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義
在輕松愉悅中讀完謝泳的《靠不住的歷史》,分明感到謝著在行文走筆中對常規(guī)意義的書話格局上的變革和創(chuàng)新。謝著分三部分構成:晚清以來、民國以來、近期以來。計64篇文章,13萬字。論篇幅規(guī)模并不算巨著,但其書話體式和特征上的新特點,絕不應該忽視。統(tǒng)而觀之,謝泳是在尋覓、發(fā)現(xiàn)史料的前提下來掂量一本書的。這是一種眼光,也是他徜徉舊書攤的動機,還是一種決定掏腰包的決定性因素和標準。
書話的寫作其實比較自由。當年唐弢主張:“書話的散文因素需要包括一點事實,一點掌故,一點觀點,一點抒情的氣息?!睅资陙?,唐弢的這“四個一點”的主張,成為書話家們書話寫作的基本軌范。當然,有的偏重史料挖掘,有的偏重掌故串聯(lián),有的偏重淘書過程的展示,有的偏重觀點的揭示。但不管怎么樣,絕大部分書話篇章基本上沒有超出唐先生的“四個一點”的范圍。這樣的書話讀得多了,反而有一種不滿足感。更多的是,一些書話寫家,本身吃不透書,或者游離于書本身。還有的書愛家,對書的愛意似乎過火了。書成了把玩的對象,在嘖嘖稱道和萬分寶愛中不免炫耀的矯情?!犊坎蛔〉臍v史》不是始于書,也不是終于書,而是在通脫與灑落中,決不執(zhí)泥。他的文章,始于書,至于學問,也由此形成了他書話本身的新異。
與他以前的著述相比,《靠不住的歷史》除了非常鮮明地以學問和史料的角度看取一本書之外,還有以下兩個顯著特點:
一是把他自己非常自然地寫進去了。書話在文體歸類上屬于散文品種,散文的靈魂是“情”。在《靠不住的歷史》中,我們很容易感受作者對書一往深情。這種深情不是一般的發(fā)發(fā)感慨附和幾句就完了。在他的文字里,能分明看見他的身影、他的喜好、他慷慨贈書給需要的朋友的舉動。特別是他發(fā)現(xiàn)有資料價值的書,即使與自己的研究無關但知道對朋友的研究有用,他也買下來,一有機會就送出去,這個胸懷在愛書人里可是不多有的。這大有“寶劍贈英雄”的氣概和情懷!更有甚者,他發(fā)現(xiàn)有資料價值的好書,自己用不上,也不知道哪個朋友有用,但是反正知道對某方面研究有用,甚至也買下來,置于架上,等待贈予未來的朋友。
二是字里行間常有類似精辟的學問之道的感悟和概括。這在他以前的著述里也是不多見的。比如——
有趣的歷史研究,應當是在看似不相關的文獻中,發(fā)現(xiàn)有用的史料,所以學者讀書不能太專門,專門是職業(yè),不專門是趣味。(P1)
現(xiàn)在人們對舊書市場最大的意見是舊書都當文物賣。(P6)
關注直接史料無疑非常重要,但重要的是發(fā)現(xiàn)一般史料和研究對象間的重要關系。當一般史料和研究對象間的關系確立后,我們就有可能建立研究對象和史料間的邏輯分析前提。(P19)
我比較羨慕業(yè)余的專業(yè),不用靠哪個東西吃飯,但又有專業(yè)品質,這種感覺挺不錯。學術,如果不是發(fā)自內心的事,其實是一件很苦的事。(P23)
我近年有一個感覺,就是中國治歷史的學者,學術靈感多是從二手文獻中來,其實這在學術研究中已低了一個層次。(P25)
如果一個學術判斷,能從另外不相關的材料中得到驗證,說明這個學術研究的結果是靠得住的。(P28)
特別是對史學研究者來說,每一項研究工作都應當以提供一點新史料為追求。(P34)
科研經(jīng)費的短期效應加上書號的配給制度,對中國當代學術造成了極大的危害。(P70)
當年胡適把孤本《紅樓夢》寄給不曾見過面的周汝昌使用,這是何等胸襟。(P88)
如果文章里沒有新材料,多半是依網(wǎng)絡完成的。(P94)
任何時代的真實記錄,時間都會使它產(chǎn)生意義,這就是歷史。(P95)
在舊攤上看書,其實是和自己已有的感想、知識對接。(P99)
歷史文獻的文本材料,常常和實際發(fā)生的事實會有差距,所以研究歷史,不能盡信紙面上的東西。(p110)
我認為,我們寫文章做研究,要以知識增量為基本目標。
歷史有時候要從后來的結果看,思想和政治之間有沒有平衡點要看一個人對時代的直覺。(P128)
研究歷史的人都知道,從相關材料中看出問題不是本事,從沒有關系的材料中發(fā)現(xiàn)問題和材料才是本事。(P135)
批判的一個附作用是批判者在熟悉批判對象時,受到了被批判者學術的影響,當流行的政治觀念過時后,批判中熟悉的學術專業(yè)會保持下來。(P195)
以上所引,不但能見出作者的治學路徑,也能對讀者很有教益。
謝泳已經(jīng)出版了十幾本書。但在《靠不住的歷史》之前的書,都是他在編輯崗位上的筆耕之作。自從他走上廈門大學教授的崗位,自從他面對學生講授現(xiàn)代文學的史料學之后,對書的掌控和把握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也許應當歸結于崗位上的不同需要之故,在教授的崗位上,他必須輔導或者引導學生學會做學問。而做學問的基本功,就是發(fā)現(xiàn)和運用材料,也就是給觀點找到支撐的證據(jù)。誰都知道,有了充分證據(jù)的立論非常有說服力??墒亲C據(jù)不會主動找上門來,證據(jù)需要人們去尋找,去發(fā)現(xiàn),去捕捉,去辨析,去提煉?!犊坎蛔〉臍v史》新異的地方,就是作者憑自己的經(jīng)驗和見地,告訴你在他淘來的書里,發(fā)現(xiàn)了哪些有用的資料,而這些資料,對哪方面的研究有用。對讀者來說,這是一種指點。對書本身來說,這是一種有目的的挖掘和提升,對史料而言,猶如讓魚兒重歸大海。也許,僅從書話的角度切入,有點委屈了謝著。單就“靠不住的歷史”的書名,是多么有氣勢。雖然謝著非長篇構撰而單篇短制,但是細讀之中就能感到其內容與書名是相符的。歷史是那么厚重與漫漫,想挑出其中的“靠不住”,大概這樣的短制反而正是合適的書寫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