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課堂小組討論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在新課改中被廣泛運用,但從實際操作和教學效果來看,還是存在很多問題。針對如何提高它的實效性,優(yōu)化英語課堂教學,本文從教學實踐中的常見現(xiàn)象分析著手,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關(guān)鍵詞: 課堂小組討論 合作學習 有效教學 教學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義務(wù)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開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闭录嬷薪淌谝仓赋觯瑧?yīng)“大力發(fā)展相互協(xié)作、合作的小組活動”。新課標倡導采用活動途經(jīng),因此教師們應(yīng)很注重學生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tǒng)利用各因素之間的互動,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組織方式,其實質(zhì)是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zhì)和學習習慣。而課堂小組討論是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教學活動形式之一。學生可以在活動中表達思想和觀點,鍛煉能力,豐富知識,開闊視野,能夠培養(yǎng)合作精神,提高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因此,這一活動受到廣大英語教師的普遍重視。但從實際操作和教學效果看,這一活動存在很多問題。如有些學生把討論當成閑聊,有些學生用母語交流,有些學生甚至把小組討論時間當成休息時間,態(tài)度不積極等。所有這些問題使小組討論效果不佳,直接影響整個課堂教學。筆者認為正確開展小組討論活動,才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
二、問題的歸因
1.時機不當,濫用小組討論活動。
有些教師為了體現(xiàn)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理念,不管問題是否具有探究性,都拿來進行小組合作,導致問題過于簡單或過難,小組討論只是作為形式表現(xiàn)出來,而不管其是否有效。這說明:教師沒有真正領(lǐng)會“小組合作學習”的內(nèi)涵和本質(zhì)。
2.規(guī)則不明,教師沒有做好必要的指導。
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活動時,教師缺乏目的性的指導,小組合作學習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tài)。如:有的教師經(jīng)常采取隨機分組的辦法,很少考慮每個小組各成員的學習、能力、性別等個體差異的均衡搭配,還有的教師片面追求形式,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討論等。
3.評價不全,教師的評價固定化。
建立合理的小組討論活動評價機制是為了引導小組成員向更有利的方向發(fā)展。但是在實踐中我們往往發(fā)現(xiàn),教師對活動的評價往往是“團體目標評價”,即根據(jù)預定的目標對每個小組的總結(jié)發(fā)言打一個團體分數(shù),而沒有關(guān)注學生個體反應(yīng),或是評價重結(jié)果、輕過程。這樣就使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失去學習興趣。
4.分組不科學,學生參與度不均衡。
小組成員各行其事或合作任務(wù)被個別學生包攬的情況屢見不鮮。
三、解決的策略
1.精心策劃話題,調(diào)控討論的焦點。
討論的話題需要精心策劃,教師不僅要考慮討論的主話題,還要列出子話題以及與主話題相關(guān)的啟發(fā)性問題和相關(guān)信息等,給學生必要的提示,使其有話可說。否則,討論就會浮于表面或出現(xiàn)跑題等現(xiàn)象,收效甚微。
以某節(jié)教學研討課為例,在教學SEFC BOOK 2A Unit 9 “Saving the Earth”時,授課教師出示“雙手捧起地球”的圖片,并要求學生就“What is happening to the Earth?”這一問題展開討論時,學生馬上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地討論起來,但是他們講來講去也就是簡單幾句話:“The environment is polluted,population is too large.Rivers are too dirty.”當?shù)诙我髮W生合作討論:“Is there any pollution in our school? What can we do to make our school clean and beautiful?”時,由于缺少課前調(diào)查的準備環(huán)節(jié),學生的討論內(nèi)容相當膚淺。很顯然,這次的小組合作學習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相反,另一位老師在上這一課時,設(shè)計了一個話題:“Suppose you are the Chinese student who is to attend the coming Earth Summit.What problems will you talk about?Why are they worth your attention?”該話題新穎有趣,有利于激起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欲望。同時它屬于聯(lián)想式討論,要求學生利用已學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活動。學生以地球峰會為主線,運用課文中所學詞匯充分發(fā)揮想象,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次討論效果出奇地好:由于有話可說,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思維相當活躍。因此,筆者認為,教師在組織課堂小組討論之前,應(yīng)深入研究課文,理出課文的基本框架,確定話題是否基于課文之上,能否挖掘課文的內(nèi)涵,討論內(nèi)容是否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否激勵其有感而發(fā)等。
2.合理分組,調(diào)控小組討論中的自主程度。
小組討論增加了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但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學生參與度極不均衡,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發(fā)言的機會多,而另一些學生卻習慣于當聽眾,很少甚至不發(fā)表個人意見,漸漸地,他們就對語言學習活動失去興趣。因此,教師對全班學生的分組情況要認真分析和研究,除考慮學生人數(shù)、性別、英語學習能力等因素外,還要注意學生的個性特點,每組都要安排較為活躍的學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教師還要重新分組,以維持合作小組的“新鮮度”。對角色的分工也要明確到位,內(nèi)設(shè)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并經(jīng)常對小組成員進行角色轉(zhuǎn)換,盡量增加每個學生的參與度以保證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同時,無論是小組討論還是全班交流,都要求學生注意傾聽,有時還可以叫學生復述別人的觀點或?qū)e人觀點作出評論,這樣學生就會投入其中,避免閑聊等現(xiàn)象發(fā)生了。
3.調(diào)整教師角色,做好必要指導。
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要任務(wù)之一是幫助學生從依賴性學習轉(zhuǎn)向自主性學習。自主學習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探究。但是自主并不意味著在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對學生活動放任自流。如果課堂小組討論缺乏教師的組織和指導,就很容易變成無序活動。我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不少討論看似激烈,但卻體現(xiàn)不出學生語言水平的長進。因此,教師應(yīng)在小組討論活動中仔細考慮學生的需求,履行好其指導者和幫助者的職責,應(yīng)盡量深入到每個小組,認真傾聽大家的發(fā)言,適當?shù)嘏c小組進行交流,及時點撥,及時排除障礙。
以教學SEFC BOOK 2A Unit 10 “Frightening Nature”為例,小組討論的內(nèi)容是我國本部沿海地區(qū)的臺風現(xiàn)象,并要求學生描述臺風中的自然景象與人們的心情。如果不少學生在討論中只會運用terrible,frightening,fall down,blow away等幾個簡單的詞匯和單詞的句型時,教師就要鼓勵學生用多種表達方式表述。
又如,在教學SEFC BOOK2A Unit 9 “Saving the Earth”(speaking)時,筆者給出的論題是:Coal is /isn’t a valuable resource.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只會用簡單的句型:“I think.../in my opinion...”筆者就給學生提示運用其他句型:“We must make sure that.../It’s clear that.../I believe that we must.../I’m for.../I can’t imagine that.../It could be better if we...”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這種學習方式下既能學會與其他同學合作又能學到知識。
4.充分聽取匯報,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學生小組活動結(jié)束后,有的教師只選擇平時表現(xiàn)突出或自愿匯報的小組向全班匯報,使得那些沒機會匯報的小組產(chǎn)生被忽視感,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悅感。久而久之,有些學生就會失去參與的興趣從而失去對英語的興趣。因此教師應(yīng)盡量讓每個小組都有匯報的機會,如果時間不允許,可安排未匯報的小組在下次課上匯報,或把這些組整理的結(jié)果粘貼在教室里讓其他小組共享。如在教學SEFC BOOK 2A Unit 4 “A Garden of Poem”(speaking)時,筆者讓學生認真讀課文給出的limerick:
A large lady from Coru,
Wished to travel to peru.
But whether buses or trains
Or boarding aeroplanes,
There wasn’t a door she’d get through.
接著讓學生總結(jié)出這首limerick的pattern:aabba,然后要求他們進行小組討論作出一首limerick。結(jié)果幾乎每個學生都表現(xiàn)出極大的創(chuàng)作熱情,每個小組都寫出了一首limerick,有些甚至相當出色,超乎筆者的想象。交流時,每個學生都有極大的表現(xiàn)欲。所以筆者把他們的作品集中整理并打印出來,貼于班級的墻報上。這樣每個學生的成果都被拿出來共享,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學習積極性更高了,教學效果也充分體現(xiàn)出來了。
5.活動評價既重視集體成果又重視個人貢獻。
小組討論的結(jié)果運用應(yīng)體現(xiàn)民主性、廣泛性、檢查反饋性。如果教師只安排討論而不重視討論結(jié)果,或?qū)φn堂小組討論活動的評價往往只注重小組最后的匯報,忽視了在整個討論過程中組員的個人貢獻,那么學生沒能體驗到自己的進步就會覺得這種學習形式索然無味,因而降低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小組討論后都要給出一份小組活動個人貢獻評價表,肯定和鼓勵個人貢獻。
如:在教學SEFC BOOK 2A Unit 5 “The British Island”(writing)時,筆者給出話題:“Describe your own town”匯報完后筆者給每個學生一份評價表。
每個學生都對自己在小組討論中所做的貢獻作出了評價,并且在以后的類似活動中都特別注意自己的表現(xiàn)。久而久之,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就能主動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豐富知識,開闊視野,提高學習英語的主動性。
四、結(jié)語
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隨著高科技的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變得尤為重要。作為英語老師,我們應(yīng)該根據(jù)英語學科的特點,盡量引導學生之間的合作。同時小組合作學習也是我國新課改所倡導的學習方法。實踐證明小組討論活動運用得當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優(yōu)化英語課堂教學。合理調(diào)控課堂小組討論既要突出學生之間的互動,也要體現(xiàn)師生之間的互動及情感的交感。教師應(yīng)深刻理解討論活動的目的并且掌握好這種教學模式的策略。
參考文獻:
[1]Brown,H.D.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外語與教育研究出版社,2001.
[2]陳堅.科學課怎樣去“探究”?[N].中國教育報,2003-8-24(3).
[3]Nunan,D.The Learner-centered Curriculum:A Study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朱旭冰.課堂教學活動的反思與探索:小組討論活動的誤區(qū)及其優(yōu)化對策[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5,(2):16-18.
[5]陳蕾.課堂小組討論中的誤區(qū)及對策[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5,(3):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