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在我們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里非常注重教師傳授解惑的功能,學生常常處于被動接受記錄的境地。這極大地壓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學習的興趣,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很不利。所以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很有必要。
“學會學習,學會實踐”是21世紀人才的基本要求。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已成為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攻堅目標。這一改革需要我們對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師生關系和學科教學方法進行徹底的革命。教師轉換角色,由完全意義的傳授者轉變?yōu)槠鹬e極作用的引導者,讓學生通過情感體驗和探究實驗,養(yǎng)成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永不滿足的態(tài)度,增強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提高學習能力?!盎顒邮健苯虒W是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有力嘗試。
“活動式”教學是以學生學習興趣的內在需要為基礎,以學生主體能力綜合發(fā)展為目標,借助學生主動探索、變革、改造的主體實踐活動,來構建具有教育性、創(chuàng)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全程教學形式?;顒蛹磳嵺`,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性活動正是傳統(tǒng)教育缺乏的,也是新的課程理念特別強調的。
圍繞著中心目的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知識,學會學習,教師可以組織引導學生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如按照教學要求,可以進行情景教學,讓學生充分感受課文營造的氣氛。筆者在講授《孔雀東南飛》的時候,就嘗試著把學生領進東漢廬江這個場景中,讓同學分工協(xié)作,自行組合,構筑文中主要人物集合,再通過生動形象的方式飾演出文中情景。同學們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有的按照原文線索簡短地串演文中角色,有的則伴以夸張動作,用現(xiàn)代語言詮釋課文。如班上一男生在表演焦劉雙雙殉情這個場景時,便給同學們留下了讓人捧腹大笑的深刻印象。他是這樣表演的:知道蘭芝要嫁給太守的兒子時,仲卿一副傷心欲絕的樣子,他蒼涼凄楚地喊出了:“噢,My God!”和蘭芝見面后,洶涌澎湃的激情終于噴射出來:“蘭芝,蘭芝,我想好了,我們還是走吧,離開這個地方吧。我什么都不要了,因為我不能沒有你……”同學們笑得前俯后仰,都說這是新版的《孔雀東南飛》。待同學們笑過后,筆者問了同學們一個問題:“你們聯(lián)系全篇課文的故事情節(jié),結合文章的時代背景,分析一下焦劉二人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和他們的性格特點,想想在那樣的情況下,焦仲卿會不會對劉蘭芝說出這樣的話來?他們會不會私奔?
經過思索討論,同學們都認為按照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焦仲卿不會這樣表現(xiàn)。
筆者覺得這是一場比較成功的“活動式”教學。同學們有興趣,積極參與,通過思想交鋒,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這比筆者在上一屆采用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學效果要好。
當然,“活動式”教學方式遠不止這一種,還有很多很多,比如上海建平中學馬彪老師上的一堂課就是給筆者觸動很大的“活動式”教學案例。
這堂課的教學要求是分析文章的人物,學習人物刻畫的方法。馬彪老師采用補敘故事的方式推動教學進程。同學們四人分組而坐,聆聽馬老師講述故事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則由各組同學根據(jù)前面的故事情節(jié)討論出下半部分的發(fā)展情況。馬老師笑容可掬,親近學生,一下子就消除了同學們的距離感。同學們踴躍發(fā)言,臺上的掌聲推出一個比一個精彩的故事,同學們似在比賽,個個都不甘示弱,課堂氣氛好極了。
無疑,這堂“活動式”教學課也是成功的。有的教師還用辯論賽、研討會的形式組織教學,有的教師把“實話實說”“現(xiàn)場直播”搬進了課堂,有的教師甚至把課堂搬出了教室,搬進了閱覽室或更廣大的天地里去了。無疑,“活動式”教學由于其開放性、實踐性的特點,正在為越來越多的教師采用。一般來說,采用“活動式”教學可以取得以下效果:
1.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類需要分為五個層次。最高一層為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人人都有表現(xiàn)欲,只不過有的表現(xiàn)的強些,有的表現(xiàn)的弱些,都希望自己能被他人肯定或重視?;顒邮浇虒W給了學生表明自己觀點的機會。精彩的觀點表現(xiàn)獲得的掌聲和肯定無疑會給參與活動的同學極大鼓舞,滿足了學生自我實現(xiàn)的心理需要。
2.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活動式”教學中,思維交鋒后得到深化,這極大地挖掘出學生的潛能,更激發(fā)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學生為了把問題弄清楚,自覺地鉆研,將問題獲得質的解決后,他學習的興趣會更濃厚。
3.加深了學生對教學的認識。如筆者剛剛提到的《孔雀東南飛》的教學,通過思索討論,同學們加深了對課文主題思想的認識。同時也讓同學們明白這樣一個道理:研究問題要遵循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
4.發(fā)展了學生的能力。語文特級教師肖家蕓曾說:“活動是施展才能的舞臺,是謀求發(fā)展的陣地,是脫穎而出的契機?!币驗樵谡麄€活動中,教師只作必要的指導,學生以自主學習為主。一個活動要順利完成,學生必須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有時可能聽說讀寫思維等各項能力都得用上。同時,通過參與活動,學生通過與其他同學比較,會很快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進而在日后的活動中提高能力。
5.促進了教師素質的全面提高。盡管“活動式”教學是學生唱主角,但教師的組織指導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如果教師素質不高,就不能有效地開展好活動,當然也就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性,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了。
“活動式”教學有許多積極意義,但在具體操作時也要注意不要陷入盲區(qū):以為“活動式”教學就是在課堂上搞活動。其實活動只是形式,它是用來為更好地達到教學要求,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服務的。所以,每位教師在設計活動時,都要從教學內容和要求出發(fā),不要為了表面的熱鬧和氣氛好而忘記了教學根本。要積極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設出鮮活的、貼進學生實際、可操作的、為學生所樂于接受的活動。這樣才能保證“活動式”教學有序有組織有目標地順利地進行,也才能開啟學生心智,使學生真正走進“活動”的狀態(tài),達到以學生為主體,綜合發(fā)展的教學目的。這需要我們做教師的不斷努力,不斷開拓。
(尹小燕 江西省贛縣中學34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