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斌 王立恒 獅艾力
摘要:自2003年中國電影產業(yè)化改革以來,中國電影顯示了強勁的發(fā)展勢頭,在發(fā)展的同時,面臨著許多亟需解決的問題,其中為業(yè)界所普遍關注的是盜版問題。版權出租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離不開版權法律制度的保護 ,如何在我國現(xiàn)有法律制度框架內構建有效的針對版權出租產業(yè)的出租權保護規(guī)則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
關鍵詞:盜版危害 盜版成因 法律分析 盜版對策
一、緒論
香港資深電影人黃百鳴在論及大陸電影市場正處于崛起階段時說:“現(xiàn)在大陸看電影的人不到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其他的人都還是在看盜版,如果政府將來能加強打擊盜版的力量,看電影的人將會急劇增加?!豆治铩吩陧n國創(chuàng)下了相當于7億人民幣的票房。我們擁有13億人口,韓國人口尚不及我們的零頭,但我們最大的《黃金甲》還不到3億元,為什么?因為韓國人不看韓國片的盜版。其實我們中國力量比韓國大很多倍,如果觀眾不看盜版而進入影院,《黃金甲》將不會是3億元,而是30億元《七劍》不是八千萬,而是八億”。
二、法律分析
盜版主要侵犯的是著作權中的著作財產權。具體而言,盜版主要侵犯著作財產權中的復制權、發(fā)行權、出租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等,其中猶以出租權為重。版權出租是現(xiàn)代版權產業(y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其范圍大致包括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chuàng)作的作品的出租、計算機軟件的出租和錄音錄像制品的出租。著作出租權的實現(xiàn)有賴于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其外在條件是對盜版行為的有效防范
1、 盜版行為對出租權保護的危害性
第一 ,盜版作品和盜版錄音錄像制品價格低廉 ,出租商只需支付很少的金錢購買盜版作品和盜版制品就可以從事侵犯出租權的商業(yè)行為。第二 ,盜版行為成為侵犯出租權的前置侵權行為 ,盜版的目的是為了給侵犯出租權提供方便 ,非法復制他人作品和錄音錄像制品是為了滿足侵權出租商的需要 ,這樣侵權行為就形成了非法的鎖鏈 ,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 ,成為難以根治的社會頑疾。第三 ,盜版行為是對著作權中最基本的權利 ——復制權的侵犯 ,如果對盜版行為不能進行有效的防范和治理 ,社會公眾尊重著作權的法律意識就很難建立起來 ,作為社會文化載體之一的著作權法律制度就難以成為人民大眾自覺自愿遵守的社會規(guī)范 ,包括出租權在內的著作權保護也就無法實現(xiàn)。
2、盜版行為的成因分析和防治盜版的方法探討
首先,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包括版權制度主要是借鑒和吸收西方法律制度的產物 ,缺乏版權保護的內生土壤 ,權利人的力量還沒有發(fā)展到足夠強大的地步 ,不能作為一支重要的力量與盜版行為相抗衡。其次 ,從成本角度分析 ,盜版的成本很低 ,盜版者只需投入很小的成本就可以進行侵權產品的生產 ,而消費者貪圖便宜的消費心理和消費習慣則給盜版行為提供了極為有利的生存空間。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 ,針對盜版行為的司法救濟的成本較高 ,訴訟成本大、周期長、執(zhí)行難 ,通過法律途徑謀求權利救濟所得到的補償和受到的損失之間不成正比。最后 ,從文化角度看 ,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中的權利意識淡薄 ,對無形財產的權利意識尤其淡薄 ,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版權保護并非出于人們的積極意愿 ,而是迫于無奈 ,屈從于法律的壓力。
防治盜版的方法不應局限于建立和完善著作權法律制度 ,構建社會系統(tǒng)工程如加快科學、文化、藝術事業(yè)的發(fā)展 ,培育全社會重視無形財產的意識 ,建立健全無形財產交易市場規(guī)則等都是有助于版權保護的外圍條件 ,但其核心和基礎仍在于著作權法律制度所提供的方法。著作權法律制度是通過對侵權行為追究法律責任實現(xiàn)盜版防治的。學者陳立風認為 ,在我國《著作權法 》現(xiàn)有的法律框架體系下 ,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予以重視。首先 ,關于侵權行為的判斷 ,不能照搬“民事侵權構成四要件 ”。中國民法理論界過去一直從解釋《民法通則 》第 106條出發(fā) ,基本無爭議地在知識產權領域適用著“過錯責任原則”。 其實至少在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認定上 ,應當堅持以無過錯責任原則為主 ,因為在判斷侵權行為成立并追究具體的侵權責任時 ,主觀過錯的有無對責任承擔方式的確定如是否賠償損失有影響。應當注意的是 ,我國《專利法 》和《商標法》都已經確立了無過錯侵權歸責原則 ,而《著作權法 》第 52條規(guī)定:復制品的出版者、制作者不能證明其出版、制作有合法授權的 ,復制品的發(fā)行者或者電影作品、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chuàng)作的作品、計算機軟件、錄音錄像制品的復制品的出租者不能證明其發(fā)行、出租的復制品有合法來源的 ,應當承擔法律責任。這個規(guī)定采取的是和無過錯原則比較接近的過錯推定原則。其次 ,按照被告的侵權獲利額來確定賠償額在填補權利人損失和易于計算方面具有相當的優(yōu)越性 ,具有積極的作用。而在難以查明原告損失或者被告獲利大小時 ,通過定額賠償的方法進行裁決是比較恰當的。最后 ,要高度重視傳播技術的發(fā)展給版權法律保護所帶來的挑戰(zhàn) ,如在數字技術條件下 ,對著作權的保護延伸到了技術措施和管理電子信息的權利之上 ,但我國《著作權法 》只是對此作出了原則性規(guī)定 ,有關具體規(guī)則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和完善。
三、結論
《著作權法 》對出租權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 ,使得電影作品、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chuàng)作的作品、計算機軟件的著作權人和錄音錄像制品的鄰接權人主張出租權有了明確的法律依據。但是 ,僅有出租權的法律設置是不夠的 ,出租權的有效保護還仰賴于相關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建立和運行 ,對盜版的有效防范也可以從外部為出租權保護提供有利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胡嶸.黃百鳴:大中華電影前景無限[]中國電影報,2007,(16)。
[2]劉春田. 知識產權法學 第 2版 [M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林洲富.著作財產權行使之自由與限制———以法律經濟分析為中心 [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5)。
[4] 陳立風.版權出租產業(yè)中的出租權保護制度研究[J]中州學刊,2007,(1)。
作者單位:西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