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鋼琴教學和鋼琴演奏中,如何處理音樂作品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本文對處理鋼琴作品對應注意的幾個問題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鋼琴作品 處理 問題
在鋼琴教學和鋼琴演奏中,如何處理音樂作品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音樂作品的處理并不單指樂感,也不是一味地追求技術,它是一個融技術、樂感和文化素養(yǎng)于一體的個人素質體系。要想彈好一首鋼琴作品,演奏者首先要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其次要有良好的音樂文化素養(yǎng),所以鋼琴教師和學生要足夠重視這兩點。尤其鋼琴教師,應當具備科學、正確處理作品的能力。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淺述鋼琴作品在處理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正確讀譜
要有快速準確的識譜能力。學生識譜能力的提高直接影響著鋼琴學習的進度,以及個人演奏水平的提高。識譜不只是不準錯音、節(jié)奏和指法等,這些方面固然非常重要,但是這不是識譜訓練的目的。識譜訓練的最終目的是要學生能夠獨立、正確、高效地試奏程度適合的作品,讓學生在表演的狀態(tài)下彈奏鋼琴,而不是簡單地來回重復練習。
在學琴伊始,教師要有意識地要求學生“唱譜”彈奏,甚至還可以增加部分視唱練耳的內容,這是很有必要的。
二、正確分析和理解鋼琴作品
一首鋼琴作品在彈熟練以后,需要進行更深入的處理,這是由技術向情感轉變的過程,是賦予作品以生命力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的首要任務便是對作品正確地分析和理解。其內容包括:作者生平、作品創(chuàng)作年代、背景、調式調性、曲式結構、作品風格等,正確理解和分析鋼琴作品,是完美表達音樂的前提。
音樂與文學很相似,分篇分章,分句分段,一個樂句就像一句話,包含著不同的含義。所以正確劃分樂句就非常重要,如果演奏時沒有劃分好樂句,就像是一篇文章沒有標點符號,彈奏就沒有句感,給聽眾的感覺是密不透風,沒有喘息的機會,整個作品就全亂了。音樂教師必須在學生學習彈奏鋼琴時一句一句地教,這是正確表達音樂最起碼的要求。正確劃分樂句對作品的理解和記憶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旋律的彈奏
1.旋律的彈奏要求準確詮釋作品的內容。怎樣才能做到歌唱的觸鍵呢?首先要有很結實的手指支撐在琴鍵上,但是手腕、肘部、肩膀都要非常放松,所謂前緊后松,即前三個關節(jié)要緊,后三個關節(jié)要松。手臂要像鳥兒的翅膀一樣,要能自由地飛翔,不能緊張、僵硬,要一個一個音地找到正確的發(fā)聲方法,在一個句子里,要把每個音都很優(yōu)美地歌唱出來。要學會用耳朵傾聽,不斷改善觸鍵狀態(tài),不斷提高聲音品質。要把真正的美麗的鋼琴聲音從琴體內激發(fā)出來。
2.力度與語氣的處理。音樂是一種語言,也要講求說話時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這八個字充分說明了力度和語氣對于音樂表達的重要性。
要分析研究整個樂曲中的全部力度記號,弄清楚力度關系的整體布局,找到力度的最高點和最低點;弄清楚每個力度記號的表情意義,做好漸強漸弱。既然音樂是一種語言,就需要教師對學生所彈奏的樂曲以語言的方式給學生講解,讓學生明確每一個樂句、每一個音符的語氣和情緒,并指導學生在彈奏時準確加入各種語氣和情緒。這種練習需要教師有較高的音樂修養(yǎng),并對音樂內在的表現方式十分了解。
3.感情與表情動作的處理。為了更好地、更準確地表現意境、刻化音樂形象,作曲家常常會用各種特性音符如頓音、跳音、和聲等表達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教師給學生講解時要讓學生注意聲音的層次感與清晰度。音樂就像人的吐字,如果口齒不清,就會讓人不明白談話的內容,如果音符不清楚,就會造成雜亂的音響,進而影響人的聽覺感受,就不可能正確地理解作品的內涵了。在練習時要讓學生充分注意到音符的顆粒感,因為它與音符的清晰度密切相關,且要注意到手、腕、肩的放松。
4.正確使用踏板。鋼琴,被人們稱作“樂器之王”,“音樂王冠上的明珠”,而踏板又被人們稱為“鋼琴的靈魂”??梢婁撉偬ぐ宓倪\用在鋼琴演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掌握好使用踏板的技巧,可增強鋼琴演奏的表現力、感染力,使樂曲更具有生命力。不同的作品要求不同的色彩,一般說,古典作品要少用踏板,盡量保持聲音的透明感;浪漫派的作曲家的作品里,伴奏和弦的襯托下的音階半音階不少是作為經過音的,要踩在一個踏板里。同樣,音階、半音階在需要微風拂面的效果時,可以將踏板踩得淺一些。印象派的作曲家如德彪西、拉威爾的作品,雖然在他們的作品的樂譜中幾乎完全沒有踏板的標識,所存在的為數極少的幾個也往往是粗略和模糊的,但是在他們的作品中倘若不使用踏板,很難想象印象派的神奇和美麗將如何去表現。印象主義音樂的流暢、潤澤的聲音,那種連貫的、斑斕的、變化的色彩只有在準確地使用踏板的基礎上才能得以實現。當旋律需要力度的變化、需要增加點厚度、需要“潤色”等的時候,都可以借助踏板。
總之,我們要正確詮釋鋼琴作品,給作品賦予生命力,使我們的彈奏得心應手,使我們的彈奏稱得上是“真正意義的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