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美國金融危機導致的全球經濟危機使中國外貿行業(yè)受損嚴重,拉動內需便成了當務之急。在金融危機特殊時期,消費券正逐漸成為促銷售、保增長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主要從微觀經濟學角度分析消費券政策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 消費券 消費者 消費政策
中圖分類號:F126.1 文獻標識碼:A
在金融危機特殊時期,消費券正逐漸成為促銷售、保增長的重要手段之一。從短期來看。消費券的使用無疑會刺激國民消費。拉動內需經濟發(fā)展。保障低收入群體的基本生活,發(fā)揮乘數效用,帶動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就業(yè)問題,為后期吸引更多的投資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時,消費券起了政策導向作用。然而,從長期來看,消費券并不能長期影響需求,對中高收入人群刺激效應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超前消費行為。并且必然會導致一定程度的通貨膨脹。
1、消費券不能長期影響需求。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是這樣評價消費券的:“在特殊的條件下采取特殊的辦法,是一項比較可行的選擇。我們的一些城市,比如成都、杭州發(fā)放了一些消費券,據我了解已經產生了一定的作用。對拉動消費起到了推進作用?!弊屑氀凶x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的表述就會發(fā)現,雖然他言及“(消費券)是一種比較可行的選擇”,但同時也講到“(消費券)是在特殊的條件下采取的特殊辦法”?!疤厥狻倍值难韵轮?,消費券固然有拉動消費之作用。但其可持續(xù)性卻存在疑問。調控部門的這一表述理應得到全面理解。消費券絕非拉動市場消費欲望的萬能鑰匙,否則調控部門也不用十數年來一直為拉動內需而犯愁。而只需要靠一張張花花綠綠的消費券就能夠萬事大吉了。消費者花掉消費券后,能否長期“慷慨解囊”,關鍵在于能否建立起消費者的消費信心。消費信心的建立,又與很多方面掛鉤。
2、消費券對中高收入人群的刺激效應不足。對于中高收入者來說,他們很難依法得到政府發(fā)放的消費券,即便得到,由于其數量很小,也不可能用來支持其購房、買車和旅游等這類彈性消費;而且,由于消費券不是一種經常的、穩(wěn)定的、可預期的收入,因而也不可能納入其家庭消費計劃,結果同樣難以真正刺激他們增加消費。因而,不同收入家庭發(fā)放消費券。帶來的效用提升比例不同。給低收入家庭發(fā)放消費券使其消費選擇范圍大幅度增加,給高收入家庭發(fā)放消費券使其消費選擇范圍增加幅度不大。
3、消費券的發(fā)放必然導致通貨膨脹。主流看法認為,消費券屬于一種代幣物,流動性較差,在一定時間內用掉后,便完成使命,成為廢紙一張,因此不會對流通中的貨幣量造成影響。這種看法沒有考慮到消費券的替代效應。
對某個人進行分析,假設該人將自己的財產一部分用于消費,一部分用于未來消費。再假設該人將未來消費的錢全部儲蓄,設未來能從銀行取出的錢是存進錢的(1+r)倍,那么,未來消費價格即為1/(1+r)。設橫軸表示該人現在的消費支出??v軸表示該人未來的消費支出,則預算線斜率為(1+r)。同時假設該人對現時消費和未來消費有著相似偏好。所以其收入提供曲線是一條直線。
如圖,作出發(fā)放消費券前后該人的在現時消費和未來消費之間的選擇??梢钥闯?。消費券發(fā)放后,該人現時消費和未來消費同比增加。這就是說,發(fā)放消費券既引起了消費的增加,又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儲蓄的增加。即消費券對現金消費的替代效應。所以,消費券的發(fā)放必然導致一定程度的通貨膨脹。
4、消費券與超前消費。由于消費券有一定的時限性,消費者必須在短時間內甚至是一次性將消費券用掉。這樣,必然導致原本應在超市里儲存著,分期被消費者買走的商品,短時間甚至一次性地來到了消費者的家中。這就必然導致超市在一定時期內銷售量激增,而后持續(xù)一段時間內銷售量劇減。這對于超市的進貨、存貨、銷售的固有模式,是不小的沖擊,也必然會導致超市效率的降低。
同時,考慮到消費券對低收入人群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資金,然而消費券有一定得時效限制,低收入人群必須在短時間內花掉一大筆資金。所以,這樣很有可能會導致他們無法達到效用最大化。
沿用相似偏好假設,作圖分析消費券發(fā)放對低收入人群影響。
如圖所示,發(fā)放消費券后,無差異曲線與預算線相切于預算線延長線上一點A,這一點是理論上消費者最大效用點。而由于消費券的時效性,預算線的延長線上任何一點是不可達到的。所以消費者只能在時限內使用掉消費券,即消費者在點B進行消費和儲蓄,B點即是實際上消費者的最大效用點。可見,由于現行消費券對于低收入人群來說數額較大,迫使他們短時間用掉消費券會使他們獲得的效用水平降低。
參考文獻:
[1]羅伯特·平迪克,微觀經濟學,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