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呼吸是歌唱的基礎(chǔ)。呼吸的狀態(tài)應該是自然有支持的。
關(guān)鍵詞: 自然 支持 穩(wěn)定
呼吸是人類運用呼吸器官維持生命的一種本能活動。說話時的呼吸是自然本能的運動,歌唱中的呼吸也是建立在這種自然呼吸的基礎(chǔ)上的。正確的呼吸方法對每個歌唱者都是至關(guān)重要的,所以應該把歌唱呼吸的掌握和運用放在教學工作的首要位置。英國聲樂理論家弗·凱爾塞曾說過:“只有知道怎樣呼吸的人才能歌唱?!蹦敲?,什么是正確的呼吸呢?怎樣才能使學生正確地把握和運用呼吸呢?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讓學生理解正確的呼吸步驟
1.吸氣。吸氣時,胸部自然挺立,胃、腰部自然放松,膈肌下降,兩肋、后背向外擴張,喉嚨打開,像聞花兒的香味一樣,氣息徐徐地吸入肺葉的下部、背部,歌唱者感覺氣息吸到了小腹或骨盆,其實氣息只能吸到肺里。
2.靜止。氣吸到小腹之后,吸氣的肌肉群組有個瞬間很快地靜止,即柔和的停止氣息,既不進也不呼出,靜止也可以理解為保持,保持吸氣肌肉群組吸氣時的擴張狀態(tài)。此時胃部是繃著的,喉嚨保持吸氣時的打開狀態(tài),喉頭位置也是低的,瞬間的靜止是歌唱時以吸氣動作轉(zhuǎn)化為呼氣動作的過渡階段。
3.呼氣。呼氣時要保持吸氣的狀態(tài),在吸氣的同時,嘴要自然張開,與鼻子同時吸氣,橫膈膜在呼氣時,保持下沉的狀態(tài),逐步放松,此時要努力控制氣息,使之徐徐地吐出,形成歌唱的氣流慢而均勻地通過聲門發(fā)出聲音,并將聲音送出已經(jīng)打開的共鳴腔體,做到有控制的呼吸。
4.松弛。呼氣結(jié)束,即將進行下一次吸氣的時候要放松一下,這尤為重要。即在保持胸部自然挺立的同時,迅速放下并放松橫膈膜、腰肌、腹直肌使他們保持瞬間、恰當?shù)乃沙?。同時吸氣肌肉群組立即還原吸氣時的擴張狀態(tài),應注意的是:橫膈膜放下的時候,小腹是微微、積極地向里收縮的,而不是向外突出的。只有瞬間的、恰當?shù)乃沙?,才能使聲音不間斷地獲得結(jié)實而有力的呼吸支持。這種支持下的聲音,給人用心在唱、全身心在唱、發(fā)自肺腹在唱的感覺,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二、良好的呼吸決定喉頭的穩(wěn)定
喉頭是人聲的聲源體。歌唱發(fā)聲時,要求喉頭的狀態(tài)應該是穩(wěn)定的,喉頭穩(wěn)定與呼吸又是密切相關(guān)的,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喉頭穩(wěn)定呢?可以讓學生體會張口呼吸時的感覺,張口吸氣時,喉頭位置的狀態(tài)是穩(wěn)定下沉的,是在一種自然的基礎(chǔ)上的,也是最適合歌唱需要的位置。在聲樂教學中呼吸的把握是必須強調(diào)的,因為喉頭的穩(wěn)定是與呼吸有直接關(guān)系的。當吸氣時,喉頭是隨著氣息向下移動的。這時氣息起著決定作用,如果氣息吸得淺,喉頭就下不來,喉位就高,發(fā)出的聲音就窄亮,缺乏彈性;如果氣息吸得深,就造成人為的壓喉,使聲音黯然、低渾、空洞、不集中,使聲音產(chǎn)生不自然的顫動和抖喉,造成喉頭與頸部肌肉的緊張。只有正確的呼吸才會有正確穩(wěn)定的喉位,才能得到豐富的共鳴和非常好的音色,并且使聲音運用自如。呼吸狀態(tài)穩(wěn)定喉頭位置才會穩(wěn)定,使聲音統(tǒng)一。
三、歌唱中常見的幾個呼吸問題及其幫助呼吸的練習方法
1.有的學生唱歌,沒有氣息支持,沒有胸廓擴展,以致一唱歌就抬肩、縮脖、含胸。第一對肋骨往上提高,吸氣肌肉群用力過大,使得各個肌肉群松緊度失去平衡,自己唱起來不自然,觀眾聽起來就感到聲音不流暢。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讓學生歌唱時伸縮胸肌間及橫膈膜、腰圍及上腹部的富于彈性肌肉尋找支點。在發(fā)聲活動中,有兩個支點,其一在胸聲區(qū),即喉頭下部五寸左右位置,是聲音的支撐點。它解放喉頭,擴大中低音區(qū),使聲音飽滿而有彈性。其二是橫膈膜,它是氣息支撐點,能保持足夠的氣息。用嘆氣、聞花香的感覺吸氣,尋找呼吸的這兩個支點,這樣學生歌唱時才會得到強有力的支撐,使歌唱自然、流暢。
2.有的學生錯誤地理解氣息發(fā)自丹田,往丹田吸氣,將氣推向橫膈膜,壓迫小腹,出現(xiàn)摳胸、哈腰、胃部凹進、小腹突出的姿勢。這樣氣息吸得過深,使氣息僵硬,氣息如死水一潭,導致歌唱氣流不暢,音準偏低。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讓學生理解正確呼吸不是僵硬死板的,而是流動的,氣息不是吸到小腹或骨盆,氣息只能在肺里,吸得過深氣息就僵硬了。呼吸必須是在自然、流暢的基礎(chǔ)上,所有肌肉群適度松馳與緊張的狀態(tài)下整體的運動,這樣氣息是自然流暢的,歌唱才省力酣暢。
3.有的學生在演唱過程中,經(jīng)常氣息不夠用,越唱越吃力,這與氣息控制不當有關(guān)。氣息不加以控制,呼出的氣太多,喉頭擋不住呼氣時上來的壓力,就失去了良好的氣息支持,最終導致氣息無法控制,漏氣,使得氣息不夠用。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將吸進來的氣保持住,即吸氣肌肉群繼續(xù)工作,使呼與吸相互配合形成對抗,在腰部周圍產(chǎn)生壓力。吸進氣時,使肺部的下部擴張,橫膈膜下降,歌唱時保持在吸氣的基礎(chǔ)上發(fā)聲。這種對抗伴隨著一個樂句的演唱始終,只有在一個樂句唱完時才放松,接著吸氣,一個樂句接著一個樂句,繼續(xù)下去,直至一首歌唱完,這樣氣息就循環(huán)起來,使歌唱自然、流暢。
總之,聲樂藝術(shù)具有嚴格的科學性,而科學的呼吸又是歌唱的基礎(chǔ)和動力,它決定著發(fā)聲方法的正確與否。因此在聲樂教學的實踐中,一定要依靠科學的訓練方法和刻苦鉆研,正確地把握呼吸,使學生能夠掌握科學的發(fā)聲方法,成為一名合格的演唱者,使自己的聲樂教學工作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