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迎秋
瓦格納下課了,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年初在北美車展上采訪完瓦格納,按常規(guī)要與老瓦合影。但這次我沒有這樣做,因為我突然覺得,合影留念往往意味著最后一次。瓦格納笑著對我說,上海車展見。
真可惜,老瓦來不了上海車展了。盡管從去年底我就預測他將成為通用汽車這次生死動蕩過程中的“悲情人物”,但說內心話,我還真的不愿看到他下課。這不僅是因為從他就任通用董事長后,我們幾乎每年都見面而生出的良好印象和回憶,更是因為,就今天通用所面臨的全面困境,換個董事長、CEO不見得就能解決問題。
我一直都在講,一定要搞清導致美國汽車這般困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換句話說,包括美國政府在內的許多人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也是在不斷變化的。這從最初國會提出的要求可以看出,什么要生產小排量車、要動力車等等,以為這么做了就可以給錢,就可以拯救美國汽車了。我第一次真正感覺美國人開始明白了是在2月份,有議員提出質疑,按原先提出的要求去做,所有援助資金可能會“填了無底洞”。我記不清這個議員的名字了,但他的確看到了問題的實質。
過去的幾個月,老瓦和他的通用一直在掙扎。包括在底特律見面時,他對我講了今天的通用依然還強于許多競爭對手;他還講了通用的自我修復能力,也包括通用至今還堅持的電動車計劃。但他們一直回避如何大幅度降低成本的問題,管理成本(包括研發(fā)、銷售)和勞動力成本問題。特別是當克萊斯勒拿到了第一筆救助款,在美國媒體上大手大腳地“秀”上了廣告,著實地讓人費解了。美國汽車企業(yè)他們真的不知道步入今天這般境地的原因嗎?
在想方設法拿到救助款,解決“生死劫”問題上,美國汽車企業(yè)缺乏踏踏實實的作風,甚至作秀忽悠的問題必須指出來。這里僅一個可笑的例子就能說明:當今天許多人還堅持認為造小排量車是解決生存的途徑之一時,已過去的一季度,美國人買得最多的車依然是大排量車。
最值得敲警鐘的還是新能源車。這股風不僅忽悠了美國人自己,也開始影響中國。我不得不說,一是新能源汽車熱是因為去年的“石油熱”引起的,今天,石油價格已經回落到較低的價格。如果世界經濟不復蘇,石油價格不會高漲,新能源車難有機會。所謂遠水解不了近渴,其中就有這層意思。二是新能源車是以通用汽車為首的美國汽車給忽悠來的,他們這么做的目的是在資本市場造概念。如今華爾街自身難保,這個泡沫已經破了。三是現有的所謂各種新能源車在技術上、成本上、市場上都存在瓶頸障礙,短期內解決不了。同樣的例子,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在北美市場銷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這實在是一個諷刺。
瓦格納離開了,相信他面對這個諷刺會有許多無奈的解釋:這本來不是我的錯。韓德勝來了,愿他面對現實,不再是無奈。他必須看到過去的救通用的思路和打法有問題,要盡快改變,要玩真的,要干狠的,特別是要勇于否定自己,來點實的。也許這樣通用可能還會有救。否則,下次離開人們視野的不再是CEO一個人,還有通用汽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