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耘
我們村搞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時分給我家一頭牛。那是一頭小牛牯,眼睛常常瞪得滾圓滾圓的。也難怪,在大家庭里有母親看護,有溫暖的友愛,來到我家,連個伴也沒有,難免孤單寂寞。
家里在寒暑假安排給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掌?!?家鄉(xiāng)話放牛的意思)。既然它是我家的成員之一,而且是主要勞動力之一,我當然義不容辭把它看管好。每天清晨,迎著初升的太陽,牽著我的牛兒,在田野四周尋尋覓覓,找到野草茂密處,牛兒大口大口地咀嚼著草兒;走過處,齊刷刷地是一大片被剃了頭的草兒,只剩下了白白的草莖。中午時候,我會把它牽到水塘,讓它盡情泡在水里,消消暑,降降溫。記得有一次,它從水里出來時,滿背的螞蟥,吸得脹脹的。我找來竹片,一條一條地把螞蟥給刮下來,濺得一身是血。寒冷天時,田野上的草兒已全部枯黃,我還要四處尋找風干的禾稈,作為它過冬的食料。
幾年時間過去了,我發(fā)現(xiàn),牛兒其實是很有感情的動物,這種感情不似狗般搖頭晃腦的機靈,它很樸實、醇厚。有一回,一頭年紀較長的母牛迎面而來,我的牛仰望凝視,駐足長久,哞哞直叫。那頭母牛走過許久,它還數(shù)次回頭,戀戀不舍。我那時年紀尚小,不明白是何原因?,F(xiàn)在回想起來,它肯定是見到它的親人了,這是對親人示愛的一種舉動。后來,家里田地越來越少,父親覺得沒有養(yǎng)牛的必要,決定將與我相伴了數(shù)年的牛兒賣給他人。很清楚地記得那一刻,牛兒離開我時,牛角不停地晃來晃去,這是一個相處幾年也難得一見的動作,它的眼角下,有條長長的淚痕,眼眶里竟然含著晶瑩的淚花。
世間萬物,皆有生命,并無尊貴卑賤之分,任何生命都是值得敬重的。
(選自《南方日報》2009年2月7日)
導讀
有一次帶學生到雷州半島參加活動,在車上,一位同學大驚失色地叫了起來:“那拉車的馬怎么長得像牛一樣?”我們趕緊一看,原來是當?shù)爻R姷呐\?,拉車的就是牛,而不是長得像牛的馬。而廣東人每年都過生日——“牛一”,“牛一”合起來就是“生”字,希望此生像牛一樣勤勞。
和文中作者一樣,我從小在農(nóng)村長大,每天放學最愛的就是放牛、騎牛。坐在田埂上,看著爸爸揮鞭的大手一起一落,牛弓著腰,憋足勁往前走;犁完地,一頭幾百斤的牛竟不欺負我這小男孩,讓我騎在牛背上看心愛的連環(huán)畫、武俠小說。牛的“樸實、醇厚”,對人付出同樣的“敬重”,竟成了自己人生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