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垠康
醒來望墻,慵懶的目光被頓時擦亮?!皾M身花紋影如蛇??臻e日子墻上爬,千斤萬斤肩上過,一五一十不虛夸?!眱簳r熟稔的謎面像破土而出的春芽,在這個朦朧的清晨噬噬作響。沒錯,墻上掛的是桿秤,且多年未動過。
桿秤由木桿、星花、鐵鉤、秤砣、兩個提扣組成。我最早見到桿秤是在生產(chǎn)隊的隊屋。那里有半間屋大的糧倉,有一人高的篾囤,有幾圍粗的菜籽油缸,不同的收獲季節(jié),不同的五谷雜糧在這里會師,然后經(jīng)由桿秤的調(diào)度,化整為零,溫暖起農(nóng)家一個個冰冷的鍋臺。隊里有大小兩桿秤,大秤最多可稱一百八十斤,小秤最多可稱八十斤,哪家好不容易用一次秤,必須找隊里老保管開借。
大小兩桿秤同時被一家借去,不用猜,那家一定是殺了肥豬,因為鄰里米麥豆粉之類的通挪都用小升斗度量。無須勞駕這稈秤。屠戶把肥豬開膛砍邊后,就招呼拿大秤來,秤鉤泥鰍般鉆到大半邊豬肉的脊椎骨下,一二三,他的號令還沒喊全,穿過提扣的抬杠已重重地壓在兩個壯漢的肩上。屠戶歪著脖子朝地上看,急忙叫停。這豬太大了,人必須站在凳子上抬秤。否則豬肉的尾巴就會拖到地上,弄臟事小。擱了砣短了秤事大,說不定在灶上準(zhǔn)備旺仔酒席的婆娘待會兒還要接你酒盅呢。這頭豬快養(yǎng)兩年了,她早指望桿秤幫她稱稱日積月累的汗水。如果豬肉不是一次性賣給肉販子,鄰居們有錢無錢,都會多少稱點打打牙祭,這時靈巧的小秤就該登場了。小秤被吊系在旁邊的樟樹杈上,掌秤的——準(zhǔn)又是隊里的老保管,舊幾案上,放著他的煙筒和給主家記賬的紙筆。“老保管,別讓秤砣砸爛腳啊!”開秤時,不知誰在嚷,逗得大家忙不迭幫腔起哄,那意思是提醒他要給足秤。豬肉稱完了,老保管拿算盤一扒拉,虧損五六斤。主家接過賬本,笑著連聲說沒事沒事。收的現(xiàn)錢也不多,因為賒賬的人不少。這要等人家殺豬才能稱肉扯平。
當(dāng)資本主義尾巴逃脫被割的命運(yùn)時,商貿(mào)像放出樊籠的小鳥一下子活躍起來,桿秤也似“公證員”頻繁地拋頭露面。但林子大了,什么鳥兒都有,市場上假秤多了,買賣時總擔(dān)心被耍,自己有一桿秤不失為最好的辦法。某個風(fēng)和日麗的上午,制秤師傅在村里一吆喝,那些對桿秤有迫切愿望的村民都爭著去搶擔(dān)子,制秤師傅倒成了甩手掌柜。一桿秤都具備大、小秤功能,而決定大、小秤的正是提扣,它類似于阿基米德撬起地球要找的那個支點。所以,桿秤要系兩個提扣,大秤居前,小秤居后。小秤的星花在內(nèi)側(cè),一般一兩起花,大秤的星花在秤脊,一般二十斤起花。提扣位置不同,起花大小有別,在認(rèn)秤時沒少鬧笑話,像隘口街上一位飽讀詩書的羅老先生,買干柴時總要請街坊幫他看秤。
相傳,為越國滅吳雪恥立下頭功的范蠡,深諳國君勾踐可共患難不可共安樂,遂在論功行賞時急流勇退,與知心愛人西施跑到齊國下海經(jīng)商去了。幾年后,卻散盡千金,輾轉(zhuǎn)至陶,并靠操計然之術(shù)把握商機(jī),又成了富可敵國的范大款,而桿秤則是他在經(jīng)商實踐中的意外收獲——他用東方人的思維具象地闡釋著杠桿原理,以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為標(biāo)記,一顆星代表一兩重,制造出了十三兩為一斤的桿秤。今天,我們常說半斤對八兩,這是因為大家都熟悉古代是十六兩為一斤,其實這三兩也是范蠡加的。原來,有了桿秤。雖克服了市場估堆陳弊。但不久范蠡又發(fā)現(xiàn)一些奸商以缺斤少兩的卑鄙手段損害消費者利益,于是他在原來的基礎(chǔ)上添了福、祿、壽三顆星,一斤也相應(yīng)提高到十六兩。少一兩沒福氣、損二兩無功名、缺三兩折壽命。哥們,看你還敢不敢克扣斤兩!
在古代,秤砣叫權(quán),秤桿叫衡。權(quán)衡一詞由此得來。掛在墻上的桿秤多年未動。甚至仍會永遠(yuǎn)保持那種靜止?fàn)顟B(tài),我也完全可以視而不見,但身處布滿十字路口的俗塵,進(jìn)退取舍,褒貶臧否,不能不窮力權(quán)衡。如此看來,范蠡不愧為人中之杰,即使一桿有形的秤消失了,另一桿無形的秤還在你我心中知輕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