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禎
【摘 要】 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對現行教育的一種支持與補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愛的情感、愛的行為和愛的藝術,注重學生情感需求,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高校教育;情感教育;實現途徑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與自己思想意識之間的關系所表現出的切身體驗,它不僅在人們的心里活動中具有廣泛的影響,而且在人們的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中,尤其在教學活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情感,是人際溝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潛在的動機,對人的行為具有激勵、誘發(fā)和調節(jié)的重要功能。情感的交流是人們在學習、生活中進行信息傳遞的重要內容。
一、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
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它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態(tài)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以促進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和整個社會的健康發(fā)展。情感教育是使學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在教育過程中尊重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性情感品質,發(fā)展他們的自我情感控制能力,促使他們對學習、生活和周圍的一切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獨立健全的個性與人格特征,真正成為品德、智力、體質、美感及勞動態(tài)度和習慣都得到全面發(fā)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這樣的人能夠保持愉快、開朗、樂觀的情緒、情感;能夠體驗學習過程中的成果感、自豪感、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強烈的好奇心;這樣的人與他人交往時能夠坦率真誠、不卑不亢;這樣的人對待工作能夠充滿熱情,敢于負責,勇于克服困難;這樣的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人類,對一切美好的東西都非常向往,是真正獲得了人的內在規(guī)定性的真正的人。
二、情感教育是對現行教育的一種支持與補充
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育是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全面發(fā)展教育目標的主渠道。但都包括三個層次,其中態(tài)度層次的目標一般而言就涵蓋了情緒、情感、意志、信念等子目標?!拔逵敝卸急夭豢缮俚卮嬖谥楦薪逃?,有著發(fā)展不同領域情感品質的任務,即有著發(fā)展個體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社會性情感的任務,勞動的態(tài)度與健康的心態(tài)是上述三種社會性情感的具體體現和綜合表現。情感教育不是游離于全面發(fā)展的教育之外的,而是全面發(fā)展教育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失去了道德感的道德教育只是空洞的說教,正面的教育效果沒有多大,反而使學生產生了一種對待道德教育的逆反心理:失去了理智感的智育只能是照本宣科與照葫蘆畫瓢,學習成了外在于學生的一種沉重的精神負擔;失去了美感的教育只能是枯燥的練習和麻木的表演,并無多少內心喜悅和靈性表達可言,失去了情感培養(yǎng)的體育也演化為技術訓練,學生們唯一關注的就是考試“達標”;失去了正確勞動態(tài)度的勞動教育也不能不變味,成為思想品德教育的附庸和學校教育計劃中的“花瓶”,要培養(yǎng)出學生的敬業(yè)精神是非常困難的事。它們共同的東西就是在于都關注到了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情感狀況,并把尊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作為教育的基本原則。個性教育是尊重個性,通過個性并培養(yǎng)健康個性的教育。個性這個概念本身就包括了個體情感世界的獨特性,而且是以后者為核心的。情感教育也是個性教育重要條件和基礎原則。情感教育也是良好個性形成和發(fā)展的教育基礎之一。
三、教師要有愛的情感、愛的行為和愛的藝術
“愛是一切情感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種信任,愛是一種尊重,愛是一種鞭策,愛是一種激情,愛更是一種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如果一種教育未能觸動人的靈魂、無法引起人的共鳴、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
教育是師生間的心靈溝通,對學生有無“愛”的情感直接影響教師的工作態(tài)度和教育行為。只有把學生當作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才會產生愛的情感。只有把學生的成長真正和自己所從事的事業(yè)緊密相連時,才會增強情感,只有在教育學生成長的同時,體驗到自己的人生價值時,才會真正感受到愛的情感。
熱愛學生,永遠應當以平和、愉快、友好和鼓勵的方式對待學生。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感受教師無私的愛后,再把這種愛自覺的傳授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
學生需要嚴師,更需要慈祥和寬容。教師應有“好心”但更需要有一個好的結果。教師的言行要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感受,教師對學生的愛要以對學生的尊重和信賴為前提,對學生的嚴應當是嚴中有愛,嚴中有章,嚴而有信,嚴而有度。著名演講家李燕杰教授講“教育要詩化,教育要美化,教育要藝術化,教育要哲理化?!?/p>
四、注重學生情感需求,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要樹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思想,因為教師必須去感受學生們的喜怒哀樂,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他們當作朋友。事實上,當學生對您說悄悄話的時候,您的教育就真的成功了。教師的言語、行為、情趣、人品是影響學生發(fā)展成功的關鍵因素。一個關愛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勵,都能贏得學生的愛戴和信賴,得到學生的愛戴和信賴的教師才是合格的教師,能讓學生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教師,才是出色的教師。以心靈感受心靈,以感情贏得感情,這是教師必備的基本功。
“教學相長”的思想,是我國歷史上流傳下來最寶貴的教育遺產之一,時代的發(fā)展正在為這一思想賦予新的內容。多媒體與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我們獲取新的信息渠道更廣泛,獲取新的知識手段更便捷,在視聽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學生,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線、甚至比教師跑的更快,我們學的東西可能不如學生快,在某些方面知道的也許不如學生多,我們真誠的提出“和孩子一同成長”“恭恭敬敬的向學生學習”,這樣才能更充分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通過情感實驗教學,使我深深的體會到,師生間的情感溝通,才能有效的提高教與學的更好的配合,教師的喜怒哀樂會使學生的情緒受到影響,喜怒無常會使學生情緒受到波動,無所適從,帶著情緒去工作不利于發(fā)揮學生情感的潛能,學生產生壓抑感,使課堂變得死氣沉沉,導致學生不喜歡教師,不喜歡教師的課。
五、教師要樹立表率作用,發(fā)揮主導地位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起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作用,而且他們的精神境界、信念、品德、情操等等都會在學生心靈中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應為人師表,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表率作用。
教師必須具備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嚴謹踏實的作風,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身體力行,自己言談舉止都成為學生的表率。
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不只局限于課堂的教學上,課余的時間盡可能多和學生交流、談心,多參加他們其他學科的活動,才能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同他們情感的溝通,距離的拉近,主動和他們交朋友,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消除一些心理障礙,使他們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fā)展。
在教學中,情感的產生是教師對工作對學生的自然感情體現,教師要認識到教育是事業(yè),事業(yè)的意義在于奉獻,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于求真。教學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chuàng)新。對教師來說,修養(yǎng)是教育的載體,境界是教育的起點,人格是教育的風帆。因此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確立終身為教育事業(yè)獻身的人生觀,由此,才能產生工作的動力和情感,才能在教育教學中對學生產生真誠的愛護和關心。
教師要善于語言表達藝術,過去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現在說學好語文學說話走遍天下都不怕。教師語言表達要準確、生動、形象、幽默、風趣、逼真、親切、自然、充滿情和義,學生聽了便“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激勵和鼓勵,同時得到美的享受,教師注重語言藝術魅力。俗話說,“良言一句暖三春,惡語一句三伏寒”。教師語言是否能準確表達情感,是提高教學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所以要善于研究推敲運用語言,提高語言的藝術性。
面對競爭激烈的21世紀,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健康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尤其是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學生的可塑性很強,他們的心靈像水晶一樣,需要老師加倍呵護。為此,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注重學生情感教育成為教師必不可少的基本功。教師通過言傳身教,給學生樹立榜樣,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與學生溝通思想,交流情感,使學生對待生活積極主動,樂觀向上,自尊、自信、自律、自強,有迎接挑戰(zhàn)的勇氣,不怕困難和挫折,具有適應各種生活環(huán)境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育教學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曉偉.情感教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5.
[2] 朱小蔓.情感教育論綱,人民出版社,2007.5.
[3] 杜衛(wèi).美育論,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12.
[4] 劉顯國.語言藝術,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