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身勢語是指語言或非語言交際中具有交際意義的身勢動作。它是非語言交際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包括手勢、面部表情、目光接觸、身體接觸等。它的交際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所以我們應當了解和探索關于身勢語的一些由來和發(fā)展,進而了解身勢語在交際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身勢語間有相似之處,但有些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身勢語所代表的意義并不完全相同。本文對比研究了身勢語在中西文化中的差異,以求達到理想的交際效果。
關鍵詞: 身勢語 中西文化 差異 對比
身勢語是人們相互交流的重要媒介,它涉及的范圍很廣,如身體動作、姿勢、目光、面部表情、四肢動作、坐力姿態(tài)和接觸等。但由于文化傳統(tǒng)和風俗習慣不同,身勢語也不盡相同,同一種手勢在不同的文化中所表達的意思可能就有很大差異。因此,為了減少跨文化的障礙,我們必須了解一些中英身勢語之間的差異。下面主要針對手勢、面部表情、目光接觸、身體接觸在中西文化中進行對比。
一、手勢
提到非語言行為,首先會聯(lián)想到手勢。手勢語在整個非語言交際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是身勢語的核心。它通過手和手指的動作和形態(tài)來代替語言交流和思想表達。但手勢在各國有不同的含義,不同的文化背景賦予手勢不同的交際功能。手勢動作稍微不同,就會與原來的意圖大相徑庭;對某種手勢理解錯了,也會引起意外的反應,猶如人們在不合適宜的場合下說了不合適宜的話語。
表示“勝利”,英美人是用食指和中指構成V形,并且手心面向別人。在中國,表示勝利的方式是高舉雙臂,在空中揮舞著雙手,正如人們經(jīng)常在體育賽事中看到的那樣,中國運動員獲得獎牌后站在領獎臺上舉著雙手揮動著手中的鮮花。如今隨著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人漸漸使用V形來表示勝利。此外,這一手勢還可以用來表示數(shù)量2,并且此時不管手心還是手背面向對方意義一樣,但在法國手心面向自己的時候就是一個侮辱性的動作。
招呼人過來的手勢,英語國家的人是食指朝上向里勾動。中國人對此較為反感,因為這一手勢在中國文化中具有挑釁的意思。中國人是用手掌向下朝自己方向招動來招呼別人。英語國家的人使用這一手勢,是讓人“慢一點”,如果手掌向外舉起向下招動,則表示“你好”或“再見”。此外,中國主人常見“老外”在酒足飯飽時,一只手放在自己的喉頭,手指伸開,手心向下,(常會同時說道:I’m full up here.)然后在自己的脖子上一橫,這一手勢在中國文化中表示殺頭、威脅的意思,而在西方國家是代表我已經(jīng)吃飽了,已經(jīng)到脖子這兒了。在表示害羞的手勢中英語國家是雙臂伸直,向下交叉,兩掌反握,同時臉轉向一側,就表示害羞。而中國人表示害羞時,喜歡用手臂捂住臉,頭向一側低垂。同樣,在祈禱和發(fā)誓時,漢英身勢語也是有所差異的。祈禱時,中國人一般是雙手合十虔誠地放在胸前,英美人則是“keep one’s fingers crossed”,即用中指搭在食指上。發(fā)誓時,中國人是用手指向天或太陽發(fā)誓,有成語曰:“對天發(fā)誓”或“指天誓日”。而英美往往有兩種方式表示發(fā)誓。一種是舉起右手,伸開手掌,有時會將左手放置在《圣經(jīng)》上;另一種則是用右手高舉《圣經(jīng)》。
二、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對于交際的重要性是公認的,但其中的多種文化內(nèi)涵卻難以估量。可以說面部表情對非語言交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其變化也是人們在交際過程較容易留意到的。由于生理特征,人們在用面部表情來表示情感的時候具有較多的共性。正是由于共性較多,以致人們在交際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因文化造成的差異,沒能正確理解其行為含義,常會引起交際雙方的尷尬、困窘,甚至誤解。
微笑是一種常見的面目表情。在中國和英語國家的文化中,微微一笑表示略有快意;張嘴露齒而笑表示較大的歡快情緒;嘴張得越大,牙齒露得越多,所表達的歡快之情越強。但在日常行為舉止中,中國人的謙虛態(tài)度和英語國家的人的自負態(tài)度之間確實出現(xiàn)了值得提起的差異。受到了別人誠懇贊揚時,中國人一般都會從動作到語言給予否定,臉上表現(xiàn)出“否認”、“不能接受”、“不相信”等表情;而英語國家的人受到贊揚時一般是報以微笑、接受贊揚并說“謝謝”,這種態(tài)度在中國人看來,似乎不太謙虛,太驕傲或太自負了,反過來,英語國家的人認為中國人過于謙虛。還有一個面部動作,那就是“伸舌頭”。中國人在表示十分驚愕或知道自己做錯事后會伸伸舌頭(尤見于女性和小孩),而美國人朝別人伸舌頭則表示對此“不屑一顧”。
三、目光接觸
目光語是眼神、目光傳達信息,表達思想感情,是人們非常重要的交際手段。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說明通過眼睛及眼神,我們就可以了解別人的內(nèi)心世界。但由于各國文化的異同,它們之間所表達的意思也不一樣?!袄纾河⒚绹业娜藶橹袊嘶乜磿r間過短而反感,認為看不起自己,而中國人卻感到英語國家的人在交談中總愛死盯著人,尤其是中國女子對英美男子的這種盯視感到極不自在,這就是中西方不同文化傳統(tǒng)和習慣的結果”,在交際時,美國人往往先進行目光接觸,表示對對方的談話感興趣,但是,他們并不目不轉睛或死死地盯著看,他們看一眼之后就把視線移開,或從一只眼睛移到另一只眼睛,之后再目光接觸。這種目光傳遞的信息是:“我在聽你的談話,而且也不冒犯你隱私?!边@種行為也傳遞“我與你平等”的信息。中國人那種謙卑的目光行為對美國人來講,也可能意味著“我把你排除在外”,而美國人那種頻繁的目光接觸對中國人來講,也可能是不禮貌乃至侵犯性的行為。正如習語所說:“Don’t believe those who dare not look straight at your eyes.”(不要相信那些不敢正視你眼睛的人。)這也是為什么中國人與英美人握手時可能會造成誤會的原因所在。
還有關于“目光禮節(jié)”的差異,如:中國的會議和報告常常是發(fā)言人一個人在專心地讀稿,而聽眾可看、可聽、可記筆記甚至可翻閱資料,發(fā)言者很少和聽眾進行目光交流。但在美國人就可能認為對聽眾態(tài)度冷漠,聽眾也對發(fā)言人不大尊敬。因此我們在與西方人交際時,應該做到把握其中的分寸,通過這些比較可以幫助人們克服在跨文化交際中所產(chǎn)生的障礙。
四、身體接觸
身體接觸主要指雙方通過身體部位接觸而交流信息的方法。中國人屬于低接觸文化,見面招呼往往僅限于點頭、舉手問候、握手等方式,好友重逢也不過是拉拉手或輕輕打幾拳。在英語國家,同性和異性間的人們都有互相擁抱和親吻的習慣,這兩個動作中國人是無法接受的,因為在中國一般只有情人或夫妻之間在私下才會這樣做。
在中國,同性好友經(jīng)常有勾肩搭背、手拉手之類的親密動作,對英美人而言就覺得非常別扭,因為在他們那邊通常是“同性戀”所為。還有,在英美國家,如果確實因為擁擠或不小心發(fā)生意外碰觸,大多數(shù)會立即表示道歉,而在中國卻很少,因為他們對于公共場合的擁擠早已習慣,比如,買菜“貼身緊逼”是經(jīng)常的事,那你還需要道歉嗎?
身勢語在特定的場合下可以成為表達思想和感情的一種交際方式或手段,往往帶有比較強的感情色彩。身勢語有時單獨使用,有時與口頭言語一起使用。如果使用得好,可以取得較好的交際效果。反之,可能會使對方感到不愉快或處于尷尬的地位。因此我們必須了解身勢語的方式和含義,了解中西身勢語之間的差異,從而在以后的日常交際中進行更好的、有效的溝通,不至于引起不必要的誤解。
參考文獻:
[1]畢繼萬.跨文化非語言交際.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2]楊平.非語言交際述評.載.外語教學與研究,1994,(3).
[3]李杰群.非語言交際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4]賈玉新.跨文化交際.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5]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