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紅
【摘要】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大學生的消費道德現(xiàn)狀亟待關注。關注大學生的消費現(xiàn)狀,研究大學生消費道德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不僅有益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更對促進和諧社會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本文從大學生消費道德存在的誤區(qū)入手,探討和分析大學生消費道德誤區(qū)的成因以及消費道德教育的重要意義,最后提出加強大學生消費道德教育的幾條建議性策略以提高消費道德素質,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十分必要的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觀念;消費行為;消費道德
消費是指在現(xiàn)代經濟、社會條件下,人們?yōu)闈M足其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和需要而對物質資料的使用和消耗。從現(xiàn)象上看,消費的主體用消費資料滿足其物質和精神需求的一種經濟行為。但從本質上看,消費是一種社會活動,“它是一種主動的集體行動,是一種約束、一種道德、一種制度。它是一種完全的價值體系。”[1]它不僅是一種經濟現(xiàn)象,也是道德現(xiàn)象。消費道德即消費倫理,是指在整個消費活動中形成的用以指導人們的消費行為,在消費方式和消費中各種關系具有評價調節(jié)作用的善惡標準和行為規(guī)范的總稱。[2]而目前大學生作為一個擁有獨特消費觀念、消費內容、消費結構和消費方式的社會群體,在同齡人中具有表率和示范的作用。然而,大學生消費中存在著一些不良的現(xiàn)象,不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的消費道德教育勢在必行。
1.當前大學生消費道德中存在的誤區(qū)
由于大學生所受的教育經歷和所處的校園環(huán)境,使得他們成為社會生活中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不可否認,當今時代是個消費時代,名目繁多的消費令無比激情的大學生興奮。現(xiàn)階段消費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消費行為必須符合科學發(fā)展觀和有利于社會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合理適度、健康文明。以此為標準,大學生在消費觀念、消費行為上存在的種種誤區(qū)和不文明不健康的消費傾向。
1.1 追求享受盲目消費
在大學生中,享受生活已成為指導消費的全新觀念。絕大多數學生是在父母的庇護下成長,進入大學是從一個校門走進另一個校門,沒有經歷過社會的鍛煉,他們第一次離開父母,開始獨立生活,同時也就首次自己擁有了支配各種費用的權力,理財能力差,開支沒有計劃性?,F(xiàn)在的大學生已經不是過去象牙塔里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純而又純的學生了,他們和社會廣泛接觸,現(xiàn)代人張揚而新銳的消費理念,影響著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和消費取向,使他們面對社會上流行的時尚誘惑時往往會失去理智。[3]他們吃——講究營養(yǎng),穿——講究式樣,住——講究寬敞,用——追求品牌等。在這種不良風氣的影響下,有些家庭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學生甚至用國家發(fā)給他們的助學貸款來買享受。而不能根據自身實際狀況,超前消費、奢侈消費,給家庭帶來了經濟負擔,給其他學生帶來了消費的負面影響。
1.2 相互攀比從眾消費
大學生的消費主要組成部分是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但存在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盲目攀比的現(xiàn)象。他們總是有意無意地與身邊的同學比較以尋求心理平衡,獲得自我認同。正值年輕氣盛的大學生,競爭意識強,不論做什么都不想落后于他人,基于競爭意識所形成的攀比心理在某些方面會起到好的作用,比如在學習上進行攀比會激勵他們不斷地追求上進,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然而他們之間的攀比遠不止是學習,還表現(xiàn)在生活(吃穿住用)、娛樂、人際交往等方面。還有在人情消費方面,生日消費、老鄉(xiāng)消費、節(jié)日消費……真可謂五花八門。他們?yōu)榱藸幍盟^的面子與其他同學比高低,就會不顧實際需要以及家庭的經濟能力。他們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這使得他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放棄自己的意見而采取與大多數人一致的行為,有意無意、自覺不自覺地“隨大流”。這種從眾行為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xiàn)象。這種在虛榮心驅使下的“攀比”消費不僅容易造成大學生經濟上的負擔過重,精神壓力過大,不利于自身成長,而且個別學生為滿足自己迅速膨脹又難以自制的消費欲望而滋生偷竊、搶劫的想法或反社會行為,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
1.3 彰顯個性時尚消費
隨著社會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文化的多元化,大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日新月異,豐富多彩,大學生正處于追求個性發(fā)展、自我意識增強、樂于接受新鮮事物的年齡階段,面對五彩繽紛的消費市場,他們追求個性獨立、樂于表現(xiàn)自我,而且崇尚自由。新一代的大學生已經超越了生存型消費,他們的消費已不止是為了溫飽,他們日益關注的是如何展現(xiàn)自我價值,展示青春的活力,因此他們盲目追求新穎,趕時髦,他們的口號是“引領時尚,超越時尚”。今天的大學生對時尚十分敏銳,并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在他們看來,名牌是信心、高貴、身份的象征,追求名牌要的就是這種感覺。因而很多人認為“要買就買最好的,要買就買名牌”,他們對新事物的喜好,是以是否體現(xiàn)個性作為區(qū)分新與舊的標志,講究求異和時尚之新。在現(xiàn)今社會,時尚和新潮所代表的現(xiàn)代社會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廣告昭示蠱惑下的消費意識,媒體、明星的示范效應,以及大型商場陳列的美輪美奐的商品的誘惑,促使“時尚和新潮”消費成為多數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從而在大學生的消費觀中建立起普遍的、以不落俗套的形式來展示自我的消費觀念。許多商家就趁機抓住大學生接受新東西快的心理,開始做起大學生的文章。很多消費往往在大學生中一旦出現(xiàn),就迅速流行開來,各式各樣的品牌充斥著校園的每個角落,把大學生卷入了夢幻消費。
2.大學生消費道德誤區(qū)形成的成因
消費道德是一種十分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當前大學生在消費上出現(xiàn)的盲目消費、消費結構不合理、攀比消費等問題,從道德角度來講,既與社會大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有學校、家庭的因素,同時,與大學生自身心理等方面也有直接關系。
2.1 客觀因素
2.1.1 社會環(huán)境因素
隨著我國人民物質文化消費水平的逐步提高,傳統(tǒng)的消費觀念受到了強烈的沖擊,社會導向更直接、更多地關注高消費和超前消費,同時也出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以極端享樂、擺闊、炫耀等為特征的不科學消費觀。高校學生的消費心理處在不成熟的階段,這種導向上的錯誤助長了學生之間的攀比風,所以不良的消費行為容易在學生中傳播,也會使得部分學生產生不科學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
2.1.2 家庭因素
當今,在父母的心目中把孩子的知識文化教育視為全部教育的重點,而理財觀、消費觀等方面在家庭教育中缺失,甚至被看做是對學生學習的干擾,并未看成是價值觀的教育和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孩子在走進大學生活后成為不成熟的獨立消費個體,面對各種消費誘惑會產生各種不同的消費取向,甚至走進不同的消費誤區(qū)。另外,家庭自身的消費特色、消費習慣和消費觀念,會在消費行為中潛移默化地傳給后代。
2.1.3 學校因素
信息知識的飛速增加,通訊方式的便捷化,網絡在大學生活中的普及,使得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難度增加。同時,在“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與人生觀、金錢觀、國情觀等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yǎng)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指導目的,致使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大學生消費觀念淡薄化。
2.2 個人主觀因素
大學生消費道德中存在的誤區(qū),更多地是自身的一些因素造成的。大學生正處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末真正成熟的階段,各方面都處于完善的時候,主要表現(xiàn)在:是非判斷能力較弱,獨立思考處理問題的能力不強等。與此同時,他們不僅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還有歸屬和愛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這五種需要像階梯一樣由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作為低級需要,是一種匱乏性需要,在一般情況下都能得到滿足,于是人們就產生了高級需要。大學生是高素質人才,有著強烈的尊重需要,其多方面的努力在相當程度上都是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體系,以實現(xiàn)其自我價值。這種需要會導致大學生不良消費心理的出現(xiàn)。很多大學生試圖用富裕的物質生活來充實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滿足和心理的平衡。
3.加強大學生消費道德教育的重要意義
消費道德教育是指以提高消費者道德素質為宗旨,有目的、有計劃、多途徑地向消費者傳授和灌輸合乎現(xiàn)代倫理規(guī)范的消費知識、消費經驗、消費技能等內容,并對其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產生影響的教育活動。因此,加強大學生的消費道德教育,對于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和行為方式,完善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1 有利于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通過全面的消費道德教育,詳細而有針對性地指導他們合理消費,保證他們的消費有一個合理的限度,讓他們樹立一個高雅的理想,把追求消費與兼顧他人、社會和自身真正幸福結合起來。使消費成為美德誕生的搖籃,而非培育貪婪的土壤。這樣,大學生才能形成自己的眼光和判斷,自覺抗拒物欲的侵襲,修煉自己的完美品質。
3.2 有利于形成正確的消費心理
當代大學生有諸多不良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比如高消費、盲目消費、超前消費以及消費結構不合理等。加強大學生的消費道德教育,拓寬健康消費的教育內容,適當增加消費心理教育,對于他們打破群體和外界的壓力和影響,自覺調整好消費心態(tài),形成正確的消費心理,消除不良的消費行為有積極的作用。
3.3 有利于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加強當代大學生消費道德教育,引導他們正確看待學業(yè)與成才、消費與個人的關系,把消費用于發(fā)展個人智力和知識才能上面,堅持學習上高標準、生活上低標準,為以后進入社會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做好準備,有利于大學生科學價值觀念的形成,進而建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3.4 有利于形成和諧的同學關系
加強大學生消費道德教育,端正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使家庭條件好的同學在消費過程中自覺地顧及他人的感受;使貧困者懂得物質上的富裕并非最重要的,接受每個人的消費水平不同,消費方式和消費觀念也不一樣的道理。這樣,有利于大學生之間形成和諧的同學關系,并將促進相互之間的有利影響。
3.5 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消費道德教育能更好地使此理念深植于大學生心中,讓他們認識到,科技的發(fā)展使我們的物質欲望得到了滿足,環(huán)境卻被污染,占有手段的方便、快捷,卻使人類的欲望在無窮地膨脹,這一切都讓我們生活在一個危險的火藥桶上。而引發(fā)危險的根源之一便是:消費過度、奢侈消費或豪華消費。因此人類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必須樹立可持續(xù)意識,至少不要危害生態(tài)的平衡,有利于自然環(huán)境的休養(yǎng)生息,以便保證人類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只有他們都認識到消費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聯(lián),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才可能實現(xiàn)。
4.關于大學生消費道德教育的建議性對策
大學生的不良消費不僅會加重父母的經濟負擔,影響到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還會在某種程度上扭曲校園人際關系,增加學校教育管理的難度。筆者認為,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新時期對大學生進行消費道德教育,不能單純依靠高校,而應該采用社會、家長、學校共同培養(yǎng)的途徑。
4.1 加強教育引導注重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的消費心理
要在社會的激烈競爭中站穩(wěn)腳跟,大學生對自身消費現(xiàn)狀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學生生活中就要注重培養(yǎng)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良好的消費習慣。社會要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旗幟鮮明地反對奢靡、腐朽的生活方式,反對金錢崇拜和物欲主義。2006年3月4日,胡錦濤同志發(fā)表了關于“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講話,其中包括“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的內容。大學生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所以在消費過程中要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fā)”。要選擇適合大學生的消費標準,而不能因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標準、高消費。尤其是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貧困生,更要注重正視自身的實際情況。據調查,一位同學說這樣一句話:“在清掃校道時,我會對走過的每個人微笑,因為我知道,靠自己雙手掙的錢是最光榮的?!边@是一種很好的心態(tài),貧困生要積極面對自身的情況,按切身實際分配消費。
4.2 豐富教育內容努力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的消費觀念
大學生消費道德教育的內容豐富而復雜,應當包括:強調“合理與適度”消費,反對過度消費、高消費、超前消費;強調節(jié)約、勤勞儉樸等節(jié)儉消費觀,反對及時享樂、奢侈腐化、揮霍浪費等消費主義觀;強調理性消費、理性行為,反對非理性的盲目消費;強調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消費,反對不健康或有害的精神文化消費等等。因此,學校要經常利用課堂教育、網絡教育、名師講座等形式對大學生進行科學的消費觀教育,使大學生樹立與自身、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的消費觀念,大力倡導艱苦樸素和勤儉節(jié)約的精神,大力倡導理性消費和健康生活的方式,提高生活質量,促進身心健康。學校也可以通過開展多種有益的消費教育活動,在校園形成良好的消費氛圍和輿論,幫助大學生樹立“儉而有度”的消費觀念,學會自我選擇,克服盲目消費和超前消費。學校還可在相關課程中加入一些消費、理財的內容,以指導大學生合理消費、科學消費。
4.3 拓寬教育途徑 有效提高大學生的消費辨析能力
4.3.1 加強實踐教育,強化消費道德體驗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過“社會即學?!薄ⅰ吧罴唇逃钡拿?。道德教育不能只靠單純的說教,而應該在社會生活的大課堂中進行道德教育,在社會實踐中強化大學生的道德情感。消費道德教育也是如此。[4]通過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要鼓勵大學生走出校門,積極參與到消費道德的實踐活動中,深入社會,觀察消費行為,思考當今社會存在的消費道德問題,在分析和思考的過程中提高分辨是非美丑善惡的能力,從中使他們學會獨立,學會生存,學會體諒,學會感恩,切身體驗到父母的艱辛和掙錢的不易,促使他們對自己不正確的消費心理進行反省,從而激發(fā)他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并由此逐步形成和發(fā)展自己的消費道德觀念和價值標準,使他們的消費道德認識不斷趨于成熟,并逐漸轉化為大學生自身的消費道德行為。人們只有通過各種踐行活動,才能對各種道德觀念去偽存真,提高道德認知水平,檢驗和評價自身的道德狀況,進而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和道德人格。
4.3.2 發(fā)揮激勵作用,建立健全大學生消費道德教育的示范機制
加強大學生消費道德教育必須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這種積極性的調動主要通過身邊典型的激勵作用(這里所指的典型包括先進典型和后進典型),通過身邊典型的事例,使大學生強化內在激勵,自覺調整自我需要。首先,對于先進典型,也即積極踐行消費道德者,要進行表揚并在評先、評優(yōu)、入黨、就業(yè)等方面給予充分肯定。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大學生通過對體現(xiàn)社會主義和諧消費觀的榜樣的感知、崇敬和理解,進而模仿榜樣人物的思想行為、言行舉止,形成符合和諧社會基本要求的消費態(tài)度和消費行為。應廣泛開展向這些典型學習的活動,通過廣播、電視、網絡、報刊等載體,大力宣傳這些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激勵大學生見賢思齊,不斷進步。其次,對于在消費道德方面表現(xiàn)不好的學生要加強管理,從多方面對其進行教育,并兼用紀律約束來抑制其消費道德中的不良行為,最終形成科學、理性、和諧的消費氛圍。總之,建立健全大學生消費道德教育的示范機制,形成正確的輿論氛圍,鼓勵先進更先進,后進趕先進。
參考文獻
[1]波德里亞.消費社會[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73.
[2]蔡春.消費教育觀[J].教育評論,1999,(2):19-21.
[3]蔡紅英.大學生消費特點與正確的消費觀教育[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2006,(1).
[4]趙志毅,王淳.高校消費道德論[J].江蘇教育,2004,(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