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彥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思想的直接表現(xiàn)。人的思想只有在語言材料基礎上才能產(chǎn)生和存在。完全沒有語言的材料和完全沒有語言的思想是不存在的,所以,語言又被稱為“思想的外衣”。在寫作過程中只有掌握并運用好語言,才能突顯寫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才有生命力。
一、正確認識語言
語言對于寫作的重要性在于:它既是組成文章的要素,又是寫作的工具。
古今中外的作家都很強調(diào)語言對于寫作的重要性?!胺e字成句,積句成章,合而讀之,音節(jié)見矣;歌而詠之,神氣出矣?!盵1]這是說語言是篇章內(nèi)容的基礎?!白魑暮涂谡Z不能完全相同,講話的時候,可以夾許多‘這個這個‘那個那個之類,其實并無意義。到寫作時,為了時間、紙張的經(jīng)濟,意思的分明,就要分別刪去的,所以文章一定應該比口語簡潔而明了,有些不同,并非文章的壞處?!盵2]它說明寫作使用的語言,與口語“有些不同”,是經(jīng)過加工的語言,比口語簡潔、明了。
寫作者進行語言學習,首先要知道:語言是寫作的基本材料和工具,這種特殊的“材料和工具”是需要經(jīng)過艱苦的學習和鍛煉才能獲得和掌握的。因此,寫作者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獲得和掌握語言這個寫作的基本材料和工具,使自己寫出的語言具有很高的質(zhì)量:正確、準確、明白、嚴密、自然、豐富、精煉、純潔、生動、優(yōu)美。
為此我們要學習三類語言,即:自然語言、科學語言、藝術語言。自然語言是日常生活的基礎用語;科學語言是分析性的語言,其內(nèi)容是由邏輯思維抽象的事理,它通向科學的闡釋;藝術語言則是描繪性的語言,其內(nèi)容是由形象思維產(chǎn)生的具體的形象,它通向藝術的創(chuàng)造。
在對以上三類語言有了基本理解并掌握了它們之后,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和需要,選擇其中的一種或二種,進一步加深理解并熟練地掌握和使用。
二、正確學習語言
首先,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要注意在生活中學習人民群眾生動活潑的口語。如魯迅所說的那樣,“將活人的唇舌作為源泉,使文章更加接近口語,更有生氣”,魯迅一生重視“從活人的嘴上,采取有生命的詞匯,搬到紙上來”。他作品中的許多生動、活潑的語言,都是他“博采口語”的結(jié)晶,“語言的寶庫在當代人的口頭上。”[3]許多外國作家也都很重視學習人民的口頭語言。如普希金從小就向祖母學習語言,年長后還到附近市集上聽盲人唱各種歌謠;托爾斯泰和各階層的人接觸,談話后認真寫語言筆記;高爾基、狄更斯的生活經(jīng)歷都很豐富,他們都在生活中積累了豐富的語匯和表達方式。
其次,學習外國語言的詞匯。 “我們還要多多吸收外國的新鮮東西,不但要吸收他們的進步道理,而且要吸收他們的新鮮用語?!盵4]這是因為我們學習外國語言的詞匯、語法中有用的部分,可以豐富自己民族的語言。漢語中有著大量的外來詞,如:“咖啡”“沙發(fā)”“浪漫”“雷達”“拷貝”……如果我們不吸收這些外來詞,我們的語言就不能像現(xiàn)在這樣運用自如地表達許多新的事物和新的概念,不能適應新的生活和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需要。
再次,吸收古人語言的精華?,F(xiàn)代漢語中有許多詞匯是從古代漢語中的詞匯延續(xù)而來的,除了基本詞匯以外,俗語、諺語、成語中的大部分也是從古人語言中繼承的。我們知道,不少文言詞語至今仍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活躍在現(xiàn)代漢語中。對這些古人語言中有生命力的東西,我們也必須認真學習并儲存在自己的語言倉庫中,以便寫作時使用。
經(jīng)典作家和優(yōu)秀作家的文章之所以寫得精煉、深刻而又生動,是和他們善于運用富有生命力的古人語言分不開的。如毛澤東批評那些只會夸夸其談的主觀主義者是“無實事求是之意,有嘩眾取寵之心。華而不實,脆而不堅。自以為是,老子天下第一,‘欽差大臣滿天飛”。短短數(shù)語,揭示了那些只會空談的理論者的內(nèi)心世界和浮夸作風。
文言詞語要用得自然、貼切,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它們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和現(xiàn)代的用法,使它們?nèi)诨谧约旱恼Z言里,切不可生硬地搬用,否則會使人產(chǎn)生迂腐的感覺。
三、正確積累語言
(一)多聽多記。所謂多聽,就是要隨時隨地運用聽覺器官捕捉語言信息。所謂多記,就是聽到或讀到好的詞語、句子,要記下來,以便使用。如,一個小學生說:“我的語文老師好,漂亮、溫柔,她如果能長生不老就好了,長大了我可以娶她為妻子?!北憩F(xiàn)了童稚、童趣,大學生絕對不會說出這樣的話。
(二)多讀。所謂多讀,就是要多讀書面著作。一般來說, “多讀”主要指多讀經(jīng)典著作、中外文學名著和科學名著以及優(yōu)秀的傳記和歷史著作。經(jīng)典著作如馬克思、恩格斯的論著具有準確性、鮮明性、生動性的語言特點;而文學、科學、歷史等名著則是經(jīng)過作家、科學家、史學家辛勤創(chuàng)造的科學語言或藝術語言,我們可以從中學到大量的詞匯、多樣的句式、豐富的修辭和高超的用語藝術。不僅能大大充實我們的語言倉庫,而且使我們懂得煉字、煉句、煉意的重要性,知道運用語言要符合語法,遵守“約定俗成”的原則,寫作不同文體的文章要運用不同的語言,還要因讀者不同而確定使用怎樣的語言。
(三)多寫。所謂多寫,就是要通過多次的寫作實踐來積累詞匯,加深對詞匯的理解,在寫作中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正和學開車、學游泳、學舞蹈、學繪畫一樣,光懂一點道理不行,非要多練苦練才能學會學好。俗話說“熟能生巧”,只有多寫多練,才能運用自如,使語言成為自己表情達意的得心應手的工具。
注釋:
[1]劉大魁.論文偶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
[2]魯迅.且介亭雜文[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3]秦牧.語林采英[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
[4]毛澤東.反對黨八股[A].毛澤東選集(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常彥 濮陽職業(yè)技術學院人文科學系45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