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夏青青
一
巨大的鋼筋洋灰建筑像十五的潮水一般往上漲,緊緊地擠壓到北京二環(huán)以里的人們的胸口上,嗆得人喘不動氣。在人們耳邊作響的,并不是節(jié)日時柔和、富有生氣的熱鬧生息,而是冰涼的、不祥的、類似于某種野獸胃部消化時發(fā)出的聲響。等人們回過神來才發(fā)現(xiàn),那些長相討好卻野心勃勃的建筑物,早將這個東方古都的韻味紅燒、將老北京人的從容和悠閑清燉了,眼下吃得只剩不堪入目的殘羹冷炙。
住在這兒的蕓蕓眾生,已無法看到那個當年曾把馬可波羅嚇蒙了的、中世紀最氣魄的都城,也再難嘗到這座城市用祖制秘方所烹制的清淡生活,而只能在鋼筋水泥的喂養(yǎng)下,咽進去滿滿一嘴味精香料的幻覺。
二
過去了的,都沉在了歷史的護城河里。
鉤沉歷史,人們撈出對一個人五十多年前的印象,這個人,曾經將一個偌大的北京古城扛在肩上,且一扛就是二十多年。他像一根繩索,勒進了北京古城的皮肉里,他像一瓢水,一滴不漏地灌進古城的肌膚架構之中。于是,每拆掉一個老牌坊都是挖掉他身上的一塊肉;每扒掉一段舊城墻就等于剝掉了他黏著肉長的一層皮。
他穿著比堂吉訶德身上那件還脆弱的文人的鎧甲,舉著比堂吉訶德手上那根還無用的學者的長矛,卻用比堂吉訶德還倔強、還天真的癲狂,不厭其煩且不計結果地一次次撲向毀城大軍、同他們展開力量懸殊的拼殺。
梁啟超給這位孤軍奮戰(zhàn)雖敗猶榮的壯士起名叫梁思成。
1 9 0 1年4月2 0日出生于日本東京的梁思成,12歲時隨父親梁啟超回國。
1 9 1 4 年淡出政治的梁啟超到清華大學任教, 這位同陳寅恪、王國維、趙元任一起被譽為“清華四大教授”的昔日政治弄潮兒, 已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和對長子梁思成的雕塑上。梁思成在清華園隨父讀了《國學源流》、《孟子》、《墨子》、《前清一代學術》、《論語》、《荀子》等國學著作。
清華八年教育和梁思成的耳提面命,使這位生在東洋,學在西洋的“假洋鬼子”,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比土生土長的同代知識分子,有著更超然的理解和近似瘋狂的偏愛。是清華園將一個年輕的梁思成交付給年輕力壯的社會,又把一個已經成熟的梁思成接了回來。
距離產生美,遠離北京老城、生活在京郊清華園的梁思成,從這時開始貯藏對都城的情感。
來到清華大學北院的住宅區(qū),西北角的一棟西式小洋樓,像一片已經僵化的蜷曲的蕨葉,任爾如何虔誠,也難以說服其再打開心的葉片,只有從1 9 1 9年他設計的王國維紀念碑上,才能勉強摸到他在這一時期留下的一點含蓄的溫情。
三
清華園新林院8 號宅院, 是梁思成在清華大學建筑系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時所居住的房子。
清華園新林院如同北京大學朗潤園、燕南園一樣, 當年都居住著國學泰斗或學術大師,像梁思成這樣獨門獨戶的庭院, 新林院還有二三十座。
清華園新林院8 號, 這座親眼看著梁思成在1 9 4 6年至1 9 7 2年間悲喜起伏的宅院,是一棟民國時期的西式小樓,坐北朝南,紅磚灰瓦,兩扇厚厚的鐵門像兩只聾了的耳朵,外界沸騰叫囂的動靜只能到此打住,垂頭喪氣地無功而返。經過半個多世紀,8號院這個當年的獨門小院,已被左右分隔成的兩個院落,但這座書香門第的特有的氣質像上等的茶葉,已經把這座紫砂茶壺般的宅院泡透了,哪怕邁進門的來訪者是白開水,也能立即在這氤氳中染上濃香。
北平城解放前夕,兩名解放軍軍官在張奚若的帶引下來到新林院8號,他們拿出一張北平城的作戰(zhàn)地圖,請求梁思成標出重要的古建筑,并畫出禁止炮擊的區(qū)域。他們告訴梁思成,萬一和談失敗,此圖作為攻城之用,寧愿多流血也盡可能保護古建筑。梁思成被感動得夜不能寐,他覺得共產黨實在不簡單,過去都是自己找上門去求神拜菩薩,懇求保護古建筑,可眼前,解放軍竟然主動找自己商量,北平有救了,中國有希望了。
果不出所料,市政府在解放后的一年內,清除了3 3萬余噸從明朝開始積攢至今的垃圾;清除了6 1萬噸舊城積存下來的糞便;修復、疏通下水道1 6 萬多立方米; 修整街道、胡同路面2 5 2 萬平方米。梁思成這枚燥熱的種子,一猛子扎進了共和國的土地里。
共和國的國徽上印滿了梁思成深深淺淺的指紋,梁思成的辛勞和才華和著水泥,澆鑄成人民英雄紀念碑——這顆鮮艷的種子不舍晝夜地呼喚著創(chuàng)造活力的洶涌和激蕩、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澎湃。
梁思成為自己當初沒有留在美國或是去到臺灣而倍感欣慰。
士為知己者死,作為一個古建筑專家,梁思成當仁不讓地成為北京舊城的保護神。正是因為他護城的角色,梁思成在“文革”中一次次被游街批斗,連最起碼的做人的尊嚴也無暇顧及。這位曾與陳寅恪、翁文灝一起被譽為“三國寶”的建筑學大師,竟然在人生的晚年,與“什么是無產階級建筑觀”這樣一個莫名其妙的、無賴的問題糾纏不清。
梁思成盼望和他的同道、學生聚在一起,共同探討這個問題。在清華園新林院,他守株待兔似的等呀盼呀,但沒有一個人影出現(xiàn)。梁思成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就這么孤獨地等待著??伤趺匆蚕氩坏?,此時“廟小神靈大,池淺王八多”的清華大學的先生們,幾乎全數被趕到江西鯉魚洲勞動改造了。
對于梁思成,他沒有在林徽因的墓前崩潰、“大屋頂”的批判沒有把他摧垮,而現(xiàn)在他連自己的影子都背負不住了。
1 9 2 2 年1 月9 日, 梁思成睜著兩只迷茫的眼睛,被架上了死神派來的迎親花轎。
緊跟在大花轎后頭的, 是人世間可以給出的、最昂貴的陪嫁也是陪葬品——北京古城。
四
北京是全世界規(guī)模最為宏大的中世紀古城,從整個古城的格局以及散布在全城的文物建筑群看來,儼然是一個沒有屋頂的封建社會的歷史陳列館。
北京這個曾經沒落的城苑,解放后已成為一個年輕的城市。
共和國定都北京,使這座古老又年輕的都城面臨著千載難逢的發(fā)展機遇。如何既保護好舊城固有的風貌,又規(guī)劃好新中國的行政中心,成了梁思成1949—1953年為之奔走和籌劃的課題。
梁思成認為,現(xiàn)代的政府機構已不是封建王朝的三省六部。現(xiàn)代政府是一個組織繁雜,各項工作有分合聯(lián)系的現(xiàn)代機構,這些機構總起來需要六至十幾平方公里的面積。由于城內已沒有足夠的發(fā)展空間,再加上居民休憩所應有的園林綠化面積已經太少,把行政中心分散在舊城區(qū),將不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梁思成與陳占祥共同擬定的《關于中央行政中心區(qū)位置的建議》方案中,梁陳提議:對北京的建設,要本著“古今兼顧,新舊兩利”的原則,不應隨意摻雜不協(xié)調的形體對古城加以破壞。中央行政中心設在月壇以西,公主墳以東為宜。
梁思成授課時對他的學生說: 北京城也像人體一樣有經絡、脈搏、肌理,如果不科學伺候它就會生病。現(xiàn)在北京還沒長大,不會得動脈硬化和心肌梗死等老年病,只能得一些小孩子得的傷風感冒,但我們不能重復別的城市的毛病。如
果今天規(guī)劃不好,早晚有一天你們會看到工業(yè)污染、交通阻塞、人口擁擠等諸多現(xiàn)代城市病癥的出現(xiàn)。
然而,這個具有前瞻性的方案,并沒有引起最高決策層的重視。同時,還受到了蘇聯(lián)專家的抵制。蘇聯(lián)專家認為,北京工人少,要建成一個大工業(yè)的城市,以提高工人階級的人口百分比,行政中心應設在天安門廣場周邊地區(qū)及東西長安街一線上。
一位領導站在天安門城樓上, 對蘇聯(lián)專家的方案充滿了激情的憧憬, 他興奮地告訴彭真市長: “ 將來從天安門上望過去, 四面全是煙囪!”。
時隔多年,有人對梁思成仍耿耿于懷,“文革”時又拿出梁陳方案說事:“中南海過去皇帝住得,毛主席為什么不能???梁思成比反革命還反革命!”
面對這個幼稚得令人啼笑皆非的大笑話,在那個時代卻沒人懷疑。
當時,由于城市規(guī)劃在國內尚未起步,大多數決策者搞不清什么叫城市規(guī)劃,根本分不清建筑師和土木工程師的工作區(qū)別在哪里。更為重要的是,剛剛從落后挨打的小農經濟解放出來的國度,渴望工業(yè)強國、工業(yè)造市的迫切愿望已經把人們的理智綁架了,必須拿城市付出傷亡的代價來交換。
于是,最高決策層饑不擇食地選擇了蘇聯(lián)專家的方案。趨時、趨利的梁陳方案被摒棄。
北京古城所承載的信息,不是皇帝個人以及封建王公大臣的,是全民族的,是勤勞聰明的中國人用磚石壘成的史書?,F(xiàn)在,人們不懂得她的珍貴,把她大卸八塊隨意糟蹋,5 0年后,相信會有人后悔!
梁思成的話在今天不幸被言中。
五
完整的古城夢被七零八落的噩夢攪渾了,梁思成沉沉地翻過身去, 轉而做起了美麗的城墻夢。
梁思成把北京老城墻看做是北京的脖頸,把那些氣宇軒昂的城樓認作是頸項上的瓔珞。
北京的城墻很有些來頭,對這些明朝遺留下來的建筑,紅樓專家周汝昌先生近年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北京東面的大墻大為不殘,倍顯崇偉堅固,登上去,其‘上寬還可容二車對開,其下基之寬可想了。城上遍生茂草小灌木,草蟲亂蹦,別是一番境界。城如不拆,辟為環(huán)城‘公園,當為世界第一奇觀,堪作吸引國際旅游的‘金碗。又何用拿著金碗‘討飯吃呢?”
梁思成在《關于北京城墻廢存問題的討論》中說:環(huán)繞北京的城墻,它不只是為防御而疊積的磚堆,它壘拓嵯峨,無論是它的壯碩的品質,或它軒昂的外像,或是那樣年年歷盡風雨甘辛,同北京人民甘苦的象征意味,總都要引起后人復雜的情感。
梁思成在保護城墻的工作上下盡了功夫,做足了文章,除了理性的上書,他還不停地張嘴游說領導:從整個城市布局來看,城墻可作為城市分區(qū)的隔離物,城樓改造成文化館或小型圖書館,小到博物館。城墻廣植花木,開辟成城墻公園,供市民、游人休憩。每當夜幕四合,繁星點點,月掛中天,幾十萬人同在月光下?lián)u著蒲扇聊天,豈不是全世界一大奇觀!
梁思成此番見解比周汝昌先生新近文中所論,足足早了50年。
然而,梁思成的設想被人嗤之以鼻。最后,那些有著幾百年歷史的明朝古磚, 有的蓋了廠房,有的砌了防空洞。
北京的城墻就這么被“先進”的北京人不幸地拆掉了,而西京的城墻卻在“落后”的西安人手中幸運地存活下來,梁思成的夢想,幾十年后在黃土高坡這個廢都變成了現(xiàn)實。
時隔半個多世紀, “ 先進” 的北京人依然“先進”著。名宅老院被一座座推倒,類似“大觀園”這樣粗制濫造的仿古建筑怪胎,卻被城市寶貝在懷里。
王小波這樣說過:“真古跡使人留戀之處,在于它歷盡滄桑直至如今,在它身邊生活,你才會覺得歷史還活著。要是可以隨意翻蓋,那就會把歷史當作可以隨意捏造的東西,一個人盡可夫的娼婦。古跡可以使他感到自己不是屬于一代人,而是屬于一族人,從亙古到如今?!?/p>
六
在保護古建筑的最后二十多年征戰(zhàn)中,梁思成敗多勝少,屢敗屢戰(zhàn)。
當他聽說西四的四牌樓要拆,便親自到西四調查交通情況,當他經過調查認為可以保留時,便親自上書中央領導,請求保護,他還不忘用文學性的語言勸說領導,說西四的四牌樓在落日余暉下該是多么富有詩情畫意。為了說服梁思成,周恩來特意找他懇談了兩個多小時,其中只有一句話最為清楚:“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p>
東四牌樓沒了, 西四牌樓沒了。北京城的后人只能莫名其妙地看著北京地圖上這兩個只是“名字”的名字發(fā)愣,無從聯(lián)想或憑空想象兩個地方曾分別矗立著四座雄偉、壯麗的牌樓!
西四牌樓的消失, 讓梁思成身心疲憊, 但他還是沒有作停下腳步的打算,不但紫禁城、三海等一大批古建筑被完整保存下來,他還虎口奪食,把本已打算拆掉的北海團城完完整整地保護下來。
據史料記載, 中國自古有筑臺的歷史, 像秦朝的鴻臺高達四十丈,兩漢時有神明臺、通天臺,更讓人們所熟知的是曹操的銅雀臺,但這些古跡都已經消失,唯有團城這座古臺還存活在世上。
梁思成首先說服了蘇聯(lián)專家,但在與市一些行政領導討論時,他們卻堅持非拆不可。此時,瘦弱的梁思成一改平日溫文爾雅的書生氣,吃了槍藥似的“ 啪” 的一聲, 拍案而起: “ 照你這樣,干脆推倒團城、填平三海,修一條筆直的馬路通過去好了,還討論什么?”他怒氣沖沖地離開會場,直奔中南海西花廳向周恩來總理懇切陳述保護北海團城的理由。周恩來終于被梁思成說動了,放下手頭的工作,親自到現(xiàn)場勘查,最終下定決心保護團城。
團城保住了,同時,北京明朝留下來的唯一的楠木建筑物—— 東直門城樓拆掉了。原因很簡單,為了東郊機場建成后的交通便利,如果不拆這個城樓,繞道就要多花幾萬元人民幣。也就是這座楠木建筑,在3 0年代,一個日本木匠見是楠木古建筑時,向袁良市長提出,愿意自掏兩萬大洋進行維修。
中國歷代對文化的傳統(tǒng)觀念, 局限于詩文、書、畫, 向來把建筑歷來視作不登大雅之堂的“匠作之事”。朝代更替,更是以“推陳出新”、以破壞前代遺存建筑為樂事。同歐洲的古國比起來, 我們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民族,上千年歷史的古城,我們留下了幾座?
個人記憶依存于自身的生滅,因而是微不足道的,但一個民族的記憶不能沒有實在的物體見證,民族的感情不能沒有實在的依托。這種民族的記憶和情感,不僅給人帶來美的享受,還能結晶成民族圖騰的底色。莫斯科的紅場前的一條道路,為避開一個古建筑而拐了一個彎,梁思成覺得這就是對歷史真正的尊重。
梁思成近似瘋狂般堅持保護古建筑, 并非患了“復古病”。這位留學美國、游歷歐洲、學貫中西,又對中國古建筑作了長期考察的建筑學家,一直站在同代人不能理解的高度上,是時代患有嚴重的近視癥,看不清梁思成指點的方向。
早在3 0年代,梁思成在河北寶坻考察廣濟寺的三大士殿時,欣喜地發(fā)現(xiàn)這是一座架構獨特、有著極高文物價值的遼代建筑。當得知當地要拆時,他心急火燎地向河北省有關部門反映,希
望保存下來。對方告訴他:“遼代的建筑又怎么樣,反正是一個沒用的破廟,不如把這些遼代的木頭拿去修橋,還能為人民服務?!?/p>
梁思成突然發(fā)覺自己已經變成一塊沒用的遼代木頭。
也是這塊被雷擊雨敲、風啃蟲蛀的所謂朽木,用1 5年的時間對全國1 9 0個縣的2 7 3 8處古建筑進行了調查,寫成中國第一本古建筑史籍《中國建筑史》;作為聯(lián)合國大廈設計建筑師顧問團的中國代表,參與了聯(lián)合國大廈的設計;在清華大學創(chuàng)建了建筑系;在1 9 4 8年編寫的《全國重點文物建筑簡目》,成為1 9 6 1年國務院公布的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藍本;與鄭振鐸向周恩來建議在古建筑上安裝避雷針,從此結束了雷火對古建筑危害的歷史??
作為一生獻身于古建筑事業(yè)的梁思成,似乎是為古建筑而生。其實作為梁啟超的大公子,梁思成在少年時期對政治有著天然的興趣,這位清華大學“五四”運動中的小領袖,之所以選擇了建筑這門學科,卻是因為一個女孩—— 林徽因。
七
梁思成在北京的住處不多,年輕時隨父住北溝沿胡同2 3號,清華園北院。同林徽因結婚回國后還住過米糧庫胡同,其中在新中國成立前住得最長的是北總部胡同24號。
林徽因出身世家名門,父親林長民曾是北洋政府的司法總長。經過雙方父親的撮合,梁思成與林徽因相識了。由于中間插著一個徐志摩,這多少讓梁思成有些忐忑。1 9 2 3年,梁思成的一次車禍,使他的腿落下了終身傷殘,但卻使他和林徽因之間的感情因考驗而愈加堅固和真摯。當梁思成與林徽因談到出國留學學習什么專業(yè)時,林徽因說她將來要學建筑,于是,梁思成愛屋及烏地迷戀上了建筑學。
1 9 2 6 年在美國留學時, 熱戀中的梁思成為表達情感, 親自動手為林徽因制作了一面仿古銅鏡, 好把他堆了滿腹的奇思妙想發(fā)泄出來。他在古色古香的銅框中, 鑲嵌了一塊圓玻璃。銅鏡框上鐫刻了飛天仙女的浮雕和卷草花紋的圖案, 中間兩條線腳烘托著“徽因自鑒之用民國十七年元旦思成自鐫并鑄喻其晶瑩不玨也”。經過仿古處理后,梁思成不無得意地拿去請東方美術史教授鑒定年代。調皮的梁思成把有玻璃的正面翻在下面,不讓翻動, 教授在銅鏡背面端詳了許久, 斷定為中國隋朝物品, 讓林徽因想起來就笑得肚子疼。
梁思成對林徽因的感情已經“ 淪落” 到了毫無原則和個性的地步。住在北總部胡同時,金岳霖住在梁宅的后院,但有旁門出入。金岳霖與沈從文、徐志摩、費正清夫婦等經常到2 4號聊文學、談藝術。1 9 3 2年,梁思成從寶坻調查回來,林徽因就哭喪著臉告訴梁思成,現(xiàn)在她同時愛上了兩個人該怎么辦?梁思成痛苦、氣惱地想了一夜,第二天告訴林徽因,說自己不如老金,希望她與老金將來幸福。
很少把人放在眼里的金岳霖決定從此退出,并說到做到,雖一生未娶,但一直把梁思成和林徽因作為知心朋友,保持了一生的純真友情。
林徽因早年落下了肺結核的病根,常年抱著藥罐子。梁思成便擔當了家庭護理員的重任。什么打針喂藥,甚至連打吊針這樣的細活,梁思成都干得十分內行。
新林院8 號的房子高大, 有時又沒有暖氣,冬天取暖靠煤爐。梁思成為了把室內弄得暖和一些,便于林徽因養(yǎng)病,他在屋內生了四個半人高的大鐵爐子,每天生火、加煤、倒煤渣這樣的粗活,全由他一個人包了。
可林徽因并不是窩在巢里的鳥兒, 她對梁思成的學業(yè)有著很高的渴求,她自己也竭盡所能地支持梁思成的事業(yè)。林徽因經常隨同梁思成到村野僻壤去調查古建筑,為了測量建筑物體的平面,她總是上梁爬柱。林徽因也像梁思成一樣熱愛古建筑,當她看到北京的舊牌樓等一些古建筑被拆掉時,就向上面呼吁,但得不到回應。孤立無援的林徽因便把氣全出在了梁思成身上:“一個堂堂男子漢,卻保不住一堵墻!算什么好漢,待在家里哄孩子算了, 還有什么顏面到外面晃蕩!”
1 9 5 5年4月,古建筑保護的傷心事從此與林徽因一刀兩斷。
林徽因走得十分干脆, 對梁思成的批判卻拖拖拉拉地跟上來了。配合梁思成一塊出演這出戲的同道逐次退場,觀眾走了,道具撤了,布景拆了,他一個人在如同填充宇宙的假想物質——“以太”當中、一個自己假設出來的空間里手舞足蹈、歌哭笑罵。一個人在這個比金屬還難刺穿的孤獨里待著,沒有人和他對話,也沒有人同他爭辯,甚至連一句溫柔安撫的款款細語都再也無從聽到。
而誰知道緊貼在這個“孤獨”窗戶上的——是挖土機張牙舞爪的可笑模樣、吊車猙獰的長條臉和發(fā)動機諂媚的“嗡嗡嚶嚶”?藤條先爬滿他孤獨的外殼,灰塵再扎實地落上一層,這個過程就像一片綠葉落進一片樹林、一滴水掉進河里一般自然。誰都不會想到或者注意在那一個萬事萬物都是新生的時節(jié)、一個狂熱躁動的時代、一個書籍和學校比長安街上的灰塵還多的“文革”歲月,竟藏著掖著這樣的一個“孤獨”——比荒漠還空曠、比現(xiàn)代派戲劇還荒誕、比胡同深處的那些老宅子還破敗的孤獨。
然而,這世間還有比沒有回聲的孤獨更可怕的東西么?
責任編輯/蘭寧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