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么草
〔關鍵詞〕 新課程改革;教師;專業(yè)成長
〔中圖分類號〕 G451.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08(A)—0019—01
新課程改革不是一種簡單的教材更換,而是以轉變教學理念為先導,以課堂教學改革為核心,以提高教師素質為突破口的全方位改革,旨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因此,教師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新課程改革與實施對教師提出了很多要求。如果教師沒有大量知識儲備,是無法指導學生探究學習的,教師不僅要豐富自己的學科知識,而且要多層次、多領域涉獵知識,迅速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才能做到駕輕就熟,做一個有實力的專業(yè)化教師,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研究能力。
一、在學習中成長,做一個學習型教師
1. 新課程改革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營造了一個有利的大環(huán)境。新理念的倡導,新課程標準的改革,教材的變化,都要求教師改革授課方式。過去以綱為綱、以本為本的教學局面正在被打破,不僅教師在促進學生學習,學生也在促進教師學習;教師不僅要用教材教,還要整合其他學習資源。新課程給教師留下了許多空間,要求教師用其他資源去填補。所以,教師要學會運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方式,這是學習方式的轉變,也是新課程改革的落腳點。
2. 角色的轉變是專業(yè)成長的起點。在新課程中,教師必須自覺改變自己的角色,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評價自己的教學方式,當好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扮演好新的角色,教學才能駕馭自如,才能順利實現(xiàn)角色的轉變,改變自我,真正走進新課程。
3. 師生是探究、學習的伙伴。新課程要求,在教學中師生要互動,共同學習,共同成長,教師既是學習的發(fā)動者,又是合作者,要求教師樹立合作理念,尊重學生,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積累學習的經(jīng)驗,使自己比過去更加聰慧和睿智。
4. 探索建立體現(xiàn)新課程要求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途徑。新課程要求教師樹立資源意識,大力開發(fā)新的學習資源。學習方式的改變是新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教學觀念、教學方式的改革,最終都要落實到學習方式的改變上,要改變原來單一、死記硬背、機械被動的學習方式為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方式,這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教師毫無疑問要充當學習方式改變的主角,重建自己的教學方式。
二、在研究中成長,做一個研究型的教師
1. 在探究中教學,在教學中探究。愛因斯坦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币虼?教師要善于觀察研究學生的發(fā)展傾向,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民主的氛圍,保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由問題情境來引發(fā)學生的興趣,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在研究過程中,讓學生充分意識到自己是學習主體,在教師引導下,充分利用原有知識來解決問題,即時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反思、交流,教師要使用多種方法,注重對研究過程的評價,不斷發(fā)現(xiàn)、積累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讓教師與學生在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思維、能力、情感、行為等方面的發(fā)展。
2. 提高對課程、教材的研究能力。課程整體設計能力、課程內容綜合能力和課程標準研究能力是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整體高度把握課程,以科學知識整合資源,以教材知識技能體系編排教材,從而更好地領會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不斷夯實自己的業(yè)務能力,在教改中成長壯大。
3. 在行動和思考中成長。新課程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也要求教師將新的理念付諸行動,在行動中思考、探討,在反思中提高效率。教師的反思是以自己的職業(yè)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教學中作出的行為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梢哉f反思是“教書匠”與“教育家”的根本區(qū)別,是當前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途經(jīng)。反思可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反思。教學前反思具有預測性,能使教學過程更貼近學生,更富有創(chuàng)意;教學中反思具有調控性,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學后反思具有批判性,使教學成為一種理性的評價,能使教學經(jīng)驗理論化,有助于提高教師的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通過“反思性教學”和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教師能夠實現(xiàn)教學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良性循環(huán),促進教師教育素養(yǎng)的提高。有了自覺的學習、主動的反思就會有充滿活力的實踐活動,并指導教師的教學行動,使之減少不必要的失誤,把教師自身的實踐經(jīng)驗上升到理論高度,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推進教師的教育科研和教學實踐,從而實現(xiàn)教師的專業(y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