)的化驗驗證和精確數(shù)據(jù)。氣功對健身相當有用卻也極為雜糅,前些年又被別有用心之輩無限夸大,引上“造神運動”的歧途,一時甚囂塵上;爾后又因法輪功鬧事而銷聲匿跡,氣功從一個極端滑向另一個極端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精確實驗、權威數(shù)據(jù)和科學原理支撐。《易經(jīng)》深奧精妙但也摻雜糟粕,例如預測吉兇就違反科學原理,而且只有抽象歸納,缺少邏輯推演。所以楊振寧在人民大會堂作《〈易經(jīng)〉對中華文化的影響》報告說:“《易經(jīng)》影響了中華文化中的思維方式,而這個影響是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p>
中國古代科學多為經(jīng)驗總結性的應用科學,雖然注重記錄現(xiàn)象,也有直覺猜測,但缺少邏輯推理、數(shù)理分析和實驗驗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中國有四大發(fā)明,但未能揭示其原理;有最早最全的太陽黑子和新星爆發(fā)記錄,卻陷入了“天人感應”的臆測而沒有建立天文學體系。例如記錄哈雷彗星三十多次,卻未能探究規(guī)律,所以榮譽只能歸于英國的哈雷。《黃帝內經(jīng)》就記載了血液循環(huán),但一直未能精確驗證,直到哈維1628年發(fā)表《動物心血管運動的解剖研究》,才確立了血液循環(huán)學說。明代科學家徐光啟談勾股定理時說:“舊《九章》中亦有之,弟能言其法,不能言其義?!焙嗬ち_蘭一百多年前忠告美國科學界說:“如果我們只注意科學的應用,必定會阻止它的發(fā)展。那么要不了多久,我們就會退化成像中國人那樣,他們幾代人在科學上沒有取得進展,因為他們只滿足于科學的應用,而根本不去探討為什么要這樣做的原因?!?/p>
西方古代大思想家多是科學家,大科學家也多是思想家。所以他們不但致力于構建邏輯嚴謹?shù)幕A理論體系,而且有研究精微、驗證精確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有“百科全書”之稱,他的原子論就比我們的元氣論分析透徹。數(shù)學是科學之母,柏拉圖學園規(guī)定“不懂數(shù)學者不得入內”,從畢達哥拉斯、亞里士多德和歐幾里得建立數(shù)理邏輯推演體系,到牛頓和笛卡爾創(chuàng)立解析幾何,逐步為近代科技革命奠定了數(shù)學基礎。倫琴回答科學家必備素養(yǎng)時強調:“第一是數(shù)學,第二是數(shù)學,第三是數(shù)學。”馬克思也說:“一門科學只有當它達到了能夠成功地運用數(shù)學時,才算真正發(fā)展了?!背橄蟮?、不關涉具體內容的知性分析和概念演繹,恰恰以其“無用”而成“大用”。有個青年問“幾何學有什么用”,歐幾里得對侍從說:“請給這小伙子三個硬幣,因為他想從幾何學里得到實際利益。”陳景潤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成果公布后,很多人追問這有什么用?徐遲回答“無價之寶”。法拉第發(fā)明的世界第一臺發(fā)電機像個小玩具,維多利亞女王好奇地問:“您的這些發(fā)現(xiàn)究竟有什么用處呢?”法拉第竟然反問:“女王陛下,您是否可以告訴我,一個嬰兒的用處是什么呢?”其絕妙回答令人嘆服!
2.小農(nóng)經(jīng)濟基本不需要任何科學。馬克思在批判小農(nóng)經(jīng)濟時說:“他們進行生產(chǎn)的地盤,即小塊土地,不容許在耕作時進行任何分工,應用任何科學。”〔3〕恩格斯也說:“科學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一開始就是由生產(chǎn)決定的?!薄吧鐣坏┯屑夹g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幾千年來中國都是自然經(jīng)濟,沒有對科技的迫切需求。明清時代的農(nóng)業(yè)科技和秦漢時代的農(nóng)業(yè)科技基本相同。中國歷史上雖然科技人才輩出,但沒有社會利益驅動,也就失去了發(fā)展動力。因此四大發(fā)明在中國和西方的不同命運也就可以理解了。如果中華帝國也對外擴張貿(mào)易,指南針就不會主要用于看風水,火藥也不會主要用于造鞭炮。因為中國重文學而不重科學,所以張衡發(fā)明的地動儀和渾天儀都失傳了,但他那堆砌辭藻的文學作品《二京賦》和《南都賦》,卻都完整無損地保存下來了!倒是西方科學界強調張衡偉大的科學成就,還用他的名字命名了月球上那座環(huán)形山和太陽系1802號小行星。
3.科舉制度扼殺了學校傳承科技成果的動力。羅馬時代學校課程就有數(shù)學和天文學,在黑暗的中世紀,教會學校嚴格執(zhí)行“科學是宗教的奴仆”政策,卻也只是把神學置于數(shù)學和天文學之上而已。宗教法庭殘酷迫害甚至殺害科學家,罪惡昭彰,但西方著名大學接二連三在中世紀創(chuàng)立,卻是無法抹殺的歷史事實。如牛津大學1168年創(chuàng)辦,劍橋大學1209年創(chuàng)辦。在十三至十四世紀,意大利設立大學十八所,法國十六所,西班牙和葡萄牙十五所。這些大學享有極高的學術權威,有時連世俗政權和教皇之間發(fā)生爭端,也交給大學仲裁解決。這就為哥白尼、伽利略等偉人的出現(xiàn)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導致最終實現(xiàn)了科學對宗教的反叛。
孔子教學時“六藝”中也有算術,但后來的學校教育卻逐漸只剩下“四書五經(jīng)”。唐代雖有算學專門學校,招生對象卻是八品以下官員和庶人之子,且只招三十人。明朝八股文讓科舉徹底進入死胡同,沒有任何創(chuàng)新精神,造成無數(shù)儒生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纯粗袊茖W家們的官場夢吧!李時珍三次科舉失敗才做醫(yī)生,宋應星五次落榜才做教諭,徐霞客連秀才也沒考上,只好寄情于山水。因為學校課程的設置窒息了科技傳承,導致祖沖之的圓周率雖然舉世無雙,但“學官莫能究其深奧,是故廢而不理”,元代以后竟然失傳了。清政府直到1888年才同意科舉增考算學,“戊子科鄉(xiāng)試報考算學者有三十二人,照章錄取舉人一名,這是我國最早的一次把西學與中學同考”。當中國面臨西方列強武力瓜分的亡國威脅時,頑固派仍舊乞靈于傳統(tǒng)文化:“大廈將傾一木支,乾坤正氣賴扶持。試從國故稽文獻,異代精靈儻在茲?!庇廾令旐櫟貌豢衫碛鳎?/p>
4.國家正統(tǒng)理論蔑視科學研究。儒家承認科學技術有可取之處,但卻強調鉆研科技會影響遠大事業(yè),“是以君子不為也”。既然君子不鉆研科技,那么誰鉆研誰就是小人!《禮記》強調“毋或作淫巧,以蕩上心”?!犊鬃蛹艺Z·刑政》竟然主張“設伎奇器以蕩上心者,殺!”墨家不但倡導“兼相愛,交相利”,而且努力研究力學、光學和聲學,社會上出現(xiàn)“墨翟之言盈天下”的繁榮景象,導致“孔子之道不著”,讓孟子痛心疾首。后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國家政策,在扼殺墨家等學派的同時,也窒息了科研。清末著名頑固派倭仁要“以忠信為甲胄,禮義為干櫓”來抵御列強侵略,荒謬迂腐得令人吃驚,然而這話卻出自《孔子家語·儒行解》。傳統(tǒng)文化蔑視科學的結果,造成了古代科學自生自滅、滅而又生。例如指南車就被反復發(fā)明,東漢張衡、三國馬鈞、南北朝祖沖之、唐朝金公立、宋朝燕肅和吳德仁,甚至據(jù)說連華夏始祖黃帝,都擁有指南車的發(fā)明權!而西方一代代科學家們卻承前啟后鍥而不舍,輪番持續(xù)向每一個科學領域發(fā)起攻堅戰(zhàn),例如攻克電的科學巨人名單,就長得令人贊嘆:法拉第、富蘭克林、焦耳、伏特、安培……。
因為儒家思想、小農(nóng)經(jīng)濟和中國歷代國家政策,都不約而同地窒息、排斥和扼殺科學,所以科技革命就不可能在中國產(chǎn)生。三十年前我們還在批判“白專道路”、“洋奴哲學”,居然派工宣隊領導科研機構和高校,讓貧下中農(nóng)甚至文盲去管理學校,連國寶級的知識分子也被打成臭老九,荒唐得實在匪夷所思!科技發(fā)明的動力一是人類的好奇心,二是社會的迫切需要,三是國家的政策支持。但昨天的中國卻反其道而行之。
二、為什么市場經(jīng)濟沒在近代中國形成?
郭沫若考證《尚書·酒誥》中的“肇牽車牛遠服賈”說:肇者始也,周朝人認為經(jīng)商行為始于商,因此稱做買賣的人為“商人”。毛澤東也說:“商朝為什么叫‘商朝呢?是因為有了商品生產(chǎn)?!鄙虾2┪镳^珍藏的商代饕餮紋鼎上,就有三個象征著人挑“貝”步行或乘船做買賣的銘文?!吨芤住は缔o下》有“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記載。《墨子·貴義》中有“商人之四方,市賈倍徙,雖有關梁之難、盜賊之危,必為之”的論述。特別是唐宋時代商人到阿富汗、斯里蘭卡甚至非洲紅海經(jīng)商,四十多個國家來中國貿(mào)易。
然而,市場經(jīng)濟為什么沒在近代中國形成呢?
1.傳統(tǒng)文化重農(nóng)貶商,崇尚小農(nóng)經(jīng)濟??鬃訌娬{“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孟子堅持“王何必曰利”,“上下交征利而國危”。儒家倡導的理想模式是“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犊鬃蛹艺Z》強調“文錦珠玉之器,雕飾靡麗,不鬻于市”。儒家的這些思想導致了婦孺皆知的“無商不奸”,所以中國古代的文人們寧愿歌頌妓女,也不歌頌商人。
因此,炎黃子孫們世世代代鑿井而飲耕田而食,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三十年前的人民公社集體化生產(chǎn),就和中華民族三千年前的“井田制”生產(chǎn)方式非常相似。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我們?yōu)榱吮3稚鐣髁x的“純潔性”,還在經(jīng)濟極端落后的農(nóng)村大張旗鼓地“割資本主義尾巴”!
2.獨裁專制的國家政策歧視和打擊私商。春秋時管仲按照“賤商”觀念劃分職業(yè)等級,把商人定為末等之民,一直沿襲到清朝滅亡。西漢政府“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市井子孫亦不得仕宦為吏”。漢文帝寵幸吮瘡吸膿的黃頭郎鄧通,特許他冶銅鑄錢,鄧通就富甲天下;漢景帝厭惡這個馬屁精,于是鄧通就“家財盡被沒收,寄食人家,窮困而死”。漢武帝用“告緡令”殘酷斂財:凡商人申報個人財產(chǎn)不實者,罰戍邊一年并沒收財產(chǎn),且號召天下人揭發(fā),舉報就獎勵一半!結果“得民財以億計,奴婢以千萬數(shù),田大縣以數(shù)百頃,小縣百余頃,宅亦如之。于是,商賈中家以上大率破”!這次告緡的結果,是對商人進行了一次全國性的大抄家,把商人們多年積累起來的財富,包括動產(chǎn)和不動產(chǎn)全部沒收,中等以上商人都破了產(chǎn)。晉代為了侮辱商人,居然讓他們“一足著白履,一足著黑履”。前秦皇帝苻堅規(guī)定“去京師百里內,工商皂隸不得服金銀、錦繡。犯者棄市”。多么血腥!連唐朝竟然也規(guī)定商人及子孫不準從政:“有市籍者不得官,父母、大父母有市籍者,亦不得官。”宋代后期對商業(yè)重稅簡直是竭澤而漁,焚林而獵,明代竟有“若有不務耕種,專事末作者,是為游民,則逮捕之”的法令。仇恨富人的朱元璋做皇帝后,就攤派商賈重修南京城。江南首富沈萬三耗費巨資筑城三分之一,朱元璋又“令歲獻白金千錠黃金百斤,甲馬錢谷,多取資其家”,最后仍找碴把沈萬三流放致死。這都說明中國從來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私有制,皇帝一聲令下,誰的私有財產(chǎn)都會頃刻間化為烏有!乾隆皇帝對華僑海外經(jīng)商極端歧視,1740年荷蘭發(fā)生血案,屠殺數(shù)萬華僑,荷蘭當局非常害怕中國政府報仇,專門派代表團來華道歉,沒想到乾隆皇帝竟說:“我對這些貪圖發(fā)財遠離祖國,舍棄自己祖宗墳墓的不肖臣民并無絲毫的關懷?!敝袊撕笊踔翆w國華僑處以極刑!〔4〕禁錮封閉政策殘忍得令人難以置信。
3.政府壟斷和官商合流,窒息市場經(jīng)濟。歷代朝廷扼殺市場經(jīng)濟還有三個枷鎖:一是禁榷制度,即對所有暴利行業(yè)(如鹽鐵銅茶)都由官府強行壟斷專營,根本就不準私商染指;二是官工業(yè)制度,和我們原來的國營企業(yè)非常相似,企業(yè)生產(chǎn)根本不用考慮利潤,違犯了經(jīng)濟規(guī)律;三是各級地方政權向朝廷“表忠心”的進貢制度,“非為財幣,所以述職也”,地方官為固寵晉升討好皇帝,不顧百姓死活,宋朝的花石綱就是典型。這三大政策“有利于強化封建性的自給自足,堵塞了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的道路,因而為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所繼承”。
朝廷壟斷暴利行業(yè)造成了官商合流,歷代巨商多是“成也官府,敗也官府”。精明的胡雪巖靠官場軍界后臺王有齡、左宗棠而成為官商,“御賜頂戴,賞黃馬褂”。后來胡雪巖為抵制外商抑價購絲,大量收購囤積生絲,“以一人之力,壟斷居奇,(生絲)市值漲落國外不能操縱,農(nóng)民咸利賴之”〔5〕。胡雪巖維護了廣大江南蠶農(nóng)的利益,但與實力雄厚的外國資本競爭,竟成了他“一個人的戰(zhàn)爭”!胡雪巖慘敗固然有其商戰(zhàn)失誤之處,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后臺左宗棠逝世后,朝廷不但不支持他,反而雪上加霜地剝奪其職銜,勒令清欠公私款項,偌大的企業(yè)頃刻倒閉。
4.天朝帝國閉關鎖國,拒絕國際平等通商。明朝嚴禁海外交易,《大明律》規(guī)定“凡將牛、馬、軍需、鐵貨、銅錢、緞匹、綢絹、絲綿出外境貨賣及下海者,杖一百”。清朝標榜“我天朝無所不有,焉用外求?”為斷絕臺灣鄭氏集團和大陸的聯(lián)系,施行野蠻的遷界政策:沿海居民內遷三十里,片板不許下水,粒貨不許越疆。
特別是1793年9月,英國派遣曾與偉大思想家盧梭、伏爾泰和愛爾維修都有交往的馬戛爾尼勛爵率領八百多人組成官方代表團,帶著英王慶賀乾隆八十三歲壽辰的信函和天文儀器、新式火炮等六百箱科技禮品,專程來中國進行平等互惠的貿(mào)易談判,但目空一切的乾隆皇帝竟誤認為英國也是屬“萬國朝貢”、“俯首稱臣”!馬戛爾尼不肯“行三跪九叩之禮”,要求自由貿(mào)易,惹惱了年邁的乾?。骸半逕o求于任何人。爾等速速收起禮品,啟程回國?!庇湍敲炊嗟目萍汲晒参辞瞄_通商大門,中國“勝利”了;然而四十七年后的鴉片戰(zhàn)爭,傲慢的中華帝國卻被英國打得一敗涂地!馬克思把閉關鎖國的中國比喻為“小心保存在密閉棺材里的木乃伊”,他既譴責英國侵略罪行,也感嘆“野蠻的、閉關自守的、與文明世界隔絕的狀態(tài)被打破了?!薄?〕馬克思的這些觀點太讓人吃驚了,所以膽怯的理論家們避之唯恐不及!
市場經(jīng)濟的理論硬核是法律保障、平等競爭和對外開放,但傲視萬國的中國皇帝則認為,連外國政府也沒資格和天朝帝國講平等,更何況國內商人?所以馬克斯·韋伯強調說:“資本主義的起因應該從西方文化中獨具的合理主義中去尋找?!?/p>
三、為什么民主政治沒在近代中國成功?
官場專制體制的弊端造成歷代政權逐漸趨于黑暗腐敗,導致周期性的經(jīng)濟崩潰、社會動亂和科技滅絕,導致女真、蒙古和滿洲少數(shù)民族乘虛而入雄居中原,導致中華帝國慘遭諸多外國侵略者蹂躪。發(fā)達國家歷史證明:只有民主制度才能保證國家繁榮昌盛,長治久安。
1.性善論只強調官德教育,性惡論卻設計權力制約。中西傳統(tǒng)文化基因的不同,造成了政治制度的差異?!爸鲝埲诵员旧频闹袊耍瑤浊陙砭篂樽约涸斐鲆粋€非常缺乏人道、非常不善的大官場化社會。而主張人性本惡的西方人,近五百年來竟首先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科學、民主、自由,相對而言更富裕、更尊重人道的社會”。
儒家主張性善論,孟子說:“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比欢谖鞣剑詯赫搮s占了主流,黑格爾說“人性惡”是一種偉大的思想。恩格斯則強調說:“人來源動物界這一事實已經(jīng)決定人永遠不能擺脫獸性,所以問題永遠只能在于擺脫得多些或少些,在于獸性或人性程度上的差異?!?/p>
基督教是贖罪文化,強調人人都有原罪,當然也包括國王。西方思想界普遍認為,十六世紀二十年代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運動,是推動西方民主制度最重要的動力。理查德·亨利·托尼的《宗教與資本主義》和馬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浇痰男詯赫?,導致政治家們想方設法監(jiān)督和制約權力,結果就創(chuàng)造出了民主制度。眾所周知,建立美國民主政體的華盛頓和開啟中國民主政治曙光的孫中山,都受過基督教文化熏陶。
儒家相信只要加強思想教育和官德修養(yǎng),“人皆可以為堯舜”,同時主張為尊者諱,“位卑而言高,罪也”,反對監(jiān)督制約權力,為官場腐敗制造了理論依據(jù)。國家命運取決于皇帝素質,品德較好的隋文帝開創(chuàng)大業(yè),道德敗壞的隋煬帝則葬送江山。唐太宗為讓接班人也像他那樣英明,嘔心瀝血總結《帝范》作為遺訓,再三叮囑說“安危興廢,咸在茲焉”,“朕一旦不諱,更無所言”。范者,鑄造之模具也。但《帝范》只強調皇帝“應該如何”,缺乏“連皇帝也無法違犯”的制度設計,所以根本無法強制規(guī)范后世皇帝。歷史證明了《帝范》只不過是幾張廢紙,真不知唐太宗的在天之靈作何感想!鄧小平總結蘇聯(lián)大清洗教訓和中國“文革”浩劫后,得出的結論是:這種踐踏法制的嚴重錯誤,在西方民主國家根本就不可能發(fā)生;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橫行,制度壞可以使好人走向反面。
2.以“三綱”為核心的傳統(tǒng)文化是專制文化。黑格爾早在1822年就深刻指出:“中國的歷史從本質上看是沒有歷史的;它只是君主覆滅的一再重復而已。任何進步都不可能從中產(chǎn)生。”馬克思則強調農(nóng)耕文明是專制制度的牢固基礎,讓人們成為傳統(tǒng)的奴隸和馴服的工具。中華帝國巨大的金字塔上,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在皇帝面前,大臣是奴才;在上司面前,下級是奴才。整個國家充滿奴才,焉能產(chǎn)生民主?而西方的封建社會,類似中國周天子與諸侯國的關系,其專制是分權的專制。西方商業(yè)文化的契約精神更是后來民主制度與平等權利的基礎。民主政治理論的核心,是對官員品質和才能的懷疑。美國憲法之父杰斐遜總統(tǒng)強調:“在權力的問題上,我們再也不要聽什么信任人啊這類蠢話,我們要用憲法這把鏈條把他捆住,使他無法搞欺騙活動?!贝笮l(wèi)·休謨則說:“在設計任何政體和確定對該體制的一些監(jiān)督、監(jiān)控機構時,必須把每個政府成員設想為無賴之徒,并假定他的一切作為都是為了謀求私利,別無其他目標?!辈际部偨y(tǒng)則說得更為形象:“人類千萬年的歷史,最為珍貴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師們的經(jīng)典著作,而是實現(xiàn)了對統(tǒng)治者的馴服,實現(xiàn)了把他們關在籠子里的夢想。我現(xiàn)在就是站在籠子里向你們講話。這個鐵籠子四面插著五根鐵欄桿:選票、多黨制、司法獨立、新聞自由和軍隊國家化?!?/p>
這些名言和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也有相通之處。恩格斯紀念巴黎公社二十周年時說:“國家最多也不過是無產(chǎn)階級在爭取階級統(tǒng)治斗爭勝利以后所繼承下來的一個禍害;勝利了的無產(chǎn)階級將同公社一樣,不得不立即盡量除去這個禍害的最壞方面,直到新的自由的社會條件下成長起來的一代能夠把這全部國家廢物完全拋掉為止?!?/p>
3.專制體制造成的官場怪圈,必然導致周期性的改朝換代。世襲制和抵制競爭,導致了“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的接班皇帝一代不如一代。著名學者辛向陽闡述“怪圈”所具有的循環(huán)性、悖論性、擴張性和黑洞性四大理論特征,被頻繁改朝換代的官場歷史演繹得淋漓盡致。
官場怪圈的“循環(huán)性”,是指幾千年來所有政權從執(zhí)政到滅亡,都表現(xiàn)出驚人相似的重復性。中華民族出現(xiàn)歷史治亂循環(huán)的根本原因,在于專制體制的本質。專制政權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就漸漸蛻化墮落,與被其推翻的前代腐敗政權逐漸趨同,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朝代末期甚至出現(xiàn)“越渴越吃鹽”的非理性行為,即越是危機嚴重,就越倒行逆施。貪官們都知道腐敗必然導致政權滅亡,也因為害怕滅亡就瘋狂斂財?!芭d,百姓苦;亡,百姓苦”之類詩文民謠,就典型地反映出了不同朝代專制統(tǒng)治的共同性質。
官場怪圈的“悖論性”,表現(xiàn)在專制政權的統(tǒng)治理論與統(tǒng)治實踐南轅北轍。洞察歷史的毛澤東說:中國“幾千年來,形式上是孔夫子,實際上是按秦始皇辦事”〔7〕。亦即所謂“陽儒陰法”或“外儒內法”。因為儒家理論中的尊卑、等級觀念為統(tǒng)治者所需要,所以被“定為一尊”,神圣不可侵犯。其結果是孔孟之道被綁到了帝王將相們的戰(zhàn)車上,既享受祭奠膜拜,也遭受閹割蹂躪。特別是到了每個朝代的末期,儒家的仁義道德,則完全淪落為吃人政權掩耳盜鈴的虛假幌子,成了人肉醬缸上的金蓋,鬼臉上的雪花膏。專制體制這種內在的、不可調和的矛盾,必然導致長治久安夢想的破滅。統(tǒng)治者得天下時威風八面山呼萬歲,失天下時昏慘慘似燈將盡,忽啦啦似大廈傾,亡國之帝“欲為長安布衣而不可得矣”!歷史就這么復制著相同的悲劇。
官場怪圈的“擴張性”,是指腐敗病灶的傳染擴散。昏庸殘暴的執(zhí)政集團會把原本是局部性、非對抗性的矛盾,演變成全局性、對抗性的危機。官僚體制對積累的社會矛盾和問題,往往采取鴕鳥政策,沒有得力措施化解社會憤懣情緒,墨守成規(guī),錯失改革良機;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韙,飲鴆止渴,反其道而行之?!安蚶钱?shù)溃矄柡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就是對這種官場心態(tài)的絕妙寫照。
官場怪圈的“黑洞性”,是指每個朝代滅亡前頑固守舊勢力那種“病老虎吃醫(yī)生”式的非理性對抗。官場運行機制是一個需要不斷修補、完善和革新的系統(tǒng)工程,但古往今來瀕臨滅亡的政權都抱殘守缺,負隅頑抗。這不僅注定執(zhí)政系統(tǒng)要出大問題,而且最后必然陷入“政治黑洞”。這種政治黑洞具有吞噬拯救危機的改革措施的自我毀滅性質,最終導致無力回天。
4.傳統(tǒng)文化法力無邊,生命力頑強。天上的神與地上的王誰大?西方的答案是:上帝高于君主。拿破侖那樣跋扈,也要由教皇代表上帝給他戴上皇冠。然而在中國,皇帝不僅是“真龍?zhí)熳印?,而且其他神仙也要靠皇帝來封。例如關羽被明神宗封為關圣帝君,伍子胥被雍正皇帝封為潮神。儒家文化濃厚的日本,直到1946年戰(zhàn)敗投降后,才在美國的威逼之下,明文宣布天皇是人不是神。
康有為深知傳統(tǒng)文化神圣不可侵犯,所以費盡心機繁瑣考證寫出《新學偽經(jīng)考》和《孔子改制考》,他不惜牽強附會斷章取義,硬是把孔子抬舉成選舉和議院的祖師爺。
最令人感慨的是,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其中的糟粕不但具有慣性、惰性和頑固性的特點,而且早就滲透到絕大多數(shù)社會成員甚至精英們的潛意識中。所以“辛亥革命前,中國許多學者都極力欣賞西方文化,主張維新變法,甚至還有人主張全盤西化,徹頭徹尾、徹里徹外地學習西方;但后來許多人都不同程度地倒退了,有的甚至從向西方尋求真理的勇士,倒退成了封建文化的衛(wèi)道士”〔8〕。例如主張全盤西化的嚴復,最后竟然參加了孔教會,擁戴袁世凱稱帝;變法領袖梁啟超最后也自我否定,倒退到擁護專制制度的地步,竟說“今日中國國民,只可以受專制,不可以享自由”。清朝初期無數(shù)漢人拼死不剃發(fā),清朝滅亡后卻又有無數(shù)漢人拼死不剪辮。新中國成立后甚至“文革”前夕,農(nóng)村還有一些老頭留著清朝的辮子!五四運動中吳虞登高振臂一呼“打倒孔家店”,響者云集,毛澤東發(fā)動七億人民齊上陣,口誅筆伐批孔孟,造成了孔孟之道一時臭不可聞。但實際上都沒把儒家文化真正打倒?,F(xiàn)在,孔孟又被請回到神圣的寶座上,繼續(xù)享受著中華民族的頂禮膜拜。
其實,許多主張“全盤西化”的思想家,也并沒有否定和拋棄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例如學冠中西的著名思想家胡適,就是因為堅信“任何民族和領導人都沒有必要擔心傳統(tǒng)價值的丟失”〔9〕,所以才“拼命走極端”,大力倡導學習西方文明。與此同時,胡適先生還積極倡導“整理國故,再造文明”。二者看似矛盾,其實是基于他對傳統(tǒng)文化痼疾的深刻認識。
結語:“蝴蝶”對比與“標本”日本
東西方文化的主要脈絡和根本差異,大體上可以簡化成一只對比鮮明的蝴蝶形結構。
西方國家在近代迅速崛起,是科技革命、市場經(jīng)濟和民主政治相互作用的結果。晚清洋務運動以失敗而告終,根源在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違反了政治和經(jīng)濟“體用不可分”的原理,洋務派領袖們不知道,再先進的科技成果也挽救不了專制腐敗的政府;而專制腐敗的政府卻可以葬送最先進的科技成果,毀滅逐步積累的社會經(jīng)濟成果。
對于曾經(jīng)稱雄世界、卻又倒退落伍的中華民族來說,要真正虛心汲取和踐行西方文化精華的困難極多,權力自私性和民族虛榮心就是兩大障礙。著名學者顧準在荒謬絕倫的“文革”中經(jīng)過冷靜思考得出結論:中國社會之所以會出現(xiàn)停滯甚至倒退,“原因就在于這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絕對君權的典章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決定了“中國產(chǎn)生不出科學與民主來”。只有勇于正視真實而難堪的歷史,找到傳統(tǒng)文化的“病灶”,中國才能真正站立于世界先進行列。
當年,面對“文革”殘局的胡耀邦同志,衷心希望黨的高級干部都認真讀讀原日本首相吉田茂所著的小冊子《激蕩的百年史》。日本長期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而導致國弱民窮、閉關鎖國,和中國一樣遭到西方列強蹂躪;被迫開放后的日本痛定思痛,虛心學習西方,竟成了名列前茅的世界強國。這種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值得中華民族反思和借鑒。
日本四面環(huán)海,領土狹小資源貧乏?!逗鬂h書·東夷列傳》載: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國即后來的日本專門派使者來中國奉貢朝賀,“光武賜以印綬”,那枚“漢委(倭)奴國王”篆字金印1784年在日本出土。日本為學習中華文明而向中國納貢,甚至接受冊封俯首稱臣,頻繁派出遣隋使、遣唐使、遣宋使、遣明使和大量留學生到中國學習。太宰春臺說:“天下萬事皆學中華,我國人始知禮儀,悟人倫之道,棄禽獸之行?!痹谔拼?,“日本朝野上下對中華文明更加仰慕向往,出現(xiàn)全面學習模仿中國的熱潮”。吉備真?zhèn)淅脻h字偏旁創(chuàng)造了日本表音文字“片假名”,空海又利用漢字行書創(chuàng)造了日本行書“平假名”。日本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縣制為藍本建立全國行政體系,在大化革新所頒布的律令中,與唐朝律令相同、相似的條文多達四百二十余條。連吉田茂也承認“古代的中國擁有非常先進的文明,對日本來說,學習中國,是一個莫大的恩惠”〔10〕。
然而,儒家文化的弊端和獨裁專制的體制不僅讓中國每況愈下,也讓日本積貧積弱。德川幕府被西方擴張貿(mào)易的要求嚇破了膽而閉關鎖國,從1633年開始接連頒布五道鎖國令:除特許外,禁止任何外國船只進入日本,禁止日本人和外國接觸;禁止與海外通信和郵寄物品;禁止“洋書”進口;命令海外日本人限期歸國;禁止日本人出海,否則處以死刑;甚至禁止海上遇難漂泊到異國的日本人回國,送回去也不收!對照中國的閉關鎖國政策,兩者何其相似乃爾!
1792年俄國輪船帶著女皇使命和禮物到日本請求開港通商,英、美艦船也多次到日本交涉通商,都遭到日本拒絕。1853年,在迫不及待的美國炮船的武力威逼下,閉關鎖國長達二百二十年的日本,被迫簽訂了《日美親善條約》,英、俄、法、荷等國也立即如法炮制,日本從此淪為半殖民地,甚至喪失了制訂本國稅率權和獨立司法權。
災難對日本來說,既是噩夢和恥辱,也是痛下決心學習西方的重大轉折。任何改革都必然伴隨著激烈的思想交鋒,“洋學家、漢學家與皇學家也互相爭吵不休”。關鍵時刻天皇發(fā)布五條誓文,把“廣興會議,萬機決于公論”、“求學于世界”作為基本國策,實行廢藩置縣、奉還版籍等重大改革?!氨M管當時的日本民眾對于許多社會變化還是一知半解,因此參與變革帶有盲目的跟從性,但上下一致學習西方的目的性卻十分明確,其熱情更是達到了近乎瘋狂的程度”。很多日本人都“像猴子一樣模仿西方”,吃牛肉、喝牛奶、穿西服,“甚至有人提倡同外國女人結婚以改良人種”。
日本因此而迅速崛起,從受列強欺負的貧弱小國,變成了挑釁和進攻中、俄的世界強國,甚至開始了“學生打老師”的侵華戰(zhàn)爭:從打敗中國的甲午之戰(zhàn),到八年侵華戰(zhàn)爭的鐵血瘋狂,都讓炎黃子孫痛心疾首。今天日本經(jīng)濟能夠雄居世界第二,仍是他們勇于學習西方的成果。勿庸諱言,中國如果沒有鄧小平開創(chuàng)歷史的偉大氣派,解放思想改革開放,那么今天的中國,肯定像過去一樣落后、貧窮和饑餓。
幾千年歷史反復證明,傳統(tǒng)文化的糟粕造成了中國周期性的動亂和災難,導致了政權的專制和腐敗,扼殺了科學技術和社會經(jīng)濟的持續(xù)發(fā)展。中國共產(chǎn)黨要代表先進文化,就必須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揚棄。任何文化都不能故步自封,就像生物進步必須有嫁接、雜交和轉基因等手段一樣,中華文化也要汲取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接受普世價值,借鑒世界發(fā)達國家的成熟經(jīng)驗,用政治體制改革化解潛在的社會矛盾,促進科技創(chuàng)新,完善市場經(jīng)濟,才能徹底跳出“治亂循環(huán)怪圈”,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和長治久安。
注釋:
〔1〕(德)馬克思:《機器、自然力和科學的應用》,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67頁。
〔2〕《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第574頁。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93頁。
〔4〕復旦大學等編:《中國古代經(jīng)濟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90頁。
〔5〕《上海錢莊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第47~第48頁。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頁。
〔7〕陳晉:《毛澤東之魂》,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1頁。
〔8〕郁龍余:《中西文化異同論》,三聯(lián)書店1989年版,第19頁。
〔9〕麻天祥:《中國近代學術史》,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31頁。
〔10〕(日)吉田茂:《激蕩的百年史》,世界知識出版社1980年版,第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