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平
當代著名的哲學家和作家周國平曾經(jīng)說過:“所謂語文水平,無非就是這兩樣東西,一是閱讀的興趣和愛好,二是寫作的興趣和能力?!瓱o論閱讀還是寫作,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真實感受和獨立見解?!倍咧姓Z文必修課程的兩大內(nèi)容目標是:(1)閱讀與鑒賞;(2)表達與交流。這樣說來,語文無外乎就是讀和寫的興趣和能力,即愛讀愛寫、會讀會寫,同時在讀和寫的過程中,突出學生本位,強調(diào)個性特色,表達真情實感,貫穿其中。
閱讀與寫作,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以讀帶寫,以寫促讀。閱讀是前提,是基礎。常言道:“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朱光潛先生在《我從怎樣學國文談起》一文中,回憶讀古文的感受:“頭腦里甚至筋骨里都浸潤下那一套架子,那一套腔調(diào)和那一套用詞造句的姿態(tài),等你下筆一搖,那些‘骨力‘神韻就自然而然地來了?!边@不正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絕妙注解嗎?“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這個源頭就是廣泛的閱讀,這個源頭就是深厚的積淀。
而筆者作為一名從教多年、居于一線的語文教師,卻深感悲哀。三個小小的細節(jié)讓筆者感觸頗深:
其一:一日無意之中看到一位同學的抽屜,科幻網(wǎng)絡小說有好幾本,封頁已破,而在這些小說的堆壓之下一本語文讀本卻是嶄新如初,一句“不感興趣”便是對這一局面的解釋。其二:過新年發(fā)短信基本就是轉(zhuǎn)發(fā)別人的經(jīng)典句段。自己絞盡腦汁也想不出幾句漂亮吉祥話,常常十來個字別字好幾個。其三:一次閱讀欣賞謝冰瑩的《愛晚亭》,順及講到巴金的《家》《春》《秋》中的人物,知道的同學寥寥無幾,大半同學目瞪口呆,呈茫然無知狀。
當然筆者所在的是偏僻鄉(xiāng)村的普通高中,教的是普通班級,筆者認為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不受任何條件限制的,只要是一個學生,就應該對祖國的語言熱愛、有學習的欲望、有運用的能力。
探究目前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反思造成現(xiàn)狀的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一、閱讀目的不純
在高喊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高考”這一道“龍門關(guān)”屹立不動,在這根指揮棒的作用下,教學過程中急功近利的色彩非常濃厚,語文閱讀教學為“考”而教,為“教”而讀,而真正意義上的閱讀目的“立人”一說,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側(cè)重,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便被異化?!罢Z文如一泓清泉,滌蕩人的心扉”“語文課堂是詩意的課程,讓人心馳神往”這樣的描繪大多在高考應試作文中才會出現(xiàn),而那樣的語句也不過是莘莘學子投人所好,為語文所作的粉飾而已。
二、閱讀主體不明
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教師為了培養(yǎng)規(guī)范的答題思維,訓練應試能力,完成已定的教學任務,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分析思考 、品味和體驗。一篇文章的閱讀收獲往往通過掌握哪些做題技巧來衡量。此時的學生是訓練的工具、填充的容器。即使是一些名為品味感悟的設計,往往也落入熱鬧式、表面化的俗套,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對文本內(nèi)涵的闡釋、豐富以及自我追求、自我超越難以觸及,這樣一來學生沒有享受到體驗、思考、感悟的樂趣,語文課的魅力無法施展。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更無從說起。這就意味著我們要重新調(diào)整學習者與文本之間的關(guān)系,明確學習者作為文本的研究者、闡釋者、提升者的角色,重新建構(gòu)閱讀教學過程。
三、閱讀方式單一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之一,具體地說就是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但我們一般的閱讀教學中,實施的往往是狹義的閱讀?!白灾?、探究”等方式的有效運用不足,閱讀效果不明顯。其實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學生、文本突現(xiàn)對話不僅僅是閱讀與思考簡單的組合,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寬松環(huán)境中主動進行“質(zhì)疑問難式”“角色體驗式”“問題討論式”等探究學習,這些也是閱讀的有效方式。
四、閱讀面窄量小
農(nóng)村中學,普通家庭,條件所限,圖書館的設置、家庭電腦的普及都存在很大的問題,學生的閱讀面涉及的不是所發(fā)的語文課本和讀本,就是校外小店鋪里的武俠言情、卡通科幻等書,即使有所謂的圖書館,由于課堂學習時間限制,真正意義上開設的閱讀課或者課余的自由閱讀時間都是少之又少。語文的課堂應是開放的大課堂,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如此,單靠課內(nèi)的幾篇名家名篇是難以承載閱讀教學的重任的。這樣,沒有吸納哪有釋放,沒有廣博的閱讀哪有筆下的千言,閱讀教學舉步維艱。
筆者所在學校的語文組是一個開拓創(chuàng)新的教研組,主動承接國家級課題“校園文學與閱讀教學”,這給迷惘中的我們指明了另一個方向:閱讀教學語文要讓學生會讀會寫、樂讀樂寫,校園文學的確是開辟的另一條蹊徑。具體實施中以課堂為載體,以活動為依托,讓校園文學活動與閱讀教學完美聯(lián)姻,開創(chuàng)語文閱讀教學新模式,為學生素養(yǎng)提升打造新空間。
(一)立足閱讀根本目的,側(cè)重情感價值維度,挖掘?qū)W校本土傳統(tǒng),營造和諧文化校園氛圍
筆者所在學校是一所具有60年歷史,文化底蘊濃厚的老校,山清水秀之地,人杰地靈之所,學校亭臺樓閣、古樸典雅,花鳥相歡、環(huán)境幽美。學校極負盛名的“高倉八景”如“古井流泉”“芭蕉夜雨”“香樟滴翠”“漢山秋楓”等無一處不蘊含著文化氣息,學校培育的人才大多也是文墨極佳之人,詩文對聯(lián),隨處可見。為了促成課題的有序推進,筆者學校里王老師的一堂課題研討課無疑提供了校園文學與閱讀教學聯(lián)姻的一種具體模式。
當一曲入選中華百首著名校歌的《高倉之聲》響起后,伴隨著熟悉的旋律,上課的同學和聽課的老師不由自主哼唱起來,這一環(huán)節(jié),一下子調(diào)動了同學們的興趣,激起了同學們求知的欲望,隨著一幕幕校園風景圖的展現(xiàn),同學們非常興奮,指點著、討論著,這些地方幾乎每日都經(jīng)過,如此之熟悉,如此之親切,并且居然每一處景致都有校友的詩文相配,讓人驚嘆不已。好幾個同學主動要求配樂朗誦,隨著同學飽含感情的朗誦,師生心中對母校的親切之情、自豪之感油然而升。接著,王老師布置同學們?yōu)樾@新景命名吟詩時,同學們躍躍欲試,校園四合院的門樓前,有好幾位同學在研讀門樓上的對聯(lián)。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就是閱讀教學與校園文學聯(lián)姻追求的境界,興趣的培養(yǎng)、素養(yǎng)的熏陶就在這點滴的細節(jié)之中。
(二)關(guān)注有形課堂,利用無形網(wǎng)絡,倡導個性閱讀,拓展閱讀領(lǐng)域
課堂有狹義的,也有廣義的,其實只要能有可學之處即為課堂,社會不就是一所人生的大課堂嗎?狹義的課堂是有形的,有限的,要真想在這有形有限的課堂飽學所有,絕不可能,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信息的暴滿,網(wǎng)絡無疑成為師生的第二課堂。
同樣,本校吳老師的另一堂課題研討課也拓展了我們閱讀教學的新領(lǐng)域。
多媒體播放的《百家講壇》中于丹老師關(guān)于《論語》的講座,于丹老師將《論語》的精典要義和現(xiàn)實的人生追求相結(jié)合,深入淺出、透徹精辟,同學們內(nèi)心受到了無形的感染。當播放奧運會開幕式擊缶而歌一幕時,同學們受到深深的震撼。當吳老師建議同學們課余閱讀《論語》時,同學們已是興之所至了。《論語》這部博大精深的儒家經(jīng)典,就在這有形的課堂,利用無形的網(wǎng)絡得到了很好的傳播,幾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也將得到很好的傳承。只要有條件,即使看不到原著,聽聽講座也都是一種有效的熏陶吧!
還有我們常常鼓勵的拓展性閱讀以及探討疑難知識點,利用網(wǎng)絡都能有效地進行或得到較好的解決。尤其是一些愛鉆研、樂探討的同學在大課堂的引領(lǐng)下,能進一步獲得新知識、拓寬視野、讀出個性。
(三)依托具體活動,強調(diào)能力培養(yǎng),貫徹全面發(fā)展,豐富課余生活
校園文學是改革中學語文教學的一種廣泛而有效的方法,旨在培養(yǎng)能力、陶冶情操、發(fā)展個性,符合當今時代素質(zhì)教育的基本要求,是閱讀教學“立人”這一目的的載體之一。十六七歲的青少年精力旺盛、激情澎湃,有強烈的求知渴望,有表現(xiàn)自我的需求,校園文學活動寓教于樂、融學于趣,既提升了文學素養(yǎng)又落實了全面發(fā)展,還豐富了課余生活,使校園文學文墨飄香、朝氣蓬勃,讓學生釋放熱情、張揚個性。
筆者負責學校團委工作,將語文教學與團委活動有機結(jié)合真是一舉兩得。比如:成立文學社團、開展征文比賽、舉辦詩歌朗誦會、籌備文學講座、印制文學刊物、編輯優(yōu)秀文集、組織校園藝術(shù)節(jié)等一系列活動,豐富多彩、反響良好。
一本文學社刊的印制,從寫稿、組編到設計、排版再到印制無一不凝聚了學生的智慧,鍛煉了學生的能力,為學生特色的發(fā)展提供了大顯身手的舞臺。當一本散發(fā)墨香的刊物出版時,參與的同學心中的成就感、自豪情又豈是語言所能形容的?創(chuàng)作組編等這當中的付出與體驗又豈是一堂課所能承載的?
不說別的,就如元旦時舉行的校園藝術(shù)節(jié),同學將冰災、地震、奧運等08年幾大主題事件通過詩文朗誦的形式串聯(lián)起來,讓我們再次重溫那透徹心扉的痛,那感人至深的愛,情感表達的自然,遣字煉句的精當,就讓作者、聽眾無形之中上了一堂生動的深刻的閱讀教學課。
當然,閱讀教學與校園文學的聯(lián)姻方式,本文只是掛一漏萬。語文閱讀教學是一項博大精深的工程,校園文學活動只是其中的一個小小組成部分。但我們認為如能好好利用校園文學活動,開墾好這片肥沃的處女地,閱讀教學這座百花園將是鮮花盛開、多姿多彩。
參考文獻:
[1]肖萬祥.高中新課程實施解說[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李平 湖南省長沙縣第二中學 41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