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開云
5·12整一年后,青川縣已在當?shù)匕仓媒^大多數(shù)受災農戶,剩下的近600人卻因為他們的耕地、宅基地已全部毀壞,無法重返家園,當?shù)卣氲搅松暾埻膺w異地安置,得到了各級政府的肯定和支持。成都邛崍市南寶山農場成為這些災民跨市移民選擇的地方。經過動員和考察,約有152戶、572人自愿移民到這里。
跪別家鄉(xiāng)
把美好的記憶留在心底
3月26日,是首批80戶297名災民正式移民的前一天。
下午3時,彭華庭抱著3歲的孫女,來到東河口鄭家山腳。渾濁的雙眼向遠方注視了一會兒后,他雙腿跪下,對著生活了大半輩子的鄭家山山頂雙手合十,說:“再見了,祖輩們!”隨后,他又用雙手刨著四周的鄉(xiāng)土,放在花布里包好、扎死,然后對著小孫女說:“孩子,記住這是你出生的地方!”
62歲的青川縣紅光鄉(xiāng)村民彭華庭的家是當?shù)仉y得的四世同堂,上有91歲的老人、下有已步入中年的4個子女以及3個小孫女,5·12大地震,使他們幾乎失去了一切。然而,黨和政府沒有忘記他們。
當看到武警戰(zhàn)士將行李一箱箱地往車上搬時,彭華庭心里那份對故土的留戀是外人無法體驗的。
86歲的馬應珍婆婆也是紅光鄉(xiāng)東河口村最幸運的老人,她在地震中壓入廢墟里被鄰居救了出來,可她位于東河口后院社的20位親人卻瞬間被破碎的大山埋到了110米深的地下。如今,他們的家園早已變成了堰塞湖,她和43歲的兒子李發(fā)軍一家移居南寶山是唯一的選擇。
由于地震時遭到重壓,馬婆婆身體很差,走幾步路就必須坐下休息。盡管如此,老人仍堅持走之前在女兒的陪伴下去和逝去的親人們告別。來到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老人沉默不語,靜靜地看著窗外的一切——曾經綠油油的莊稼,曾經清朗朗的山脈,而今早已不復存在,變成了一座大山包。突然,老人用手指著遠方說:“這里以前是一個平壩,這里曾經有座橋……”
生活在青川的人有個習慣,出遠門前要隨身帶走一把黃土,在到達新的地方后,才會更快地適應當?shù)厮?。于是,許多人都選擇了這樣的方式,祈求在新的土地上能很好地休養(yǎng)生息。而今天這些即將移居的鄉(xiāng)親們帶走一把黃土時,還有另一層含義:那就是帶走了那份刻骨銘心的思念!
村民楊海瓊和她的母親蔣萬瓊向我們展示了一張照片:東河口村的原貌,照片中的東河口風光旖旎,民居散落在一片片農田中,儼然一個世外桃源,但眼前只有巨石和泥土堆積的一個個小山包。如今,當?shù)卣畬⑦@塊地震廢墟保存下來,作為地震遺址公園。紅光鄉(xiāng)東河口村是最為集中的地震遺址群,占地800余畝的遺址群到處是“爆炸坑”,現(xiàn)在每個景點只是用簡單的木籬笆圈住,除了必要的說明和指示牌,沒有刻意進行裝點。無論站在遺址群的哪個地方,你總會看到十字架,十字架的下面曾經是村委會、醫(yī)院和院落。
3月27日早上8時30分,297人分別坐上10輛大客車,連同裝運他們行李的45輛大型軍車已集結待命。此時,數(shù)千發(fā)鞭炮被點燃,鄉(xiāng)親們揮手依依惜別。車內的小孩,紛紛跳到客車的擋風玻璃前,不停地揮著手。10多名高齡老人乘座的是政府安排的3輛救護車,車上的醫(yī)護人員對老人們關懷備至。
行程約7個小時,車隊在下午3時到達目的地。特別是在進入邛崍市境內后,沿途所經之處,遇有鄉(xiāng)村,必有村民敲鑼打鼓在路邊迎接新鄰居的到來。
陌生的家
柴米油鹽備齊處處透著溫馨
新家是一個很大的、錯落有致的院子。房子剛剛粉刷一新,門的上方印有牌號和戶主姓名,每一戶都是客廳、臥室、廚房分開設置,每排新房旁邊都有嶄新的衛(wèi)生間、安有燃氣設備的洗澡間。院子里栽有七八種花草,還安置了許多體育設施,院門口就是社區(qū)警務室。走出院子是一片山坡,山坡下,櫻花掩映中不時可見當?shù)卮迕竦拿穹?。在舉行了有四川省委副書記李崇禧及成都市、廣元市、邛崍市等主要領導出席的歡迎儀式后,村民們在熱情的志愿者引導下,很快領到了新家的鑰匙。
61歲的陳明漢在志愿者的幫助下,領到了新家的鑰匙,眼前的一幕使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家里干凈整潔,一張小方桌上,放著白面、大米、青油,甚至連蔬菜、衛(wèi)生紙、香皂都準備齊了,把電視機信號線插上,不論是中央臺還是四川臺,甚至一些外省的電視臺,都正在播放著他們移民的新聞……
“沒想到新家這么漂亮,但不知我兩個女兒讀書方不方便?”來自青川石壩鄉(xiāng)的郭玉秀與丈夫文國清一來到新家,立即被新家的漂亮吸引住了,不過他們也擔心兩個女兒讀書的事情。此時,正值邛崍市教育局成人教育科科長張永紅在場,他連忙解釋說,離居住地不遠的油榨鄉(xiāng),有一座九年制的學校,所有的中小學生都將安排在那里暫時入讀。過不了多久,在他們的安置點將就近建起帶有幼兒園的小學,屆時,小學生可以就近讀書,而初中生可到油榨鄉(xiāng)就讀。郭玉秀一下子笑了起來。
有治安室、衛(wèi)生所、花園、健身路徑……這分明就是一個城里人生活的環(huán)境,什么樣的疑問都會有人回答,什么樣的問題都會有人解決,移居來的村民們就這樣被幸福包圍著。燒水、做飯,取下掛在屋梁上的臘肉……80多戶移民家庭的屋頂很快就飄起了炊煙。
展望未來
他們聽到了幸福的腳步聲
筆者了解到,用于安置地震災區(qū)移民的邛崍市南寶山農場地處邛崍市南寶山山上,分屬邛崍市油榨鄉(xiāng)和南寶鄉(xiāng),農場于2005年遷走,留下了近7000畝茶場、耕地和林地。南寶山距離成都市100公里,離邛崍市區(qū)48公里,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已被納入旅游開發(fā)規(guī)劃。根據(jù)初步規(guī)劃,綿陽市北川縣和廣元市青川縣等地的1000多名失地農民將安置在南寶山農場的D區(qū)、C區(qū)和A區(qū),首批入住的青川移民居住在農場A區(qū),有關方面正在爭取以最快的速度將可耕土地分配到戶。
邛崍市民政局副局長高健介紹,南寶山農場依山傍水,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上千畝原屬國有的茶園、菜地可分配給移民直接耕種,每人最低能分到2畝茶地、1畝山林、半畝菜地,生產生活條件都比較優(yōu)越,眼下正值春茶采摘之時,他們將考慮組織移民們加入到采茶隊伍中來,每天有幾十元的收入。等這些群眾安頓下來后,將組織他們參加各種就業(yè)培訓,組織他們就業(yè)。而邛崍市國土局副局長陳興蓉也表示,政府將把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移民納入低保體系,并同等享受成都市極重災區(qū)受災群眾優(yōu)惠政策,還享受邛崍市相關的惠農政策。
晚飯后,彭大爺立即組織幾個子女開會,要求大家盡快去打工、采茶、做生意。他認為,盡管當?shù)卣峁┝税肽甑纳钸^渡物資,吃穿不愁,但要抓住機會,盡快把想法付諸實踐。
有著像彭大爺這樣想法的人很多,他們很想甩開膀子大干一場,把地震造成的損失盡快奪回來。他們都盼望著、醞釀著,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