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中國對外交往越來越密切,英語口語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但由于受教育體制和語言環(huán)境等因素的制約,學生大多英語口頭表達能力不強。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能力,已成為當今英語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從會話技巧、交際策略、語用環(huán)境及文化背景知識四方面論述如何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關(guān)鍵詞: 口語能力會話技巧交際策略語用環(huán)境文化背景知識
1.引言
長期以來,我國英語教育較為注重語言形式的教學,而忽視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口語教學一直是相對薄弱的環(huán)節(jié)。許多大學生雖然已經(jīng)通過了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然而口語水平卻普遍較低。近些年來,雖然大力強化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過去“啞巴英語”的狀況有所改善,但是遇到口語交際場合,往往不知所措。其關(guān)鍵原因是學生對英語口語技能的掌握較為零碎。雖然談話有多種形式,說話人的情況千差萬別,但所有談話會遵循一定模式,需要說話人具有一定的會話技能,如能自如運用這些技能就能在交談中隨機應(yīng)變。筆者從會話技巧、交際策略、語用環(huán)境及文化背景知識四方面探討如何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2.如何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要導入口語技能的相關(guān)知識,并結(jié)合教材實例進行剖析,有重點地幫助學生掌握一些會話技巧、交際策略,了解語用環(huán)境作用、文化背景知識,從而靈活應(yīng)對各種情況。這些對于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運用會話技巧
由于缺乏運用得體的會話技巧,發(fā)話者和受話者之間無法進行恰當?shù)暮献髋c溝通,交際過程顯得不自然,或受阻中斷。掌握以下會話技巧,對于提高交際互動能力具有很大幫助。
開啟話題:開啟話題的形式有多種,可根據(jù)不同的交際場合和交際對象而有所選擇。例如,問候:How are you?提問:Excuse me,do you know...?評論:That’s a nice little dog.抱怨:The traffic in this city is simply incredible.
傳遞話輪:在交際過程中,發(fā)話者和受話者之間可隨時變換角色,為平衡雙方在交際活動中的參與度,交際雙方都應(yīng)當學會如何將話輪自然、恰當?shù)貍鬟f給對方。話輪傳遞可通過多種途徑得以實現(xiàn),如:What do you think?/You may have a better idea.發(fā)話者也可明確結(jié)束自己的話題,如:That’s what I want to say.讓受話者自動介入。
插話:在英語交流中,過多或不當?shù)牟逶挿绞奖灰暈椴欢Y貌的行為。因此掌握特定且恰當?shù)牟逶挿绞胶苤匾?Sorry to interrupt,but.../Sorry,but did I hear you say...?
轉(zhuǎn)換話題:會話者可隨時改變話題,或引入新的話題,如:Oh,by the way.../That reminds me of...同時學生也應(yīng)掌握如何自然地返回原先談?wù)摰脑掝},如:Going back to.../As I was saying...。
毗鄰應(yīng)對:毗鄰應(yīng)對指的是一輪話段的前后語(即始發(fā)語和應(yīng)對語)彼此鄰接,相互關(guān)聯(lián)。如提問、邀請、道歉、贊揚等,為了順應(yīng)交際一方的要求,另一方需立即給予反應(yīng)。通常反應(yīng)有兩種:預期反應(yīng)和非預期反應(yīng)。預期反應(yīng)多為認可,如接受邀請、答應(yīng)要求。非預期反應(yīng)多為拒絕,如拒絕邀請、拒絕要求。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作出非預期反應(yīng)更為困難,此時需要道歉或陳述理由。語言必須委婉恰當,否則可能會顯得不禮貌,如:Would you join us?不能直接回答“No...”,而應(yīng)表達為“Thanks,I’d love to,but...”。
結(jié)束話題:熟練掌握結(jié)束語有助于避免唐突,準確理解發(fā)話者的用意,自然及時地結(jié)束對話。如:It’s been nice talking to you.../Well,I don’t want to keep you from your work.../We must get together sometime.
2.2掌握交際策略
交際策略是有助于語言表達、實現(xiàn)交際意圖的一種手段(Faerh Kasper,1983;Paribakht,1985:15-19)。學生在對英語掌握有限的情況下,運用交際策略可以有效地達到交際目的,彌補語法或詞匯的不足。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yīng)向?qū)W生介紹以下幾種交際策略。
回避:避免談?wù)撚糜⒄Z無法表達或不想表達的話題和信息。比如,學生使用熟悉的、簡單的詞或結(jié)構(gòu)代替沒有把握的詞或結(jié)構(gòu)。遇到不想或不能回答的問題時,可以選擇自然地偏離話題。如果學會了如何回避話題,或者能將話題引向自己想要表達的方向,將會大大增加學生的自信。
迂回:用直接描述物體成分或行動特征代替使用目的語或結(jié)構(gòu)。通??捎眠@樣的表達方法:something you can...with/a kind of...。該策略的使用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詞匯量和語法知識,同時表達應(yīng)力求簡潔,過于繁瑣的表達會影響交際的正常進行。
近似:用與說話人所需的詞很相近的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避免交流中斷。也可使用一些“萬用詞”,如thing,stuff等。
求助:直接向會話者詢問某一正確表達法,如:What’s the word for...?/What do you call...?或者要求對方重復或澄清自己沒有聽清楚的內(nèi)容,如Pardon?/Sorry,what was the last word?/What do you mean?/What are you trying to say?
概括:總結(jié)對方所講內(nèi)容,并請求對話者幫助核實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如:You mean.../If I’ve understood correctly.../So are you saying that...?
確認:檢查對方是否理解自己表達的內(nèi)容,如:Is that clear?/Are you with me?或?qū)Ψ绞欠裾凶⒁饬A聽,如:Did you hear what I said?打電話時可用“Are you there?”。
拖延:運用套語、填充詞、重復等手段,幫助說話者贏得思考時間,梳理思路,提高口語表達的自然性。例如:Well,now let me see/The thing is.../How shall I put it?
2.3把握語用環(huán)境
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應(yīng)注重分析對話的語用環(huán)境,從而使學生明確說話人的真正意圖,保證交流的順利進行。
語用環(huán)境是指語言的使用環(huán)境。它是正確理解語義的一個先決條件。只有借助語境才能獲得正確的話語信息,使交際活動順利進行。例如,What a nice car you have!說話人的意圖可能是恭維,也可能是驚訝“我不知道你這么富有”,或是說話人的車壞了希望能借聽者的車使用。這需要透過文字的表面含義,依靠具體語境來分析說話人的真正意圖。目前很多口語教材沒有充分考慮到語境因素,學生不能在實際交流之中有效運用背誦過的句型。教師可有意識地將需要語境理解的句子編入對話之中,要求學生用不同的句子替換,使學生意識到在不同語境下,一種語言形式可以有多種含義。
在日常語用環(huán)境中,言語行為的實施具有間接性即間接言語行為,它表示通過一個言語行為間接地實施另一個言語行為。例如,Could you open the window,please?并非一個真正的問句,其目的是讓聽話者打開窗戶。在日常交談中出現(xiàn)的大多是間接言語行為。再如I wonder if you could post this letter for me.并非表示“我很好奇你是否有能力去寄信”,而是間接婉轉(zhuǎn)地要求聽話者為發(fā)話者寄信。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特別是在學習初期,很容易單純地理解言語的表面文字含義,誤解句中的間接言語行為。因此,教師應(yīng)通過具體語境幫助學生盡早認識英語間接言語行為,并鼓勵他們在達到一定水平后自然地將其運用于交際過程中。
2.4了解文化背景知識
文化和語言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每種語言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習俗。缺乏對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可能給會話的展開帶來障礙,影響交流的進一步推進。例如,外籍教師有時會夸獎學生“Your English is good.”或“Your bag is pretty.”,他期待的回答是“Thank you.”。但是中國學生的回答往往是“No,my English is poor.”或“No,my bag is normal.”,此時,外教可能會覺得自己說錯了話而感到尷尬。不僅如此,缺乏跨文化背景知識還會影響話語表達的得體性。例如中國人常以職務(wù)相稱,如朱經(jīng)理、周局長等,但西方人除了少數(shù)職業(yè)可以用作稱呼如doctor,professor等,很少會以職務(wù)相稱。同樣中國人喜歡在稱呼前加“老”或“小”字,如老王、小周,但在西方文化中,“老”意味著衰老,“小”則顯得幼稚。
口語課堂中教師需要適時講授與對話內(nèi)容相關(guān)的文化背景知識,從文化對比的角度分析語言表述的各自特點,使學生了解英美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差異對語言表達的影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如扮演英文電影、電視劇中的角色時,教師要講清楚在具體的文化背景下,各角色的要求和特點,并在練習過程中及時糾正只顧及語言形式的機械對話。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不僅應(yīng)表現(xiàn)為說得正確、流利,還要說得符合習慣、表達得體。學生只有了解英美文化知識后,才能避免語用上的錯誤。否則,他們可能完全依照中國人的習慣講英語,背離了口語教學的目的。
3.結(jié)語
教師可以將以上四部分內(nèi)容的教學進行有機結(jié)合,貫穿于口語教學之中。例如在一個兩人進行的role-play中加入間接言語行為,使學生理解語用環(huán)境的作用;然后加入一名學生,該學生此時需要運用會話技巧中的插話技巧;接著要求學生指出該對話中符合英美人表達習慣的內(nèi)容;最后將對話改為打電話但通信信號斷斷續(xù)續(xù)的情況,該過程中學生必須使用交際策略中的求助、確認、概括等策略。
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要循序漸進,更要持之以恒。只要系統(tǒng)掌握口語技能,并在實踐中反復練習,學生的口語能力將產(chǎn)生質(zhì)的飛躍。
參考文獻:
[1]何自然.語用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何自然.語用學于英語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3]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4]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M].北: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2002.
[5]高海虹.交際策略能力研究報告——觀念與運用[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1).
[6]Faerch,C. Kasper,G.Strategies in Interlanguage Communication[M].London:Longman,1983.
[7]Paribakht,T.Strategic competence and language proficiency[J].Applied Linguistics,19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