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謙
墨子是我國古代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帶了許多學生。有一次,一個叫子禽的學生,把寫的文章給墨子看,墨子刪去了許多文字。子禽問:“老師,文章寫得長有什么不好呢?”墨子回答說:“池塘里,青蛙整夜呱呱叫,卻無人理睬;清晨,雄雞喔喔啼幾聲,大家就知道天已亮,便趕快起身?!?/p>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寫作文一定要簡潔明了。魯迅先生說過,文章寫好后把可有可無的字詞句段刪去,毫不可惜。其實,把文章寫簡潔一點也是時代的需要。文章是寫給人看的,現(xiàn)在社會生活節(jié)奏快,時間觀念強,信息渠道廣,誰有時間慢慢看繁冗的文章呢。當然,把文章寫簡潔可不容易,簡潔的文章總是短而精的,話說得少,含意卻不少。這就要有點真功夫,做到“好鋼用在刀刃上”。像朱自清的《匆匆》就很簡潔,巧用了設(shè)問、對比等手法,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他對虛度光陰的無奈和惋惜。
文章的繁簡,不能一概而論。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覺得有意思就記。一兩句也可以,幾百字也可以,不勉強拉長,也不硬要縮短??傊?,實事求是,說老實話,對自己負責。”他這話的意思是該長則長,該短則短。就是說該簡潔 要簡潔,該繁麗要繁麗。魯迅的一篇散文,題目是《秋夜》, 文中說:“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笔遣皇欠爆嵙四??如果改為“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棗樹?!焙啙嵤呛啙嵉枚嗔耍且稽c味道也沒有了,怎么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呢?該繁的地方還是要繁才好。宋朝有個文學家,叫歐陽修,他在翰林院任職時,一次與同院三個下屬出游,見路旁有匹飛馳的馬踩死了一只狗。歐陽修提議:“請你們來記敘一下此事?!庇腥苏f:“有犬臥于通衢,臥犬遭之而斃。”歐陽修聽后笑說:“‘逸馬殺犬于道,六字足矣!”說完,大家都為歐陽修為文的簡潔所折服。所以該簡的地方應(yīng)當要簡。
有位同學寫《愛管“閑事”的爸爸》,她寫道:“有一天晚上,家里人正在吃晚飯。忽聽樓梯上有人在說:‘咳,這燈怎么又不亮了,叫人走路也看不見。顯然,路燈壞了。爸爸聽見了,立即放下飯碗,拿上燈泡,叫我給他去扶梯子。我漫不經(jīng)心地說:‘爸爸,樓梯上的燈不亮,礙您啥事?爸爸樂呵呵地說:‘大家都不管,怎么行?路燈壞了,人們上上下下多不方便……我聽了,只好去為爸爸扶梯子。爸爸迅速爬上梯子,將壞燈泡取了下來,裝上一只嶄新的燈泡。我抬頭望著站在梯子上的爸爸,燈光映照著他那慈祥的臉,顯得分外紅潤?!笨?,這個事例寫得夠繁的,前因、后果,中間人物對話、動作、神態(tài)等都寫出來了。但是,這里面沒有多余的字、詞、句,全部是圍繞做“閑事”寫的,也就是說,沒有這些材料就不能說明爸爸是怎樣“愛管‘閑事”的。因此,這里的描述不叫繁冗,叫具體。
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的,其內(nèi)容也有繁簡、深淺之分,對我們初學寫作的小學生來說,還是應(yīng)從簡與淺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