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同剛 陳靜靜
摘要本文通過對平面媒體數(shù)字奧運報道的分析,總結(jié)了這些報道標題具有的一些藝術(shù)特征
關(guān)鍵詞平面媒體奧運報道標題
中圖分類號G210文獻標識碼A
北京奧運會的報道,媒體無不傾其資源,力求在報道這一最吸引眼球的新聞事件進程中,彰顯自己的實力和影響力。面對同質(zhì)化的新聞,一場媒體間奧運PK也正式上演,最直接兵戎相見的是標題的競爭。奧運賽場內(nèi)外的絕大部分信息不可能“獨家”發(fā)布,但是媒體記者、編輯所擁有的思想、觀點等資源卻是為個人、媒體所獨有,新聞標題是展露作者與編者見識與才華的最好平臺。
平面媒體的新聞標題要新穎,要吸引讀者眼球,必然要經(jīng)過包裝。包裝就離不開各種手法和技巧,否則,標題就無藝術(shù)性可言,更談不上有視覺沖擊力了。誘人的“高品位”標題制作總是各種包裝手法的完美組合。包裝的手法有巧用“山寨”、鑲?cè)朊Q、活用數(shù)字、凸顯題圖魅力等藝術(shù)形式。
一、巧用“山寨”
“山寨”一詞,出自粵語,原指那些沒有牌照、難人正規(guī)渠道的小廠家、小作坊。隨著“山寨手機”大規(guī)模地“攻城略地”,“山寨”這個詞匯也漸漸被人們所熟知。衍生出了“山寨文化”、“山寨標題”。巧用“山寨”是一種仿現(xiàn)成格式而臨時新創(chuàng)的制作新聞標題方式。使用“山寨”方式制作標題分為兩種情況。一是所仿原文原封不動,通過文章的內(nèi)容加以說明或佐證,或深入闡釋引文,或從新角度詮釋;二是對所仿原文作種種變動,給讀者的印象是“似曾相識”又“不盡相同”,讀者會產(chǎn)生好奇感并引起思考。使用“山寨”式標題雖是模仿現(xiàn)成的格式,但往往是用自己的語言,融入新的思想,因此它是一種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具有增強語言表達的感染力和幽默風(fēng)趣或諷刺、詼諧的傳播效果,使人感到新鮮,能引起讀者思考與想象,加深對變體含義的認識與理解。巧用“山寨”有以下幾種常見形式。
1中國傳統(tǒng)元素。中國元素走向世界是北京奧運會的重要特點。
例如中國傳統(tǒng)的古詩詞、經(jīng)典名句、諺語成語、俗語格言、歇后語等因廣為讀者熟知,是“山寨”的好對象。
六朵體操金花:誰說女子不如男(《文匯報》2008年8月14日)一個好漢三個幫——菲爾普斯有一群好幫手(《新民晚報》2008年8月11日)
兩標題分別“山寨”了俗語、歇后語,它們自身就具有很強的感召力,“山寨”后更能激起讀者的好奇心,進而產(chǎn)生先睹為快的強烈愿望,達到化抽象為具象,化深奧為淺顯。
2流行語元素。流行語是指在某個時期內(nèi)在社會中被廣泛傳播,頻繁使用的話語;有的流行語甚至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被爆發(fā)性地擴散到整個社會。敏感的新聞記者很快就將新流行語用到新聞標題上。一些電影、電視劇的熱播,暢銷小說的熱賣,廣告語、網(wǎng)絡(luò)語言往往使它們的名稱成為具有時尚色彩的流行語句在大眾口頭上流傳,形成流行語。把它們借用到新聞標題中,可以增強標題的親和力和趣味性,流行語的出現(xiàn)反映了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被仿擬,關(guān)鍵是要恰到好處、恰如其分。
我和你,永遠一家人(《人民日報》2008年8月24日)
埃蒙斯夫婦:射壇“神雕俠侶”(《人民日報》2008年8月10日08版)
前題直接引用奧運會開幕式主題曲《我和你》,不用說是最新流行語,看了特新鮮。后題套用了金庸小說《神雕俠侶》名,小說被翻拍成多種版本的電視劇,一直熱播。
民族語言元素文雅、精致,流行語元素活潑、靈動。幾種元素融合得好,會產(chǎn)生“化學(xué)反應(yīng)”,生成新的元素,效果更神奇。
二、鑲?cè)朊Q
為了讓奧運報道的標題“活”起來,更有內(nèi)涵,更富情趣,更具幽默感,編輯、記者在制作標題時,常在名稱上做文章。鑲?cè)朊Q是把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稱嵌入標題,突出奧運報道的主角——運動員或運動項目,讓讀者一瞥標題就知道主要新聞事實。鑲?cè)朊Q有以下幾種常見形式。
1全名式。將運動員名稱、運動項目名稱拷貝進標題,期待產(chǎn)生“題因名新、人因題美”的修辭效果。這種方法比較傳統(tǒng),但要鑲得相宜、嵌出新意,殊為不易。
郭文珺:名副其實“金鑲玉”(《南方都市報》2008年8月11日)
瑭者,美玉也。戴上美麗的北京奧運會金牌,郭文珺已經(jīng)與它融為一體,美麗的“金鑲玉”,就該屬于郭文瑭。郭文珺名和“金鑲玉”金牌名一起完美組合進入標題。
2串珠式。把運動員或運動項目名稱拆開來,像一粒粒珍珠串入標題,“異化”出新意。這種方式既可以看出標題制作者的匠心獨具,也可以看出中國漢字的語用魅力。
中國軍團狂攬五金迎來豐收日(引)
仲滿:中意冠軍決不自滿(主)(《中國青年報》2008年8月13日)
自欒菊杰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奪得首枚擊劍冠軍之后,中國擊劍再也沒有獲得金牌,仲滿可謂是本屆奧運會上最大的黑馬。標題把仲滿名字串到標題中,以“中”代替“仲”,中意表示滿意,但接著表態(tài)決不自滿,準確、具體、貼切。
3摘名式。不取名稱之全部而取其部分擬題。奇想聯(lián)翩,別出心裁。即使只改動其中一字,意思就會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變化。
“和·平”故事(《文匯報》2008年8月16日)
和乃陳忠和,平乃郎平,標題取陳忠和與郎平名字中各一字,即組成“和平”。和平本應(yīng)與戰(zhàn)爭相對,但“和平”卻因要在比賽場上隔網(wǎng)相對,而被冠以“和平大戰(zhàn)”之名,一語雙關(guān),和平既有“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含義,和平又意味著奧林匹克精神的象征,當(dāng)今時代和平與發(fā)展的主題要義。
4諧音式。在運動員名稱或運動項目名稱上用諧音字做文章,音同義不同,新穎獨到,是一種制作標題的好方法。
如
楊威,終于揚威(《人民日報》2008年8月15日)
標題既用全名式、串珠式又用諧音式,把體操運動員楊威中的“楊”換為同音字“揚”字。便生動清晰地把新聞事件的結(jié)果告訴了讀者,借用的相當(dāng)巧妙自如。同時這又是標題使用動詞的成功一例,動詞“揚”在這里借得天衣無縫,可謂舍“此”其誰?給人以新鮮、幽默之感和增加標題的活潑情趣的目的。
三、活用數(shù)字
數(shù)字比空洞議論更有說服力,而且有著奇特的感染力。用數(shù)字說話,具體可感,內(nèi)容清晰,簡明扼要,一目了然。
首先,數(shù)字直接入題,形象生動。標題是新聞的縮影、事實的精髓,數(shù)字能更準確直觀地表達與傳遞信息。
19"30終結(jié)12年塵封紀錄(《華西都市報》2008年8月21日)
牙買加“奇人”博爾特打破100米跑世界記錄,又把200米世界紀錄戳了個大窟窿,打破美國名將邁克爾·約翰遜保持12年的世界記錄。成為雙冠王。19"30和12這些數(shù)字是枯燥的,又是最鮮活的。
其次,對比數(shù)字人題,說服力強。奧運報道,讀者最關(guān)心的莫過于比賽的結(jié)果,而數(shù)字本身就包含了強大的信息量,反差越大的數(shù)字,對比性越強。對比性越強,就越顯示出新聞的特點。
紅牌2:0比分0:2(主)國奧小組賽第二輪O比2負于比利時,出線僅存理論可能(副)
(《南方都市報》2008年8月11日)
2:0和0:2,鮮明的對比,可謂力透紙背。
第三,特殊數(shù)字人題,沖擊力強。能以沖擊力和親和力來吸引讀者閱讀,具有沖擊力的往往是特殊的數(shù)字,
一“舉”兩得(《新民晚報》2008年8月9日)
陳燮霞舉起了北京奧運中國代表團的第一抹鮮紅,同時舉起了自己十六歲的夢可謂一舉兩得。
《中國青年報》“日出東方”特刊欄目名:“二虎相爭、三國演義、四海英豪、五環(huán)旗下、六方說法、七嘴八舌、八面來風(fēng)”,恰到好處地運用了特殊數(shù)字。
數(shù)字入題能恰到好處,會讓讀者會心一笑,或讓讀者一目了然,對新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反之,一味地使用數(shù)字,過多過濫地使用,也會讓讀者望而生厭。四、凸顯題圖魅力
全國各地晚報、都市報大多采用封面版的形式來報道奧運會,用題與圖的魅力抓住讀者的眼球,大多數(shù)標題百花齊放,精彩紛呈。
51(《西安晚報》2008年8月25日)
完美1跳(《現(xiàn)代快報》2008年8月22日)
前一標題題在大大的51這個數(shù)字里用51張冠軍照片組成氣勢磅礴大的中國英雄金牌榜。后一標題在大大地阿拉伯?dāng)?shù)字l字中間配上跳水運動員陳若琳跳水下落時優(yōu)美動作的照片。二者的視覺沖擊力都非常強。
標題:中國乒乓“十足金”(《新民晚報》2008年8月23日)
配圖:劉國梁展開雙臂作大大的“v”形勝利狀的大幅彩圖
一圖勝千言,但是如果沒有好的標題,同樣達不到傳播的最佳效果。以上標題都是圖片新聞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新聞?wù)掌瑑?nèi)涵的揭示、主題的提煉,都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