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春
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歸納重點、積累知識、擴大語文視野、提高對語文知識運用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等。但目前進行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卻有相當一部分是為活動而進行的活動,體現(xiàn)出華而不實的特點,呈現(xiàn)出只注重過程不考慮效果的傾向。從一定程度上說,這種形式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不但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不起作用,而且還干擾了正常的語文教育教學活動,人為地增加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有百害而無一利。本文就目前開展的一些語文實踐活動,作了一些淺顯的探究,希望能探出一條做實語文綜合實踐的路子,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開展成既能促進學生語文學習,又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活動,最終培養(yǎng)出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一、對目前開展的幾種類型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探究
目前進行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主要可以歸納以下幾種類型,都存在著只注重過程不檢測效果的現(xiàn)象。
1.知識積累型這種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大多是在低年級的學生中間開展。其形式表現(xiàn)為對。詞語的歸納積累、對名人名言的分類收集、對古代詩詞的分類整理等等。一般是老師在周末把任務布置下來,學生周一把作業(yè)交上。一張紙上密密麻麻地寫著學生精心收集的資料。以成語的分類整理為例,一個學生通過必要的手段收集了相當數(shù)量的某一類型的成語。從這次任務的完成情況來說,是很成功的。但實際上的效果如何呢?我曾經(jīng)提問過學生收集的一個類型的成語,結(jié)果是沒有幾個能記得的。那么收集那滿滿一張紙的成語是干什么的呢?只是為了充實各地一轟而上的“成長記錄袋”的內(nèi)容?我想,老師設計這樣活動的初衷無非是想讓學生通過這樣一種形式,最大限度的多掌握一些成語。
2.實踐活動型。這種活動大多以學生到課外開展的活動為主要表現(xiàn)形式。測量一個池塘的長度,到街上去找店面招牌上的錯別字,到野外辨認書中出現(xiàn)的農(nóng)作物,調(diào)查某種商品在本地的銷售情況等等都成了一時時髦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從形式上看,這種實踐活動很符合新課程理念下的活動要求?!毒拍炅x務教育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提出:“活動課程是在學科課程之外,由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多種活動項目和活動方式,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開設以實踐性、自主性、趣味性、創(chuàng)造性以及非學科性為主要內(nèi)容特征的課程體系?!蹦敲矗@種
看起來很地道的綜合實踐活動效果如何呢?我們僅就上面兩種形式的活動進行分析,就可以明白了:
二、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嘗試和體會
1.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要考慮活動的效果。和語文課本的教學相比,語文的綜合實踐課沒有一個檢測的體系。語文課本的教學效果有平時的大、小測驗和期中、期末的考試作為檢測手段,這就強制地要求教師的教學過程是務實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只是教師的一種自發(fā)的自由教學活動,開展的多少,不直接影響傳統(tǒng)的教學效果。也正是由于這種原因,造成語文的綜合實踐活動的無序化和隨意性,造成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只注重過程不考慮效果的局面。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在開展活動時,制定一套檢測體系。例如,我們在開展《古詩文記時背誦》綜合實踐活動時,除了隨堂對學生進行測試外,還開展了幾項集體的檢測活動。把在一個班測試出來的結(jié)果和在幾個班測試出來的結(jié)果進行比照,通過具體的數(shù)據(jù)來測試活動的結(jié)果。在整本書的古詩都背完后,我們在整個年級開展了一次古詩文記時背誦的大型綜合活動,測試的形式也由原來的單純背誦變?yōu)榫C合測試。
2.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必須是學生直接參與的活動。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讓學生通過活動掌握某一類型的語文知識和技能,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所以,學生必須是活動的主體。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我們在高二時開展了《如何寫出文章的底蘊》的作文綜合實踐活動。我們把這個活動分解為若干小塊:《文以題妝,題以亮裝》訓練學生如何寫好作文的開頭;《高樓萬丈平地起》訓練學生如何寫好作文的開頭;《寫出文章的底蘊》訓練學生寫出文章的文采;《讓你有一個孔雀的尾巴》訓練學生如何寫好作文的結(jié)尾。在具體的活動中,我們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有的是專門收集資料的,有的是專門整理、歸納資料的,有的是專門收集學生平時寫的作文開頭的。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準備,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然后就學生的實踐情況上一節(jié)以學生活動為主的作文課。在作文課上,各小組將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呈現(xiàn)出來,經(jīng)過比較、歸納、總結(jié)等一系列步驟,解決學生在寫作上存在的問題,找出寫好作文的方法。最后,由教師執(zhí)筆把學生的活動形成文章或?qū)懗鼋虒W設計,或傳于網(wǎng)絡,或報送當?shù)亟萄袡C構參賽。但學生看到自己的活動能被多家網(wǎng)站轉(zhuǎn)貼時,那種成功的喜悅更加激發(fā)他們進行活動的興趣。
總之,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的活動工程,它是在一個個很小的活動中對學生語文能力的一次次熏陶,是個不知不覺中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過程。活動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它應是一條貫穿于學生語文學習的線索,一頭連著課堂,一頭連著社會。學生應該是被這條線穿起的一顆顆珠子,在運動中碰撞,在碰撞中升華。教師只能做一個接線的阿婆,什么地方的線斷開了,教師就把它接起來,教師永遠不要去充當線上穿著珠子。否則,就會造成上面所提到的種種現(xiàn)象,使我們開展的活動失去意義。
(河北省邯鄲市永年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