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生物實驗教學中常用的生物玻片標本制作方法有涂片法、裝片法、切片法等。本文對常用的生物玻片標本的制作技巧進行了總結(jié),以提高生物實驗教學水平。
關(guān)鍵詞: 生物實驗教學 生物玻片標本 制作技巧
在生物實驗教學和課外科技活動中,經(jīng)常需要制作生物玻片標本。筆者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現(xiàn)把生物玻片標本的制作技巧總結(jié)如下:
1.玻片的清洗
玻片的清潔將直接影響到制片質(zhì)量,所以制作玻片標本的第一步是要對載玻片和蓋玻片進行清潔處理。
1.1新購買的玻片不能直接使用,要先浸泡于95%酒精中,以去除表面的附著物質(zhì),臨用前取出,晾干或烘干備用。
1.2使用過的舊玻片,先用肥皂水或洗衣粉水煮沸0.5h,冷卻后用軟毛刷刷掉臟物,用流水沖洗干凈后,置于95%酒精中備用。如果是石蠟切片可先放于二甲苯(可用制片時回收的廢棄二甲苯,既避免污染環(huán)境又節(jié)省實驗成本)中浸泡數(shù)小時,把封片用的樹膠溶解掉,將蓋玻片和載玻片分開后,再用肥皂水煮沸。對于很臟的舊玻片可先用洗液浸泡24h(洗液配制:取重鉻酸鉀50g,加水300ml,加熱攪拌溶解,待其冷卻后,徐徐注入濃硫酸250ml,邊加邊攪拌即成,可長期使用),取出用自來水沖洗干凈后,置于95%酒精中備用。
2.涂片的制作
2.1取材要快速,避免發(fā)生細胞自溶現(xiàn)象;操作要輕巧,防止損傷細胞結(jié)構(gòu)。
2.2涂片要均勻,厚薄要適度,太厚細胞堆疊,太薄細胞過少,都會影響觀察。操作時,以在載玻片上涂上淡淡的一層樣品為宜。如果樣品細胞密度過大,如精液過濃可用生理鹽水稀釋后再做涂片。
2.3制作血涂片時,須用雙蒸水,否則易引起染料沉淀;Giemsa染液對酸堿度極敏感,當染液偏酸時,紅細胞染成紅色,偏堿時則染成藍色,所以最好用pH6.8—7.0的緩沖液來配制染液。
3.裝片的制作
3.1在觀察動物組織細胞的臨時裝片時,為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應根據(jù)動物種類的不同使用相應的生理鹽水。如哺乳類等溫血動物用0.9%生理鹽水,兩棲類等冷血動物用0.65—0.7%生理鹽水,無脊椎動物用0.45%生理鹽水,海產(chǎn)無脊椎動物可用過濾海水。
3.2染色可使觀察更清楚,除了碘液(碘0.5g、碘化鉀1g、水150ml)以外,還可用1%美藍或甲基綠(0.5%甲基綠100ml,醋酸1ml)染色。
3.3制作半永久裝片,可用甘油封片。將固定、染色過的標本放入5%甘油中,用紗布封口,放在陰涼處2—3天,使水分蒸發(fā)、甘油變濃后,吸一滴帶有標本的甘油于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對于怕壓、易碎的標本,可在甘油的兩邊放兩根細玻璃絲,再加蓋玻片。
3.4制作永久裝片,一般用樹膠封片。封片前,要先將固定、染色過的標本經(jīng)各級酒精及兩次純酒精脫水、每級15min,然后用酒精二甲苯等混液、兩次純二甲苯透明各15min。處理小型的浮游生物,在換液時可離心,使其沉淀,便于操作。
4.切片的制作
4.1徒手切片
在常規(guī)的徒手切片制作中,效果不好控制,且易切傷手指??蓪U棄的唇膏盒廢物利用,清洗干凈后,切削合適的蘿卜、土豆等作為夾持物插入盒內(nèi),旋轉(zhuǎn)盒底,夾持物及材料可隨意升降,用刀片沿管口平切,即可獲理想切片。
4.2石蠟切片
4.2.1多采用Bouin氏液(苦味酸飽和水溶液75ml+福爾馬林25ml+冰醋酸5ml)固定24h后,移入70%酒精保存。如需長期保存,可在70%酒精中加入10%甘油,以避免標本發(fā)脆。
4.2.2在脫水換液時,可用吸水紙將標本表面水分輕輕蘸掉,再投入到下一級高濃度酒精中,這樣可提高脫水效果。
4.2.3透明時如果室溫較低,可適當延長時間或置于溫箱中加熱。
4.2.4浸蠟要選用適當熔點的石蠟,一般春秋季室溫20℃左右時,用熔點52—54℃的石蠟,冬季用熔點45—50℃的石蠟,夏季用熔點56—58℃的石蠟。用過的蠟可收集起來熔化過濾后再次使用,并且舊蠟比新蠟還好用。浸蠟時要控制好蠟溫,溫度過高會使組織燙壞,操作時注意以蠟缸邊緣有少量蠟凝固為宜。
4.2.5對于卵黃多的材料如蛙卵、魚卵等,采用常規(guī)的制片方法不易成功。筆者對脫水、透明和浸蠟等關(guān)鍵步驟進行了改進,效果良好,具體為:將固定后、保存于70%酒精的標本移入80%酒精1h→95%酒精+氯仿+冰醋酸混合液1h(95%酒精與氯仿體積比1∶1,每100ml加5ml冰醋酸)→叔丁醇+氯仿+冰醋酸混合液1h(叔丁醇與氯仿體積比1∶1,每100ml加5ml冰醋酸)→松油醇1h→松油醇與石蠟1∶1混合液30min→石蠟Ⅰ30min→石蠟Ⅱ30min→石蠟Ⅲ4—5h。
4.2.6蠟塊修整時,從標本的四周距離蠟塊邊緣要有2—3mm,修整成長方體或正方體以利于切片時能連成蠟帶。夏季室溫過高,可將蠟塊放于冰箱中保存,以保持硬度,切時取出。切片刀要鋒利且潔凈。
4.2.7蘇木精與伊紅(HE)染色法最關(guān)鍵的步驟是分色。蘇木精染色后的切片呈深紫紅色,在分色時可經(jīng)常取出切片,背面襯一張白紙對著光線看,當切片褪色至淺紫紅色即可。初學者須用顯微鏡檢查,鏡下細胞核結(jié)構(gòu)清晰即停止分色。
4.3冰凍切片
4.3.1根據(jù)所切材料的性質(zhì),調(diào)節(jié)所需的溫度。腦、淋巴結(jié)、甲狀腺、肝臟、脾、骨髓等,適宜溫度為:0—-15℃;舌、肌肉、腸、胰臟、前列腺、子宮、卵巢等,適宜溫度為:-15—-30℃;脂肪宜用-30—-60℃。
4.3.2材料的冰凍程度要掌握好。冰凍過度,切片易碎也易損傷刀口;冰凍不足切片會呈粥糜狀。冰凍適度時,組織塊上端的白霜即漸消失,和刀接觸時,發(fā)出嘶嘶細小的聲音,并有輕度阻力感覺,切出的切片大部分都能卷附在切片刀上,如連續(xù)地進行切削,切片能連接起來,自下而上卷轉(zhuǎn),投入水中,好的切片即能自然伸展開來,絲毫看不到有條紋和傷痕。
4.3.3切片的動作要敏捷,因為冰融會影響切片。如遇切片破碎時,宜檢查組織塊中部,若中部還軟,說明冰凍不足,應繼續(xù)冰凍;如冰凍過硬,稍等片刻再切,如仍切碎或不完整,應檢查刀口,更換位置再切片。
4.3.4冰凍切片可以不貼片進行染色,也可貼片后染色。如果操作細致,不加貼附劑切片亦可粘牢于玻片上。如果切片易脫落,可先在玻片上涂一薄層蛋白甘油,然后將玻片插入水中用彎頭小玻棒幫助把切片撈起,擺正位置,放于37℃溫箱內(nèi)烘干,入70%酒精5min,即可染色。
參考文獻:
[1]胥維勇,楊群.不同組織在石蠟包埋中的方法和體會[J].中華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2003,12(2):338.
[2]倪春娟.動物肝細胞玻片標本制作方法的改進[J].長治醫(yī)學院學報,2003,17(4):305-306.
[3]葉祖云,阮少江.綠竹筍的石蠟切片制作[J].寧德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17(2):140-141.
基金項目:淮海工學院教學改革立項課題(200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