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雙建 陳莉霖
[摘要]網絡評論是引導網絡輿論的重要工具和武器,這是由網絡的傳播屬性所決定的。網絡評論主要傳播的是觀點,用觀點去影響網民對某個熱點事件的看法。網絡輿論場公正、客觀、理性的表達,需要網絡評論來引導和溝通,從而使網絡真正成為表達社情民意、疏導公眾情緒、搞好輿論監(jiān)督的重要平臺。
[關鍵詞]網絡評論疏導情緒
在某個社會熱點事件出現(xiàn)時,網絡輿論往往是一邊倒,極易形成網絡暴力、輿論過界,甚至形成輿論災難。前些時的蛆橘事件造成全國柑橘滯銷、橘農利益受損就是“輿論災難”的典型案例。
網絡評論,難就難在在不對稱的話語權、輿論一邊倒的環(huán)境中去疏導公眾情緒,呼吁理性表達。如果網絡作品沒有親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一味地說教,陷于陳詞濫調的灌輸境地,不僅起不到正面作用,很可能激起網民的逆反心理,給非理性的輿論推波助瀾。從而導致輿論失控。再加上網絡評論在網絡上是一個開放的討論主題,網民的回復也是網絡評論的有機整體,也能左右網民的立場,更是加劇了網絡輿論引導的難度。
網絡評論要尊重網民,尊重網絡傳播規(guī)律,這樣才能達到實際的引導效果。
選題:針對性強
一般來說,互聯(lián)網上的熱點事件,每天就那幾條。網評選題要選擇網絡熱點事件,才會引起網民的關注和網絡編輯的重視。作為評論員,要掌握網民的傾向性和苗頭性的言論,針對不理性、非公正性的觀點進行述評。這就要求,評論員不僅是一個評論者,更應該是一個網絡輿情分析研究方面的專家,要花大量的精力來翻看網民的留言、網民博客上的觀點述說,要看新闡跟貼和論壇里網民的思想動態(tài)。只有這樣,網絡評論才有針對性,才有意義。作為一個輿情分析者,要把握關鍵環(huán)節(jié),說出自己的觀點,把網民的心結打開。評論時要以網民的苗頭性和傾向性的言論切入,來分析、判斷、梳理,從而讓人信服。
例如,在奧運會開幕式結束之后,網民在論壇和博客上發(fā)表了不少觀點,其中的負面留言攝具代表性的言論是:“總是印刷、指南針這些老掉牙的元素,讓人審美疲勞”。部分網民認為,開幕式沒有新意和創(chuàng)意,沒有展示中國現(xiàn)代的蓬勃發(fā)展的現(xiàn)狀和客觀事實??偠灾恰袄仙U劇保苁?。這些言論在一些社區(qū)占了大部分版面,網民附和者眾。在此情況下,就要求評論員針對這些觀點進行述評,開幕式好在哪,為什么要這樣。從而解開這些結,而不是主題先行,盲目贊頌。
在評論中,筆者分析了當前世界對中國文化的誤解,一些東亞國家對中國文化元素的爭奪,得出開幕式“怎么會出現(xiàn)中國人大呼不過癮,外國人看不懂”的疑問。然后再分析,對于中國文化,國外可沒有咱們中國人理解得這么多和透徹?!爸袊嬀怼笔墙o全世界人民看的,不僅是給中國人看的。中國畫卷“開始了帶領外國人學習中國文化的初級之路”。行文理性,以理服人,娓娓道來,讓網民帶著疑惑看評論,看完后也有話想說。評論發(fā)在荊楚網東湖社區(qū)以后,網民點擊急劇增加,而且對作者的觀點表示贊同,聲音就漸趨理性。此評論隨即被人民網和中國網、新華報業(yè)網轉載,一些網民自發(fā)地在各論壇散發(fā)。有的網站還將此評論和境外媒體的高度評價擺在一起,起到了很好的輿論引導作用。
總之,作為一位評論員,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站在歷史的高度,要有世界眼光,用平實的語言,平靜的心態(tài),理性的態(tài)度,來針對網絡的傾向性和苗頭性的言論,才能寫出讓人心服口服的言論,而不是枉顧一切地迎合網民的非理性觀點和情緒。這就要求,評論員要有寬闊的胸襟,包容的思想,即使自己的觀點受到批判和攻擊,也要對網民的情緒進行梳理,講求網絡道德。及時理性回復,從而影響更多人。
標題:一目了然
以《貴州甕安的事,總讓人有些擔心》為例。這篇評論,之所以被數(shù)十家網絡媒體轉載并在顯著位置推薦甚至配消息發(fā)布,百度中搜索有近一萬個條目,就是因為標題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這一標題同時滿足了以上幾個要素?!百F州甕安”是指發(fā)生在甕安的群體性事件。在當時近半月中是網絡熱點關鍵詞,“讓人擔心”是觀點,同時也表達了網民的情感需求。
在這篇評論中,筆者沒有單方面地指責事件各方的是非,而是站在政府和黨的高度,對“謠言跑到了真相的前面”的擔憂,對“地方領導干部風險防范能力和駕馭復雜局面能力”的擔憂。對當?shù)亍皬娬{事件中非法的部分”的擔憂。這樣,使網民能夠拋開事件本身來看問題,撥開事件的迷霧。種種擔憂,讓網民能深切地感受到一種深深的責任感。從而使網民大量轉發(fā)。如果說,沒有這樣一個符合網絡傳播的標題,即使內容再漂亮,也不會引起讀者的關注。值得注意的是,再吸引人的標題,也要符合客觀實際,不要“隨意放大”,不要試圖做到“語不驚人不罷休”,成為網民眼中的“標題黨”。過火也會失去公信力,會產生負面效應。
內容:觀點鮮明
在編輯一些網絡評論中,筆者發(fā)現(xiàn)一些作者的文章陷入了八股式套路,大話套話空話多,自己的觀點和論證被擠壓成一小塊淹沒其中。這就是所謂的“永遠正確”但是沒有用處。
因而,在寫作之前必須考慮幾個問題:你想說什么?為什么要這么說?你怎么去說?把這些用大白話,用平實的語言表達出來即可。即使是引用一些領導的發(fā)言和觀點,也要盡量短,要什么就引用什么,不要大段大段地復制。表述方式上,段落要短,句子也要短,用口語化的表達,更能讓讀者讀起來輕松。
一篇成功的網絡評論。內容的結構很重要。進入第二段,網民就希望看到你的觀點,然后再來看你為何要這么說。千字左右的篇幅,七八段的樣式,層層鋪開,才能讓人體會到你的認真和嚴謹,即便是讀者不太贊同你的觀點,但一樣能從中學習你理性的分析能力和冷靜的心態(tài)。讀文章本身,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冷靜的過程,理性的過程,或讓網民恍然大悟,或和你試圖辯論一番。不擺架子,站在他們的角度,以愛護和關切的心態(tài),即使是批評他們的觀點,也能贏得尊重和理解。
表述方式:理性、建設性
一件熱點事件出來,消極和非理性的聲音往往占據了主要地位。而從現(xiàn)實來說,積極的作品更能鼓舞人,激勵人。批評性的言論,輿論監(jiān)督的言論。更應該如此。受到激勵的人群,更能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去研究,從而使網絡輿論回歸理性。
互聯(lián)網的熱點事件頻出,其實主要還是集中在突發(fā)性事件、司法案件、官員腐敗等方面。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搞輿論監(jiān)督,才能令網民信服和贊賞,也能讓被批評的對象接受。
要有建設性,才能推動事件的解決。2008年6月24日,教育部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征求意見稿)》,“保護學生安全”這一條被首次加入其中,引起網民的關注。網民雖然反對,但由于有“范跑跑事件”的影響,保護學生安全,很多網民說不出所以然來。如《保護學生安全教育部豈可推責?》。這條評論是針對網民對教育部門的非理性攻擊和情緒性表達所作的一個回應。站在他們的角度,提出他們的擔憂,更重要的是,以積極主動和建設性的言論,讓教育部門能夠認清自己的職責所在,從而受到網民的歡迎和追捧。對教育部門而言,這篇評論也提供了眾多解決的辦法和機制,從而使上下一心,將學生安全這件全社會的公識,向前一起推進。
總而言之,網絡評論要有親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最終還是要落實“三貼近”的要求,創(chuàng)新宣傳報道方式,引導網絡輿論。在互聯(lián)網的海量信息中,一些信息之所以成為廢品甚至給非理性的言論推波助瀾。其實就是沒有很好的貫徹“三貼近”,還是用靜態(tài)的眼光來看互聯(lián)網輿論的走勢。用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去說教,去壓服,用命令式的語氣去讓網民接受。
互聯(lián)網上是一個不同于傳統(tǒng)媒體的輿論場。每一個評論員,只能是其中的一位網民,你的觀點能占多大比重,在網絡上發(fā)揮多大的影響力,取決于你的作品,與個人的名氣無關。網絡評論要有技巧,要“潤物細無聲”,這也是網絡評論的重點和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