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玲
摘要:新時期下中國教育、教學面臨著困境和挑戰(zhàn)。面對升學的巨大壓力,社會、學校、老師、家長越來越注重考試成績的高低,而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及學生道德方面的建設相對缺乏關注,這也造就了我國現行教育、教學當中新的問題,學校教育、德育工作面臨著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它們都或多或少與目前學校對學生德育教育逐漸弱化有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和英語學科的特點,深入挖掘教材德育資源,寓思想教育于語言教學之中,既教書又育人。教師應滿足學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使課堂生活充滿愛、尊重與信任,處處洋溢著誠實、寬容、謹慎、自律、助人、同情心、合作、勇氣和一系列民主價值。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學校德育工作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迫切要求,也是學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務和歸宿。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 德育滲透
一、新時期下中國教育、教學面臨的困境和挑戰(zhàn)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步,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日新月異。處在新的歷史時期,人們的思想觀念、意識形態(tài)、行為方式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受教育者的思想認識、心理素質、價值取向與以往相比也大不相同。面對升學的巨大壓力,社會、學校、老師、家長越來越注重考試成績的高低,而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及學生道德方面的建設相對缺乏關注,這也造就了我國現行教育、教學當中新的問題,學校教育、德育工作面臨著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客觀上要求我們的教育必須從以往簡單、機械的知識的灌輸轉變?yōu)橛兴枷?、有感情的人的教育,德育理論與德育實踐必須做到與時俱進。這不得不使我們對教師這一職業(yè)以及教育本身進行反思。
二、傳統(tǒng)教育背景下德育滯后問題的情況分析
近來,一些校園暴力事件頻有發(fā)生,并且這些事件的發(fā)生決非偶然,這些事件告訴我們:我們的學生心理出現問題了,我們的教育染上病癥了。究其最終原因,它們都或多或少與目前學校對學生德育教育逐漸弱化有關。德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規(guī)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過內化和外化,發(fā)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幾方面素質的系統(tǒng)活動過程。在現階段的社會中,學校和家長都過多地關注學生的學業(yè),而對其德育教育少有關注,教育忽略了教育的一項根本內容——“人的教育”。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并非知識,而是人格的健全和心智的開通,教育也并非以功利為目標,這是當今教育最不容忽略的問題。只有通過教育教學當中的德育滲透,實現對學生正確的心理、人格塑造,強化認知、文明行為訓練和良好品德,學生才能更為有效地進行自我判斷、自我評價、自我約束,成為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人。
1. 學生成長中遇到的德育問題
現在的中學生在學習實踐和成長道路中會遇到諸多問題,如心智欠成熟、學習情緒化、意志力薄弱、心理脆弱等,由此導致未成年人犯罪等嚴重后果??梢哉f一個學生的成長是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作為學校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抓好學校的德育工作。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智育的目標不僅在于發(fā)展和充實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yōu)美的品質?!爆F在的學生普遍民主意識增強,他們對于精神上平等的要求更為強烈,他們思想活躍、個性張揚,一些學生不愿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并且很難接受批評。所以教師必須要認清這一變化趨勢,及時調整教育教學觀念,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不斷提高教育意識、教育眼界,在實踐中改進并完善教育策略和教育方法,以理解、寬容、尊重為前提,開展、實施學生工作,幫助他們糾正并解決他們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不僅做一名文化知識的傳播者,更要做一名思想品德的引導者。
2. 教師應及時轉變角色,改進陳舊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如上所述,嚴肅的問題擺在今天的教師面前,我們應當如何應對?我們是否樹立了一種正確的教育教學理念和觀點,是否構建了一套完善、有效的教學方法?現實的情況告訴我們,我們在這方面顯得力乏技窮:訓斥、批評,交給班主任或相關部門領導,把家長請來……于是,師生之間關系劍拔弩張,矛盾不斷激化,形成惡性循環(huán);當教師發(fā)現所有的手段用完后,就會感到無奈。教育中的許多悲劇常常就源自于教育行為的簡單粗暴、缺乏教育藝術的原因。現在的教育單純地把學生看成是受教育的對象,卻從沒了解過他們對現行教育和教育方法的看法。很明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溝通問題被忽視了。所以,在改革現有教育體制的同時,加強與受教育者的溝通尤為重要。
三、高中英語教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面對日益發(fā)展的教育形式,教師一定要研究教育策略,走出德育教育的困境。新課改主張鼓勵學生,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張揚個性,同時掌握相應的批評教育的策略,合理利用教育的有力手段。
1. 德育教育,從我做起
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師為人師表更要注重自已的言行,身教重于言教,教師自身的行為舉止和形象對學生有著直接的影響。教師應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給學生以正確的行動導向,在學習、生活中以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生動活潑的教學語言、認真嚴謹的工作態(tài)度和行為來感染學生,不斷學習、做一個終身學習者,不斷充實自己,給學生做出了表率。教育的終極目標是發(fā)展,它不僅重視發(fā)展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開發(fā)學生的個性潛能,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重視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不僅要靠知識的力量,更要靠教師自身人格的力量。因此,教師必須身先垂范、以身作則,帶頭實踐自己提倡的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念,言傳身教,用自己的人格去感召學生,使自己成為學生成長、向上的典范,激發(fā)學生不竭的上進心,推動學生朝著德育目標大步邁進。
2. 利用英語教育教學課堂作為德育主陣地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磨礪他們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發(fā)思維能力、培養(yǎng)合作精神、發(fā)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依據學科以及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情況和發(fā)展需要,深入挖掘教材當中可利用的德育資源,寓德育于語言教學之中,讓學生在學習英語語言的同時學會如何正確地待人接物,如何做一個好人,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在教育的潤物無聲中習得這種人生的體驗,從而在思想素質方面達到更高的境界。英語課堂要進行德育滲透,首先教師必須以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環(huán)境為前提,當好一個設計者、組織者、材料提供者、鼓勵者、參與者、評價者,使課堂充滿愛、尊重與信任,我們還應將德育融入生活,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新編高中教材是一套系列教材,課文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話題比較寬泛,涉及文化、音樂、體育、地理、歷史、科技、環(huán)保等多方面的知識,所以這就要求教師開闊眼界,掌握更多知識,豐富知識結構,更好地為教學服務,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tài)度,克服困難,磨練自身意志,鍛煉持之以恒的毅力。
四、德育為先,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關鍵
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藝術。教育的本質是以人的發(fā)展為本,用愛心來感化學生比教育懲戒更有效,那么我們?yōu)槭裁催€要顧此失彼呢?有人說過:在指責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怨天尤人;在敵意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好斗逞能;在嘲諷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消極退縮;在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充滿自信;在嘉許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愛人愛己。這的確值得我們好好反思。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那么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就應該緊緊圍繞這兩個基本點,拿起愛和鼓勵的工具,注重對學生進行人生觀教育、理想道德教育、愛國教育,為培養(yǎng)一個純粹的人而努力!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 魏賢超,《現代德育理論與實踐》,杭州大學出版社,1994
[3] 《高等教育學/教育學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