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人民日報近日對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負責人武書連于2004年和2006年先后受邀到成都理工大學作講座,收取“贊助費”進行了調查。而武書連在自己博客中馬上承認,“應成都理工大學的邀請,為了學校的長遠建設和發(fā)展,我為該校做了兩次有償診斷和咨詢”,但辯駁,這不是個人收入,而是法人收入。他認為那些“試圖把對大學正常的診斷咨詢劃為‘潛規(guī)則和‘贊助費”的行為,是為了“混淆視聽,繼而推翻大學排名”。
這是繼前不久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公開質疑大學排行榜制作者索取贊助費后,大學排行榜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雖然武書連一如繼往地“回應”以中立、公正,但,大學排行榜的公信力遭遇空前質疑,幾至冰點。
據此,有人提出,應該取消大學排行榜。其理由大致有二,一是我國的誠信環(huán)境不允許,大學排行榜的制作,基本依據是各高校的數據,現實環(huán)境中,正是數據存在客觀性、準確性、滯后性等問題,給排行榜制作者的“潛規(guī)則”提供了空間;二是我國大學管理體制尚不成熟,在大學辦學歷史已經幾百年的美國,每每大學排行榜發(fā)布,都會引起爭議,更何況在我國,現代大學制度尚未構建,基本的大學理念,諸如大學之大在不在于規(guī)模之“大”、要大樓還是要大師,人才培養(yǎng)重要還是科研重要等等,尚在眾說紛紜之中,大學排行榜的魚目混珠也就難以避免。
另一種聲音與之呼應,即取消民間大學排行榜,呼吁政府“權威部門”制作大學排行榜,給予大學權威的排名評價。
在筆者看來,那些要求政府部門排名的人士,肯定不了解大學行政評估對大學教育所帶來的傷害,如果真由政府來排名,其結局只會比現在更糟,權力尋租明目張膽,各種弄虛作假、形式主義更難防范。而取消民間大學排名的建議,也只是一廂情愿,道理很簡單,即便誠信環(huán)境堪憂、教育制度不成熟,并不表明所有的大學排名,“天生”就缺乏公信力,如果相關機構能始終堅持公信力、堅持正確的高等教育發(fā)展理念,客觀排名,其對眼下的大學發(fā)展,也很有意義。
問題就在于,大學排行榜怎樣才能具有公信力?沿著制約大學排行榜公信力的因素反推,其途徑有三:
首先,加大教育信息公開力度。與其要教育行政部門主導排行榜,不如要求教育行政部門主動公開教育信息。在美國,聯邦教育部的一項重要職責是,收集、調查教育信息,提供給學校和受教育者,為學校調整辦學以及受教育者選擇學校服務。對于大學來說,所有辦學信息公開,學校和學院,有什么收入、具體開支如何,不但要報告學校理事會(私立學校為董事會),還要接受教師委員會和學生委員會的監(jiān)督。在信息公開的環(huán)境中,以數據為基礎的大學排行榜,很難在公開數據上做手腳。今年4月,我國教育部發(fā)布《高等學校信息公開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秾嵤┺k法》規(guī)定,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高校上級主管部門和高校應當建立健全高校信息公開工作責任追究制度。高校不依法履行信息公開義務,違反規(guī)定收取費用,在學校信息公開工作中隱瞞或者捏造事實等行為,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或高校上級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情節(jié)嚴重的,對高校直接負責的主管領導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筆者期望,大學能真正建立保障信息準確、全面公開的制度,在這樣的制度之下,包括請排行榜機構來做“咨詢”的費用開支,也必須公開,“潛規(guī)則”的空間將從根本上得到制約。
其次,建立大學排行榜行業(yè)規(guī)范。從學術研究角度說,任何學者都可以研究大學排名,但是,發(fā)布大學排名,卻不僅僅是學術研究,而是一種商業(yè)行為,因為,無論將大學排行榜制作成圖書,或是在媒體發(fā)布,其本身就產生商業(yè)利益(圖書銷售收入、報紙發(fā)行量和網絡點擊率),而被大學排行榜排名的大學,也可將大學排名作為招生、爭取合作者的一種宣傳。從商業(yè)角度看,排行榜制作者,必須遵守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而對管理部門來說,則有必要對進行排名的機構資質進行認定。當前,由于缺乏對大學排行機構資質審查,也缺乏對大學排行榜內容的監(jiān)督,往往某個機構、幾個學者,聯合一家媒體(或網站、或雜志、或報紙)就可以搞排行榜,讓大學排行走向無序。
再次,嚴厲打擊排行榜中的“潛規(guī)則”。如前所述,大學排行榜,雖有學術研究色彩,但其實也是“商業(yè)產品”,因此,對于通過各種形式的贊助(包括學術報告、咨詢),達成大學與排行機構的交易的行為,都應該以涉嫌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商業(yè)賄賂進行調查,決不能縱容這種交易行為。
也許有人說,大學排行榜制作,如不收贊助費(好聽的名義是進行“大學發(fā)展咨詢”)將很難生存,以及更好發(fā)展,但是,并沒有人強迫排行機構進入這個領域。你要進入這個領域,就只能以公信力立足和競爭。只要排行榜機構自身立得正,以良好的公信力贏得信任,與其相關的市場和商業(yè)價值是非常樂觀的。而那種盯著眼下利益,急于靠“排行榜”本身牟利,無異于“殺雞取卵”。 (作者系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