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盛春
辛棄疾曾歷經(jīng)戰(zhàn)場,“頗諳曉兵事”,立志“他年要補天西北”、“贏得身前身后名”,但南宋當局茍且偷安,辛棄疾備受排擠。他深感“雕弓掛壁無用”(《水調(diào)歌頭》),只得“筆作劍鋒長”(《水調(diào)歌·席上為葉仲洽賦》),寫作了大量優(yōu)秀詞篇,以此抒發(fā)情感。
總體來說,辛棄疾作詞有三階段:其一是江淮、兩湖任職時期,代表作有《念奴嬌·我來吊古》、《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等;其二是帶湖閑居時期,代表作有《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清平樂·茅檐低小》等;其三是閩中任職、瓢泉閑居及會稽、京口任職時期,作品有《定風波·莫望中州嘆黍離》、《賀新郎·甚矣吾衰矣》等。
辛棄疾寫詞,有其自覺而明確的創(chuàng)作主張,他在《鷓鴣天》詞中宣稱:“不妨舊事從頭記。要寫行藏人笑林”,把詞當作抒懷言志的“陶寫之具”。為了實現(xiàn)這種主張,他甚至空前絕后地把自我一生的人生經(jīng)歷、生命體驗和精神個性完整地表現(xiàn)在詞作中。這樣,統(tǒng)一祖國的理想,壯志未酬的悲憤,對金統(tǒng)治者的仇恨,對南宋統(tǒng)治者的不滿,對英雄的贊頌等,就成了辛詞的主要內(nèi)容。軍人的氣魄、戰(zhàn)場的冷峻充斥其多數(shù)詞作中,使辛詞表現(xiàn)出明顯的抒情軍事化。
一、抒情意象的軍事化
行伍出身的辛棄疾有戰(zhàn)場殺敵的戰(zhàn)斗體驗,既熟悉軍事生活又時刻期待重上沙場,再建功業(yè),因而刀、槍、劍、戟、弓、箭、戈、甲、鐵馬、將軍等軍事意象就被信手拈來,且各軍事意象頻繁出現(xiàn),展現(xiàn)了詞史上罕見的軍事景觀,拓寬了詞的意象群。有人曾指出:
“稼軒詞所創(chuàng)造的戰(zhàn)爭和軍事活動意象。又使詞的意象群出現(xiàn)了一次大的轉換?!?/p>
據(jù)以“唐詩宋詞網(wǎng)”下載的《辛棄疾詞全集》電子版為藍本,運用計算機統(tǒng)計出的辛詞中的軍事意象:“劍”有4處,“箭”有1處,“戈”有1處,“弓”有2處,“馬”有16處?!膀T”4處,“鞍”2處,“戒”2處,“車”5處,“戰(zhàn)”4處,“兵”2處,“將軍”2處,“旌旗”4處,“英雄”6處,“壯士”1處,“諸葛”2處,“曹”2處,“劉”4處,“孫仲謀”2處。
具體地說來,辛詞中被千古傳誦的名篇中,幾乎每一首都涉及有一處或多處軍事意象。如早期的《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中有“吳鉤”、“劉郎”、“英雄”;中期的《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中有“劍”、“角”、“營”、“麾下”、“沙場”、“兵”、“馬”、“弓”;后期的《永遇樂·千古江山》中有“英雄”、“孫仲謀”、“金戈鐵馬”、“烽火”、“廉頗”等。
辛詞中的這些軍事意象,不僅僅表現(xiàn)為“連續(xù)成雄豪壯闊的審美境界,體現(xiàn)辛詞的個性特色,反映出兩宋詞史的又一重大變化,即男子漢氣概的激揚,詞中女性柔婉美最終讓位于血性男子的力度美和崇高美”,更是通過這些意象的運用反映出辛棄疾詞作中的內(nèi)容特色和表現(xiàn)作者的精神世界,增強了詞作的抒情性,明確了詞人的情感觀。
二、抒情內(nèi)容的愛國化
其次,辛詞的抒情軍事化體現(xiàn)為抒情內(nèi)容的軍事化,既有對祖國統(tǒng)一的希望,又有對壯志未酬的感傷,更有對朝廷茍安的憤懣。與其說體現(xiàn)的是文人的感傷不濟,不如說是體現(xiàn)了軍人的怨憤擔憂。
如他在《滿江紅·鵬翼垂空》中,詞人以展翅的大鵬喻史正志有杰出才能,鼓勵史“他年要補天西北”,希望史能受到重用。幫助完成祖國統(tǒng)一的愿望。在其許多酬唱詞中,詞人很少寫爾汝相思的陳詞,而多以北伐恢復大業(yè)共勉,使酬唱詞內(nèi)容為之一新,如在《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里,詞人寫到:“待他年,整頓乾坤事了,為先生壽”,表達的也是完成祖國統(tǒng)一的壯志。
而在《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里,詞人卻“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及在《賀新郎·甚矣吾衰矣》中“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都表達了詞人時無知己,壯志難酬,得不到同情與慰藉的悲嘆?!澳袃河袦I不輕彈”,而詞人卻“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
英雄淚”,可見其當時心中是多么苦悶和傷心。
詞人的壯志難酬歸根結底是由于宋朝廷的茍安,在辛棄疾的許多作品中,詞人也表達了對當朝的抨擊,如被楊慎評為第一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上闕“意在恢復,故著述孫劉”,批判茍合論調(diào);下闕意在慎兵,提醒當局不要重蹈覆轍;最后以廉頗自比,說明自己有才能卻不受重用。全詞達到了詠古諷今的效果,表達了對南宋的不滿。
辛詞內(nèi)容之廣,真正是“無意不可人,無事不可言”的。讀他的詞,我們很容易明白他首先是一個愛國斗士,然后才是一個詞人,他的軍事思想貫穿其詞作中,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愛國的文武全才兼失意的將相之才。軍人的情感被抒發(fā)得淋漓盡致。
三、詞境的戰(zhàn)斗化
“讀辛詞,每每掩卷閉目,就會感到其中有一股百折不撓的豪雄勁健之氣在運行,時而凌高厲空,時而沉郁頓挫,時而曠放嘯傲,時而溫婉悲涼”,王國維是這樣評說的,“南宋詞人,……堪與北宋頡頏者,唯一幼安耳”,幼安“佳處不可學也”,蓋因其佳處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氣象論。亦有傍素波、干青云之概,寧后世齷齪小生所可擬耶?”辛詞也是通過多描寫戰(zhàn)斗達到開闊雄渾的詞境,表達思想感情的。
如在《水調(diào)歌頭·壽趙漕介庵》里以“洗胡沙”的“洗”字展現(xiàn)席卷之勢;在《沁園春-疊嶂西馳》里以“檢校長身十萬松”的“十萬”這個虛數(shù)表達氣勢之大;在《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里更是通過“吹角連營”、“麾下炙”“五十弦”、“沙場秋點兵”等描寫出軍營生活的艱苦。“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則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的激烈。
在其詞作中,作者也常描寫英雄事跡,呼喚英雄,而本身作為一個英雄,殺敵報國、恢復中原、建立豐功偉績是他的理想。因此,他的詞作中也常有金戈鐵馬的雄健剛勇之氣和氣吞萬里的磅礴之勢。
總之,閱讀辛詞。我們總能被那一幕幕憂心憂國、馳騁沙場的場景吸引,引領我們進入一種深含軍事意蘊的雄壯境界,去感受詞人的那一顆熱烈的愛國之心,體會他那一份真摯的報國情。雖然他不能上戰(zhàn)場殺敵,可是在他的詞中,他卻使自己寄身沙場,展現(xiàn)自己軍人的氣魄。在幻想中盡到軍人的職責。
四、用典的英雄化
最后。辛詞的抒情之所以表現(xiàn)出軍事化,還通過其英雄化的用典的表現(xiàn)手法體現(xiàn),《賀新郎·甚矣吾衰矣》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典型之作。
《賀新郎》中“我見青山多嫵媚”借用了唐太宗贊魏征“我見魏征常嫵媚”的話自喻,“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則借用蘇軾《和陶淵明飲酒》“江左風流人,醉中亦求名”與杜甫“濁醪有妙理”來諷刺南宋朝廷上一班追名逐利之徒。
《永遇樂》中,首句贊孫權發(fā)展江東事業(yè):“寄奴”贊劉裕;“元嘉草草”一句則引用宋文帝劉義隆北伐時,大將王玄謨輕敵大敗之事勸告當朝;而尾句用“廉頗”自比,表示自己愿為國出力但得不到重用。
縱觀辛詞,詞人多次引用英雄人物,且多為軍事人才,引用的故事也多英雄化。“凡前人已塑造成功的英雄人物,或已表達透徹的思維邏輯,其信手拈來,襲其貌或傳其神,使之成為自己作品的血肉組成部分”。從而寄語自己想要成為的人物、贊賞的人物。更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其自身的英雄本性,達到感嘆英雄卻無用武之地的效果。
“文學抒情是一種自我表現(xiàn),但不是一種完全自我孤立的文學事件,它與社會有聯(lián)系”。其實,辛詞抒情的軍事化特點也可從研究辛棄疾生活時期的現(xiàn)實與其理想的矛盾沖突即其“經(jīng)國”之抱負與“不偶”之命運的矛盾沖突證明。
辛棄疾一生以抗金為己任。經(jīng)歷沙場殺敵,26歲向宋孝宗上奏《美芹十論》,31歲進獻《九議》初露先進的軍事思想,“收復神州”是其功名追求??墒瞧洹肮呻磐跏?,經(jīng)綸天下”,及“背胛有負,足以荷載四國之重”的才能卻因南宋朝廷的茍安而被埋沒。于是隨著齊國兵家文化的興起,人們對兵事有了關注,大量作者開始寫作軍事作品,辛棄疾就是其中之一。
辛詞是其氣節(jié)和功業(yè)、理想和苦悶的傾瀉,濃縮了他一生的追求,寄寓著那個時代報國無門的失路英雄的悲與恨,憑著精湛的兵學修養(yǎng)和成熟的軍事家眼光,他在詞作中盡情抒寫軍事謀略,幻想馳騁沙場,在詞中開辟出一片戰(zhàn)斗的天地,為我們演繹歷史,展現(xiàn)愛國情。
他于《定風波·再用韻》中提倡“莫望中州嘆黍離,元和盛德要君詩”即說寫詩不要光嘆中原故土的喪失,而要敬頌抗戰(zhàn)、歌頌為統(tǒng)一祖國而斗爭,主張詩歌為政治服務??梢哉f,辛詞實現(xiàn)了這一主張,其軍事化抒情就是最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