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09-03-15
作者簡介:封麗萍(1980— ),女,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外語教研室主任。
摘 要:我國高職高專教育進行著深入的改革,包括英語在內的各學科都必須從課程目標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等方面進行全面調整。這對每一名教師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本文中筆者從思想道德、文化、專業(yè)和能力四個方面探討了高職英語教師應該具備的素養(yǎng),以完善自身,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
關鍵詞: 高職;英語教師;素養(yǎng);思想道德;文化;專業(yè);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09)01-0087-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09.01.043本刊網址:www.hbxb.netお
On the Accomplishments of HVE English Teachers
Feng Li-ping
(Hubei Ope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hina is engaging in a thorough reform. All the subjects including EngliZsh must adjust comprehensively 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so on,which is a new chanllege for every teacher.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discuss the HVE English teachersaccomplishments from four aspects as ideological and moral standards, literacy quality,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competence to perfect ourselves and adapt the needs of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nglish teacher; accomplishment; and moral standards;literacy; profession; competenceオ
近年來,高職高專英語教學越來越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倡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發(fā)其語言的創(chuàng)造力。但這并不意味著要忽視我們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英語教師是教學中的“組織者”,要想扮演好這個角色,教師的個人素養(yǎng)是關鍵。筆者認為,高職英語教師的個人素養(yǎng)應包含思想道德修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專業(yè)素質和能力素養(yǎng)這四個方面。
一、思想道德修養(yǎng)
教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是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和心理素養(yǎng)的綜合體。
英語教師首先是教師,所以要有“師德”,即教師的職業(yè)道德。第一,我們要有獻身教育的決心和熱情,以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為榮,熱愛教學事業(yè),本著極強的責任心,憑著嚴謹勤奮的工作態(tài)度教育學生,嚴謹治學,為我們的事業(yè)作出貢獻。第二,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學生的關注、學習和模仿,因此我們要做到嚴于律己。在做學問和做人上都嚴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言行作學生的表率,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負于國家交給我們的教書育人這一神圣使命。第三,熱愛學生——這也是師德的核心。我們應做到關心、尊重和理解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鼓勵他們進步。以表揚鼓勵為主,批評教育為輔,與其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另外,教師還應做到與時俱進、勇于創(chuàng)新、團結協(xié)作。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教育事業(yè),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論、經驗和方法,與其他教師共同研究探討,形成和諧的教師團隊。
教師良好的心理素養(yǎng)也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引導作用。一名出色的教師必然是一個意志堅韌、情緒穩(wěn)定、性格令人愉快的人。教師若能做到民主、公平、熱情、幽默、寬容、自尊自愛、關心尊重學生,就能增加其親和力。所謂“親其師,信其道”,這樣學生就愿意與老師溝通并成為朋友,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模仿老師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不斷從各方面追求進步。
二、文化素養(yǎng)
前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在談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時曾提到: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學過程的真正能手、藝術家和詩人。作為高職英語教師,我們不能只專注于語音、語法、詞匯這些學科基本知識的研究,不能把自己定位為翻譯和傳聲裝置。這樣很容易使自己知識面狹窄,思維狹隘,所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當然達不到素質教育的要求。我們得具備教育學和心理學這些教師所需的基本知識。除此之外,還應對各類中外文學作品、歷史、哲學等人文知識有一定的積累,對當代科技、政治、體育等信息有所了解。由于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當代大學生了解的新知識新思想極為豐富,但當他們的新思想與某些傳統(tǒng)觀念發(fā)生沖突時,卻缺乏辨別能力。這時,他們往往寄希望于自己的老師,希望老師為自己“傳道”、“解惑”。若沒有廣博的知識,教師看問題就會缺乏立場和深度,很難與學生有共同語言,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就不能產生理想的效果。
三、專業(yè)素質
(一)英語教師要掌握系統(tǒng)的現(xiàn)代語言學理論知識。
我們不能只簡單地掌握聽、說、讀、寫、譯的技巧,知其然還應知其所以然。我們應該對語言文化知識、人類語言的本質和語言理論的發(fā)展趨勢有所了解,以提高自身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語言素養(yǎng),自覺運用語言學知識指導教學,充分體現(xiàn)語言教學的人文性。
(二)英語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語言技能。
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能力,那么首先我們自己的實踐基本功就要過硬,做到發(fā)音標準,書寫漂亮,聽力及反應速度快,表達流利,翻譯準確,詞匯、語法等知識豐富,能夠隨時隨地展示英語的魅力,為課程的順利進行提供質的保障,為學生的學習指明方向。
(三)英語教師需要學習豐富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學者賈玉新指出:外語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而且,語言教育很大程度上應是文化教育。所以英語教學本身就是一種跨文化情景,一種跨文化行為。中國和西方國家有著不同的歷史環(huán)境、國家體制、傳統(tǒng)習慣、宗教信仰等,因此二者有著明顯的文化差異。缺乏中西方文化知識,離開文化背景講英語就不能形成立體化、交互式的語言體系,教學中就只能講出一些皮毛的東西,顯得枯燥乏味,英語表達也就不會準確,更談不上令人滿意的效果了。一名優(yōu)秀的高職英語教師應該學習豐富的中西方文化知識,在教學中不僅教語言還教文化,這樣既可以增加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加強他們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又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cross-cultural competence)。
(四)英語教育理論是英語教師必不可少的儲備,它包括英語教學理論和英語學習理論。
不熟悉英語教學理論的人,口語再流利其實也只是英語教學的外行,他們大多數(shù)只能進行膚淺的翻譯式教學。而今,英語界教學理論門派眾多,從傳統(tǒng)的結構法、語法翻譯法,到現(xiàn)在的交際法、功能法、“四位一體法”、五步教學法、目標教學法、語篇教學法等等,不勝枚舉,但很難講哪種方法是最好的。只有在理解了各種教學理論的前提下,才能根據(jù)自己的教學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取各家之所長,融會貫通,讓理論指導我們的實踐,做到在教學過程中不僅知道“教什么”,也能知道“如何教”,“怎樣教好”。而英語學習理論其實就是科學學習英語的一系列原理和方法?,F(xiàn)代社會發(fā)展速度驚人,只有終身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其實二語習得理論研究,特別是學習者學習心理和學習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對我們都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作為高職英語教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可以先自己將這些成果加以研究吸收,然后教授學生正確高效的學習方法,讓他們掌握了英語學習的理論,使其知識能夠不斷更新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英語學習理論也有助于教師開展科研工作,科研是我們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它能體現(xiàn)高校英語教師的素質,通過不斷地科學學習和論正,我們就能從中總結經驗,提高教學質量。
四、能力素養(yǎng)
(一)英語教師應該具有現(xiàn)代教學意識,并熟練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網絡信息知識已是豐富多彩,且大學生們也不會滿足于書本上的知識。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語言優(yōu)勢,充分運用中外網絡資源,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最新信息搜集起來,再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和需要與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去粗取精,以達到開闊學生視野,綜合培養(yǎng)其英語運用能力的目的。
現(xiàn)代教育技術是提高外語教學質量的有效輔助手段?;脽?、投影機等多媒體教學輔助設施越來越多。它們具有趣味性及交互性強、可視性好、內容豐富等特點,在高校課堂教學中已被廣泛采用。這些設備可以使外語教學形成由聲、文、圖、動畫等組成的立體結構,營造一個模擬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促進學生利用各種感官進行學習,提升其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因此高職英語教師應熟練掌握計算機、網絡、課件制作等知識,為高質高效地授課提供技術支持。
(二)出色的組織管理和表演能力。
在如今的大學課堂上,教師不再是主講者,而是“導演”——教學的設計、組織和引導者,這需要極強的組織管理能力才能45分鐘內將每一個課堂環(huán)節(jié)安排得井然有序且精彩,幫助和督促學生的吸收。同時也是課堂上的“演員”之一。講臺是我們的舞臺,教學資料是劇本,學生是觀眾。我們“導”得出色,“演”得精彩,“觀眾”才會有饒有興趣地欣賞和學習,對我們的授課內容才會印象深刻。慢慢的,“觀眾”也會躍躍欲試想要為演員,只有大膽地說,勇敢地演,才能真正做到樹立信心,聽、說、讀、寫能力逐步提升,英語課堂才不會枯燥。我們每一名高職英語教師都應努力從各方面提高自身素養(yǎng),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受益于我們的教學,與我們共同推進高職教育改革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