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再審程序得啟動規(guī)定的比較概括,大多屬原則性規(guī)定,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在實踐中出現(xiàn)許多問題,而對公民人身權利和財產(chǎn)權利有重大影響的刑事審判,法律應當作出明確具體的規(guī)定,即對現(xiàn)有的法律規(guī)定作出進一步的完善。
關鍵詞 刑事再審程序 利益沖突
中圖分類號:DF718 文獻標識碼:A
刑事再審程序作為刑事訴訟中的重要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對于已經(jīng)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發(fā)現(xiàn)在認定事實上或者在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依職權提起并由人民法院對案件進行重新審判的一種訴訟程序。毫無疑問,審判監(jiān)督程序通過對錯誤的生效判決、裁定的重新審理,對切實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準確懲罰犯罪,實現(xiàn)司法公正,維護社會穩(wěn)定,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反復再審不僅給審判工作帶來沉重的負擔,而且也使人們對生效判決的穩(wěn)定性產(chǎn)生質疑。再審程序作為一種非常的救濟途徑。不能隨意開啟,但也不能懼而不啟。因此,如何啟動刑事再審程序成為再審程序的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我國現(xiàn)行再審制度啟動存在的問題
(一)提起再審的理由規(guī)定過于原則。
在我國,提起刑事再審的比例并不高,似乎理論上的可能并沒與轉化為現(xiàn)實存在。原因就是我國刑訴法對再審理由的規(guī)定較原則。隨意性較大,不具有現(xiàn)實的可操作性,一般情況下再審程序很難啟動。特別是當事人認為案件判決有錯誤的情況下。
(二)關于當事人中訴的規(guī)定不合理。
筆者認為,首先,在國家刑事追訴權剝奪公民個人權利的刑事訴訟程序中,使用“申訴”這個詞是很不嚴肅的,因為在社會其他領域中我們也經(jīng)常聽到申訴這個詞,這會造成一般人認識上的錯誤;其次,刑訴法并沒有對申訴的次數(shù)和申訴主體的申訴順序有明確的規(guī)定,這必然會造成申訴多,纏訴纏訪。反復申訴,導致訴訟秩序的混亂;最后,刑事申訴僅僅是提起再審程序的一個材料來源,并不必然引起再審程序的啟動,筆者認為,這對于刑事案件的當事人,特別是被告人是不公平的。
(三)提起再審的方式規(guī)定不嚴密。
我國啟動再審的方式有以下四種:決定再審;提審;指令再審;抗訴。由于法律規(guī)定的比較概括,在實踐中引發(fā)了許多爭論,具體如下:關于法院決定再審。有些學者認為,根據(jù)“無利益即無訴訟”的原則,法院顯然不應成為訴訟的發(fā)起者,未經(jīng)檢察機關或者原審被告人雙方提出再審申請,法院絕對不能主動或者自行啟動再審程序。
二、完善我國再審程序的啟動之構思
(一)區(qū)分有利于被判決人的再審和不利于被判決人的再審,并分別設計相對應的再審理由。
我國大部分學者都主張將再審分為有利于被判決人的再審和不利于被判決人的再審。筆者也贊成該觀點。我國現(xiàn)行法律并不區(qū)分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審和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審,只要發(fā)現(xiàn)已生效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均應提起再審,但是由于法律沒有規(guī)定具體的再審理由,所以在實踐中,對于刑事案件終結后一般都不會提起再審,很有可能造成一些錯案得不到糾正,因此,我們一定要在區(qū)分有利于被判決人的再審和不利于被判決人的再審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相對應的再審理由。
(二)賦予被告人再審申請權,構建申請再審程序和申請抗訴程序。
根據(jù)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作為與刑事案件結果有利害關系的當事人在認為裁判的結果有錯誤,卻沒有權利啟動再審程序,維護自己的權利。這是嚴重違反訴訟程序理念的。所以我們一定要賦予當事人。特別是被告人的申請再審權。
具體做法是:(1)建立申請再審程序和申請抗訴程序。申請再審程序,這種程序應當類似于當事人的起訴,只是在是否立案的條件規(guī)定上,要明確而又非常嚴格,人民法院對再審申請審查以后,決定是否開始重新審理案件。(2)確定申請再審權行使的順序和期限。我國刑訴法對于申請主體的先后主次沒有區(qū)分,一般認為,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優(yōu)先,近親屬次之(一般限于配偶、直系親屬)。關于申請期限,對于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審,申請期限應當不做限制,而對于不利于被告人的申請期限,應但限于被告人所犯罪行之訴訟期限之內(nèi)。(3)由于被告人在刑事訴訟中處于相對弱勢地位。為更好的保障被告人的權利,在啟動再審的理由上應設計出最大限度范圍內(nèi)的有利被告人的啟動再審理由。這種觀念是一個社會走向法治文明的標志。
(三)提起再審方式之完善。
1、保留法院對審判錯誤且有利于被告人的案件啟動再審的權力。筆者承認由人民法院任意提起審判監(jiān)督程序,在某種意義上背離了控審分離原則。而且,不可否認,這種作法也確實給實踐帶來了許多問題。但是,筆者反對完全取消法院提起再審的權力的主張,即主張保留法院對審判錯誤且有利于被告人的案件啟動再審的權力。
2、明確提審和指令再審的決定主體以及適用情形。我國刑訴法并沒有明文規(guī)定決定提審或者指令再審的主體。有些學者認為,應當由由合議庭審查,經(jīng)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才能提起。筆者也支持該觀點,理由是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審查。是行使審判監(jiān)督權。關系到是否變更生效判決、裁定的一項嚴肅性工作,應該和審理一樣,組成合議庭進行,并必須經(jīng)過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才能提審或指令再審。
對于指令再審和提審的具體情形法律也沒有作出具體規(guī)定,筆者認為,當原審法院的上級人民法院決定對原審法院已經(jīng)生效的刑事裁判提起再審程序時,是提審還是指令原審法院再審,哪些案件應當提審,哪些案件應指令再審,應該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1)原審判決或裁定的審理程序。(2)原審裁判的錯誤形式。(3)案件的重大程度和影響范圍的大小。此外,上級人民法院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應當使用決定書來告知。并且署名為上級人民法院的名稱。
注釋:
①陳光中,刑事訴訟法(新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418頁,
②陳瑞華著刑事訴訟的前沿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503頁,
③陳衛(wèi)東,刑事申訴制度改革研究,法學家,1999年第4期,
④陳建國,人民法院刑事訴訟實務,人民法院出版社,1992.386-387。