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常青
讀了《頂碗少年》,既想為少年的表現喝彩,又驚嘆于作者趙麗宏描寫的細致。一起欣賞吧——
……
一位英俊少年出場了。在輕松幽雅的樂曲聲里,只見他頭上頂著高高的一摞金邊紅花白瓷碗,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著肢體,做出各種各樣令人驚羨的動作,忽而臥倒,忽而躍起……碗,在他的頭頂上搖搖晃晃,卻總是不掉下來。最后他騎在另一位演員身上,兩個人一會兒站起,一會兒躺下,一會兒用各種姿態(tài)轉動著身軀。站在別人晃動著的身體上,很難再保持平衡,他頭頂上的碗,搖晃得厲害起來。在一個大幅度轉身的剎那間,那一大摞碗突然從他頭上掉了下來!這意想不到的失誤,讓所有觀眾都驚呆了。
臺上并沒有慌亂。頂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著,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來,掃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還是金邊紅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于是,音樂又響起來,碗又高高地頂到了少年頭上,一切重新開始。少年很沉著,不慌不忙地重復著剛才的動作,依然是那么輕松優(yōu)美,緊張不安的觀眾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關頭了,又是兩個人疊在一起,又是一個接一個艱難的轉身。碗,又在他頭頂厲害地搖晃起來。觀眾們屏住氣,目不轉睛地盯著他頭上的碗……眼看身體已經轉過來了,幾個性急的外國觀眾忍不住拍響了巴掌。那一摞碗卻仿佛故意搗蛋,突然跳起搖擺舞來。少年急忙擺動腦袋保持平衡,可是來不及了。碗,又掉了下來。
場子里一片喧嘩。臺上,頂碗少年呆呆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還是那一位姑娘,走出來掃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觀眾中有人在大聲地喊:“行了,不要再來了,演下一個節(jié)目吧!”好多人附和著喊起來。一位矮小結實的白發(fā)老者從后臺走到燈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摞金邊紅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臉上微笑著,并無責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給少年,然后撫摩著少年的肩胛,輕輕搖了一下,嘴里低聲說了一句什么。少年鎮(zhèn)靜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地向觀眾鞠了一躬。
音樂第三次奏響了!場子里靜得沒有一絲聲息。有一些女觀眾,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
這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當那摞碗又劇烈地晃動起來時,少年輕輕抖了一下腦袋,終于把碗穩(wěn)住了。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
(節(jié)選自《頂碗少年》,作者趙麗宏,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第十二冊)
讀了以后,你有什么體會?聽聽下面兩位同學的議論,看看你的感覺跟他們是否一樣——
唧唧:呱呱,你信么?讀完了《頂碗少年》,我手心里都攥出了一把汗!少年的三次頂碗表演,真是“驚心動魄”??!
呱呱:是啊,從不同的角度,我們都能感受到這種揪心的緊張!先看看少年“在輕松幽雅的樂曲聲里,只見他頭上頂著高高的一摞金邊紅花白瓷碗,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著肢體,做出各種各樣令人驚羨的動作,忽而臥倒,忽而躍起……碗,在他的頭頂上搖搖晃晃,卻總是不掉下來?!薄獦非挠难?,肢體的柔軟,渾然一體,令人賞心悅目;臥倒躍起,瓷碗搖曳,柔中有剛,平中藏險,又叫人提心吊膽!如此高難度的動作,卻以如此優(yōu)美的姿態(tài)展現出來,可真是舉止優(yōu)美絕倫,處處扣人心弦啊!
唧唧:再看觀眾,他們觀看表演的反應,也映襯出這種“驚心動魄”。開始時,“所有觀眾都驚呆了”,可見他們對少年突如其來的失誤沒有任何思想準備;接著呢,“觀眾們屏住氣,目不轉睛地盯著他頭上的碗”,這時候,大家一定在心中默念——千萬別掉下來?。坏谌文?,“場子里靜得沒有一絲聲息。有一些女觀眾,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大家肯定很擔心,失敗還會像上兩次一樣重現嗎?讀到這些的時候,我們的心跳簡直都要停止了!真是太揪心了!
呱呱:還有呢!你看那少年頭頂的碗,三次表演中,由“搖晃得厲害起來”到“仿佛故意搗蛋,突然跳起搖擺舞來”,最后一次還是“劇烈地晃動起來”。嘿,這哪是一摞碗呀,簡直就是一枚定時炸彈啊,隨時都有“引爆”的可能,怎么能不“驚心動魄”呢?
唧唧:噢,我明白了。作者對“少年”“觀眾”“碗”的具體描寫,是為了突出表現雜技表演的扣人心弦。
呱呱:我覺得寫雜技表演扣人心弦,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表現頂碗少年。他能夠堅持三次,最終表演成功。在成功后暴風雨般的掌聲里,包含著多少種不同的情感啊!
唧唧:是的,姑娘、白發(fā)老者、觀眾,還有頂碗少年自己,都與這來之不易的成功有一定的關系。親愛的同學,你發(fā)現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