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迎忠 皇安平
拳諺曰:“練拳無人似有人。”這是前輩練拳經驗,是強調想象在練拳中的作用之大。只有通過想象把自身投入到技擊實戰(zhàn)環(huán)境之中,練拳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太極拳是一種意拳,只有意念功夫深,拳技才能增進。意產生于形,反過來意又指導形。意到形到,氣也能到位。拳論曰:“心為令,氣為旗,神為帥,身為驅使?!边@些理論說明意、氣、形之間的關系,意是統(tǒng)帥,形與氣是將士,意不到位,形、氣就不可能到位。形與氣間,氣依附在形上,形靠氣督導而成。若形在技擊時不到位,則雖有氣力而技擊無效;形雖能到位,但是內氣不能沖出,技擊照樣無效。因此,練拳要注意三者一體進行訓練。
“想象”要注意以客觀實際為基礎,離開客觀實際,那就是空想。練拳技擊想象的客觀依據,首先是太極拳勢自身特點,要搞清每勢的纏絲畫圓路線及位置,是逆纏絲勁還是順纏絲勁,是立圓圈還是平圓或側圓,是大圓圈還是小圓圈。其次,注意太極拳的技擊原則,不丟不頂,沾連黏隨,引空擊空,借力打人。其三,注意雙方相交位置,要研究三節(jié)位置,三節(jié)相互作用正如長蛇陣法,擊首則尾應,擊尾則首應,擊其身則首尾相應,此謂上下周全,無有不勝。
練拳怎樣技擊想象呢?要根據以上的客觀要求,勢勢揣摩研究技擊功能,久練就能增強形象思維能力。下面舉幾例說明。
一、金剛搗碓
接起勢。上肢高捋,身體向右旋180°。假設對方用直拳擊打我面部,我右手逆纏抓對方手腕,右手掤托對方肘尖部位,然后利用腰軸旋轉發(fā)力,同時左膝關門,防護對方踢襠。這是內開正中定橫中的技法。變換重心時,右腳外撇,可破對方腳跟使其移動重心不穩(wěn)。提左腿時,要注意膝蓋用勁頂撞對方的前弓步,破壞對方樁步。左腿向前邁出時,要趁對方弓腿提膝之機,我左腳用力蹬踹對方站立腿的膝蓋。左腳落地要注意位置及腳尖里扣,設下埋伏與上肢疊勁配合。上肢由高捋轉中下采捋,要特別注意折疊勁,用時要把對方伸直的勁折回捆綁住對方。下肢要配合上肢,蹬右腿前送勁,變換重心,左手要先擠后掤托,逼迫對方上肢沒有用武之地,或直接快速取對方面部。我之右手趁機發(fā)勁,用掤勁左手搭在對方左肘外側,擊梢部手心朝前擊襠。接著指尖領勁向上畫圓進擊,穿咽喉取眼睛。兩手上下錯合勁要擒拿對方腕、肘部位。若右手向上畫弧進攻無效,則向里畫立圓,掌變捶,用捶外崩擊打對方襠部。上右手時,右腳尖領勁,踢對方小腿骨,或高取其襠部,近者要用膝頂襠部。上下肢要配合,同出同收。捶下砸時,要落右腳發(fā)勁跺對方的前弓腿的腳面。第二次右拳要里纏上提,擊打對方下顎,右膝蓋頂對方襠部。右拳下落時應轉陽拳,內氣下沉,擊打對方俯仰的胸部。因太極無處不掤,身體各個部位都應注意掤引走化,有時要立即閃空擊打。歌訣:身體左轉弧上掤,左逆右順外圓撐;重心左移身右轉,移重勾提護襠中;上肢右捋虛步變,左腿斜伸如試冰;高轉下捋用折疊,換重左捋左腿弓;左手上掤右穿掌,右腳前踢落虛空;右手握拳左手翻,氣沉丹田懸頭頂;右拳里纏落臍前,左手抱拳立圓定;高提右拳與眉齊,右膝上頂擊襠中;落拳下砸跺右腳,震腳驚雷引敵空。
二、掩手肱拳
動作一:接拗步式。身體略右轉,重心左移,兩手雙逆纏自下向左右分開,目視前方。
假設對方雙掌擊來,我用雙分勁將來勢化解,勁以腰襠右轉左移,兩手逆纏分開,勁掤于兩小臂外側及掌外緣,身體旋轉移動重心,可以化解對方進攻之力。
動作二:接上勢。身體先左轉,兩手畫圓向上里合,兩手握拳,用虎口雙擊對方耳門。擊時兩肘外翻,內似橢圓形。
動作三:接上勢。身體右轉,重心后移至右腿、松腰落胯蓄勁,同時兩肘向里合夾對方耳門。隨移重心,左手變立掌看護,右手握拳順纏落在右腰間,可以移換重心,用右肘擊打后邊敵人。
動作四:接上勢。右腿蹬地借力,勁要里合,身體迅速左轉,松左胯,利用圓轉慣性畫圓出方。右拳逆纏螺旋前沖擊打對方胸脅部;左手先逆纏抓握對方手腕,再順纏旋轉隨右拳前沖,再向后猛拉,可以把勁放在左肘向后擊打對方。目視前方。
發(fā)勁時先松后緊,擰襠轉腰,發(fā)拳如閃電。擊右拳打左肘,要完整一氣。此動配合呼氣。歌訣:震腳如雷雙耳貫,拳先肘后體右轉;重心移后襠開圓,右拳待發(fā)左掌看;擊拳擰腰輪軸轉,右拳纏絲內氣貫;借地反彈勁力送,兩膀彈抖沖右拳。
三、閃通背
承接上勢。身體微向左轉,兩掌雙順纏相合于左膝蓋之上,重心不變。
動作一:若對方兩手摟抱我腰間兩側,我立即用兩手順纏,相合于對方的兩肘尖部纏繞上托,借用肘與脅部夾住對方兩手的合力,同時下肢配合頂襠或蹬踢對方襠部。若對方低頭摟抱我前弓左腿,我即可用雙手順纏合勁,捧合在對方兩腮之下,用力向上掤托,手指尖摳入其肋骨縫間。
接上勢動作。重心右移,同進雙手走下弧捋,右轉急閃,左腳外畫弧落在右腳旁成左虛步。
動作二:若對方下沉反抗我的掤力,我隨著對方下沉之勁雙手雙逆纏,下采而捋之。若敵方偷襲我左肩,我用閃空之法避之,然后趁空用肩靠進擊對方胸部。若對方從右上方擊打我頭部,我用右手臂逆纏上掤護之,同時右手順纏而擊打對方腹脅部,左腳畫弧勾掛對方之腳,破壞對方根基。
若對方之手被我擒拿住,我要立即向下捋采發(fā)力。當對方順勢進步打直頂肘擊我胸部時,我抓握其右手逆纏絲畫小圓圈,向右上方掤出,對方勁背后而擊之。如果對方又適應,我要立即變勁,用下捋采勁,同時要有向前推送之勁。若對方偷襲身后,我疾用閃空技法。
若對方用肩背住我的右臂,我應用被背之手,手指尖領勁前穿,將肘尖讓過對方支點,然后立即逆纏外翻,用肘外側擊打對方耳門,左手配合右手進擊對方左脅部,同時下肢配合,巧妙用腿勾提發(fā)勁破對方之根。
動作三:左掌向前上方逆纏畫弧,?搖擊左方來力,右手順纏下捋落于襠前,重心移于左腿,右腳畫弧成虛步。
接上勢。同時兩手畫圓,右手在上先逆后順,畫小圓圈變勾手向下,再向身后發(fā)勁;右手在下,先逆后順,向上穿與咽喉平,同時左腳向前邁半步,腳尖里扣,重心前移于左。
動作四:若對方自上而下壓我掤起的左手,我應左手畫小圓圈避開對方之手,趁機橫擊對方耳門,要用虎口里側出勁。若我用右手心貼住對方左手手背將其拿住,我要立即順纏畫圓上挑?搖,大拇指與食指錯合用力,迫使對方不能沉肩垂肘而內氣上浮,身體受制而背,我趁機而擊之。或我用左右手上下合勁,左手采抓對方之手,右手直接出勁,取對方咽喉、眼睛。若對方掤接我右手,我變勁屈肘,用直頂肘進擊對方胸部心窩。
接上勢。兩掌左順右逆轉掌,左手由下向上掤起,右手逆纏小圈于頭頂,同左手組成捋勢,然后身體旋轉180°,以左腳跟為軸,右腳腳尖著地,退到后置腳跟著地發(fā)力。臀部要上挑。
動作五:右手抓握住對方的左手腕或手指部位,纏繞使其臂伸展,我左手上托住對方的肘尖下部作為支點,全身貫足氣,趁旋轉時右腳畫弧后退,侵占對方面積,用臀部挑打對方襠腹部,兩臂猛畫立圓,上下配合發(fā)勁。若背摔擊空,可用右肘向后擊打對方脅部。
歌訣:閃通背勢大轉身,一波三折妙如神;禹門流水三汲浪,詎少漁人來問津;東來西打原無樣,只此一擊定乾坤;人說此中多妙術,浩然一氣運天真。
練拳和推手是一致的,練拳即為推手,推手仍是練拳。推手驗證過的技能,練拳時要想象,只有練拳時能置身于技擊環(huán)境中,太極功夫才能達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