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影響大學英語教學的諸多因素中,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對非智力因素的涵義進行了闡述,并指出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從而提出了怎樣利用非智力因素促進大學英語教學的實施建議。
關(guān)鍵詞: 非智力因素 大學英語 英語教學
一、引言
語言學習是一個復雜的認知心理過程和語言技能學習過程,它不僅需要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和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積極參與,還需要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有效促進。在以往的英語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往往只注意智力因素對英語學習的作用,而忽視了非智力因素對英語學習的激勵作用,結(jié)果導致語言學習效果不理想。然而隨著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國內(nèi)外教育界對非智力因素在語言學習中的作用日益重視起來。因此,如何利用非智力因素對語言學習的促進作用,有針對性地實施大學英語教學,盡快提高英語學習成績和語言運用能力成為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非智力因素的涵義
對于非智力因素的涵義,心理學家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數(shù)心理學家認為: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參與學生學習活動并產(chǎn)生影響的個性心理的因素,如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習慣、焦慮等。非智力因素也可以稱作對心理過程有著起動、導向、維持與強化作用,又不屬于智力因素的心理因素。所以非智力因素是一個內(nèi)容十分廣泛、復雜的概念,包含了除智力因素以外的所有的其他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它可以幫助英語學習者確定學習目標,參與并促進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智力活動,使智力因素能夠轉(zhuǎn)化為學習動能,成為推動學生英語學習活動的內(nèi)在因素。非智力因素也可以幫助大學生在較長時間內(nèi)始終不渝地將英語學習進行下去,克服英語學習中的挫折,培養(yǎng)英語學習的毅力。非智力因素對智力因素的補償功能也是非常明顯的,英語學習中經(jīng)常會受到智力因素的制約,這就需要非智力因素充分發(fā)揮其補償功能。
三、利用非智力因素對學習的影響作用,提高英語教學效果
(一)建立師生間的良好關(guān)系。
正如我國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所說:“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愛,教師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池之水,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空虛?!比魏握n程的教學中,教師都應該注意和學生的感情交流和培養(yǎng)。英語教學也是如此。由于英語這一外語并不好學,也并非短時間內(nèi)就能見成效,一些學生就容易討厭學習這一科目,從而把這種情緒遷移到教師身上,時間長了師生間也會產(chǎn)生隔閡。因此,教師需要注意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以便采取更好的教學方案,促進教學。試想,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為了工作而上課,從不關(guān)心、愛護和研究自己的教學對象,無法與學生建立融洽的關(guān)系,即使教師的課講得再好,水平再高,教學效果也肯定難以達到預期的高度,同時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平和文化素質(zhì)。只有當教師擁有淵博的知識、良好的修養(yǎng)、崇高的品質(zhì),才能讓學生喜歡他和他所任教的課程。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教師還要增強語言輸入的可理解性,即教師輸入的語言信息的難易程度及速度要易被學生理解,在英語教學中,為了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教師應多采用英語授課。然而在授課中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教師的語速偏快或表達生硬缺乏感情。結(jié)果導致學生不理解、甚至不愿意去理解教師表達的內(nèi)容,產(chǎn)生逆反心態(tài),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實際情況,正確把握自己的語速,富有感情地進行授課,在言語和感情上同時與學生進行交流,促進師生間良好關(guān)系的建立。另一方面,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可以使師生在溝通上形成默契,在這種情境下,即使授課過程中學生出現(xiàn)了某些聽力障礙,也會積極去思考教師表達的內(nèi)容,輕松地猜測出教師的言語意義,使課堂教學順利進行。
(二)避免學習者產(chǎn)生消極情感,即減少學習者的焦慮感。
語言焦慮是語言學習特有的一種復雜心理,是因為學習者預期不能達到目標或者無法克服障礙的威脅,導致自尊心受挫敗,失敗感上升從而形成的緊張、恐懼的情緒狀態(tài)。美國語言學家Krashen指出情感焦慮在外語過程中起著情感過濾器的作用,抑制了學習過程中目標語的輸入、輸出及內(nèi)化三個環(huán)節(jié),從而會導致學習失敗。因此,外語教學必須能夠成功地調(diào)整學習者的情感因素,盡量減少焦慮感。Stevick認為,語言教學的成功不僅受到于教材、教學手段等因素的制約,更取決于課堂上的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guān)系。所以,輕松課堂氣氛的營造是非常必要的。作為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班級關(guān)系,并制定有利于班級團結(jié)協(xié)作的教學計劃,經(jīng)常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學習者不是以個人的身份而是以小組的成員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受關(guān)注和受評價的范圍擴展了,焦慮感也降低了。其次,教師應加強語言輸出的可寬容性,對學生語言輸出中的錯誤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過多地糾正學生的語言錯誤只會加劇學生語言輸出的緊張心理,使他們產(chǎn)生消極的自卑情緒,進而影響教學效果。此外,教學內(nèi)容的設置需要清晰并具有明確的結(jié)構(gòu),以幫助學生形成現(xiàn)實、合理的目標,通過成功結(jié)果的不斷強化,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使其提高自信心,減弱焦慮感,建立積極的學習情感。
(三)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興趣是人們認識世界、獲得知識、探求真理的一種積極的心理表現(xiàn)。它是推動人們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nèi)在動力,而求知欲的滿足則會使人們產(chǎn)生與更高的認識活動水平相適應的新的興趣。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比鹗恐逃移喗芤舱f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庇纱丝梢娕d趣對于學習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力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創(chuàng)造一個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以便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精神狀態(tài)?!洞髮W英語》教材題材涉及廣泛,內(nèi)容豐富,政治、經(jīng)濟、文學、歷史、風俗習慣等都有介紹。這就要求教師平時應該多注意搜集關(guān)于英語國家民族文化的語言素材,并穿插于課堂教學之中,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西方文化的理解,提高其應用語言的能力,異域的文化背景也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其次,教師也可以使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媒體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多媒體教學突破了抽象語言符號的局限性,把可視的圖像媒體與文本媒體合成起來,再配以音頻媒體,或者將三者有效地分離、剪切,取得互補的感覺效應,可以使學生從音樂、美術(shù)、語言等各個方面擁有美的享受,克服了傳統(tǒng)的聽說教學機械、呆板、枯燥的缺點,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此外,教師還要注意在第二課堂中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例如舉辦英語沙龍、開展英語競賽、排演英語話劇等。
(四)針對學生的不同個性特征,因材施教。
個性是指在一定的社會條件和教育影響下形成的一個人的比較固定的特性。從心理學角度而言,人的個性可分為“外向型”與“內(nèi)向型”。語言教學研究表明:外向型性格的學習者善于表達自己的思想并易于對他人的表達作出積極的反應,有利于獲得更多的語言輸出和語言輸入的機會,但是他們往往不十分重視語言的形式;而內(nèi)向型的學習者可能更善于利用其沉靜的性格對有限的輸入進行更深入細致的形式分析,但他們的不善言談與交際又阻礙了他們在聽說方面的發(fā)展。因此,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性格外向的學習者其聽說能力較性格內(nèi)向的學習者要強,但在語法等知識的掌握上,恰好相反。針對這一問題,作為教師,應該對不同個性的學生區(qū)別施教。對于性格內(nèi)向的學習者,在課堂上應以溫柔善意的提問方式引導其進行回答,逐漸鍛煉這類學生的膽量。隨著回答次數(shù)的增加,學生的害羞、膽怯心理會有所減弱,勇氣增強,從而口語表達會有所改善,聽力水平也會相應地提高。而對于性格外向開朗的學生,教師也應在避免挫傷其積極性的基礎上,有藝術(shù)地指出其在知識掌握方面的不足,促使學生英語學習的進步。
四、結(jié)語
英語的學習與進步并不是智力因素單方面就能夠決定的,非智力因素與其聯(lián)系也很密切。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始終注意并重視非智力因素對教學、對學生的影響,不斷完善教學模式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英語教學效果和質(zhì)量,發(fā)揮其對英語學習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娟,喬修娟.非智力因素對大學外語學習的影響及在教學中的作用[J].山東外語教學,2002,(1):7.
[2]段農(nóng)乾.非智力因素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07,(3):165-166.
[3]康琴莉.語言焦慮與外語學習[J].寧夏大學學報,2005,(1):83-84.
[4]趙凌君.淺談大學英語的人性化教學策略[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1):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