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楊
在10月26日教育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fā)布會上,教育部新聞發(fā)言人續(xù)梅就近期各省市針對教師有償家教的相關立法以及引發(fā)的爭論表示:教育部堅決反對利用職務之便,進行有償家教謀取私利的行為。
前幾天見媒體報道,說是某省人大正準備就有限度開放教師的有償家教進行立法。這則新聞一經(jīng)披露便引來諸多爭議。持支持意見的人認為,如今家長重視兒女的教育,教師開家教,兒女學習成績提高得快,花錢買知識值得。持反對意見的人則認為,教師一心不可二用,既拿公家的錢教學生,又開家教賺私錢,于情于理都難以說得過去。
如今教育部新聞發(fā)言人一句斬釘截鐵的“堅決反對”,當是對這一爭論的“蓋棺定論”,我以為教育部言之有理。教育部的態(tài)度無疑是正確的。
一是師德的尊嚴遠較金錢為貴。有人稱教師是園丁,因為他們的辛勤耕耘換來的是普天之下的桃李芬芳;有人稱教師是蜜蜂,因為他們采來百花釀成的甜蜜哺育著千千萬萬的莘莘學子。古人曰:“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苯處熤?教師之德,教師之望,豈是金錢所能衡量?教師樂于家教,囿于蠅頭微利,是棄本而追末,舍大德而重微利。
二是公職人員應以盡心盡力為天職。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人以為教師用業(yè)余時間取得額外報酬不應予以非議。我卻以為,業(yè)余時間忙于家教,必然分散教學精力,應付一節(jié)課時不難,但要使這一課能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悟,則需苦心備課才行。教師忙于家教,正規(guī)課時不好好教,需要在業(yè)余時間通過家教來查缺補漏,豈不是誤人子弟?
為教師家教開禁,既有違于教育部會同相關部門出臺的《中小學教師的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中明確提出的廣大教師應自覺抵制有償家教的精神,也有違于我們?nèi)娜鉃槿嗣穹盏淖谥?。教師的精力畢竟有?而我們現(xiàn)今的教師配備也遠未達到“人逸于事”的狀況,一個教師要教幾個班的學生,除了備課還要批改大量的作業(yè),如果一部分教師專心致志地教書,一部分教師卻將精力放在家教上,勞逸不均,收入不均,這只能使教師隊伍人心渙散,依靠一支人心渙散的教師隊伍,要想培養(yǎng)出一大批堪當國之大任的人才來,這又談何容易!
以此看來,教育部旗幟鮮明地反對為家教開禁,無疑是正確之舉,理應得到各地的積極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